天天看點

哈佛商業評論調研報告:管理界使用AI的五大建議

人工智能不僅給人們帶來了便利的生活,同時也讓人們感到恐慌,因為人們總在擔心自己的工作會被它搶走,特别是那些易于通過自動化完成的工作。但對管理人員來說則無需擔憂,因為他們必須得适應智能機器無處不在的工作環境。事實上,要不了多久人工智能就能協助管理人員,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來完成工作。

問題是,管理人員們該如何抓住這一機遇,使自己的工作錦上添花呢?

為了回答這一問題,我們對來自 14 個國家 1,770 位管理者做了調查,并對 37 位數字轉換( digital transformation )執行官進行了訪談。通過調查訪談,我們總結出一位成功應用人工智能進行工作的管理者需要具備的五大新技能。

| 對管理者的要求

1、學會把行政管理交給人工智能

調查結果顯示,各個等級的經理們在行政協調和管理工作時花的時間竟占總工作時間的一半還要多。一個典型的倉儲經理或醫院護士長每天都要根據下屬個人情況制定重新工作時間表,因為下屬可能會提出各種需求,比如請病假、外出度假或突然離職等。如果讓人工智能來處理這些瑣碎的事務,經理們是再高興不過了。他們也确實有盼頭,因為人工智能可自動化完成大部分這類工作。

哈佛商業評論調研報告:管理界使用AI的五大建議

除了行政事務,人工智能還能幫人們寫報告。通過采用配備有人工智能軟體的機器人,美國聯合通訊社( the associated press)的報道産出量從過去的每季度約 300 篇增加到每季度近 3,300 篇。在科技的幫助下,記者們能從簡單的新聞覆寫中解脫出來,進而轉向闡釋更深入、更詳盡的調查報道。想象一下,也許以後你做公司管理報告的時候,也能這種高科技幫自己一把——事實上,人工智能已經可以用來做某些分析類的管理報告了:資料分析公司 tableau  近日宣布已與芝加哥自動寫作技術公司 narrative science 達成合作夥伴協定, narrative 以後會為 tableau 釋出的圖表提供自動解釋服務。

總的來講,我們的通路對象對這種改變還是感覺很樂觀的:86% 的人表示未來願意用人工智能協助自己進行監管工作或寫報告。

2、能做出綜合判斷

處理決策性的工作僅懂得挖掘和資料分析(這是人工智能擅長的)是不夠的,還要獨特的思維和洞察力。

一個好的管理人員不僅要具備豐富的管理經驗和文化知識,更要有同理心和倫理思考。我們的通路對象在這些方面都很優秀,并且也認同在決策任務較重的工作中,創造性思考和實驗、資料分析和解釋以及戰略發展規劃這三項技能非常重要,是未來獲得職業成功的必備技能。

美國海軍資訊科技組織(u.s. navy it organization)erp 服務總監 layne thompson 說:“通常,管理者會認為自己的判斷力、謹慎思維、經驗以及即興發揮等等屬于個人能力,而非簡單的應用這些規則。如果機器學習以後也有這樣的能力幫助管理者們做決策的話,那我們應該雙手歡迎,讓機器服務于管理者,而把管理者替換掉。”

3、把智能機器當作“同僚”來看待

如果你能把人工智能當成同僚來看待,就會發現和機器敵對完全沒有必要。

有些無法通過自動化完成的工作還是交給人類完成,而機器就用來處理大量可自動化的工作,幫助管理人員進行決策、資料驅動模拟以及查找和發現工作任務。事實上,78% 的通路對象都表示會相信機器給出的決策建議。

金融科技公司 kensho 是新一代金融資料投資分析提供商,也是把人工智能機遇轉化為商機的企業之一。投資經理可用平實的語言向該公司系統提問投資相關問題,比如“加息後的這三個月中,表現最好的部門和行業都有哪些?”提問之後,幾分鐘就能獲得答複。

 kensho 的這項業務使人們清楚認識到,科技是如何幫個人以及管理者團隊分析市場環境和評估決策的。

人工智能不僅使管理者工作變得更豐富,還使管理者能通過對話或其他更直覺的界面和智能機器進行互動。未來,人工智能将是他們的好幫手和好顧問。

4、像設計師一樣執行管理任務

管理者自身的創造力固然重要,但知人善用,學會借助别人的創造力也許更為重要。

管理者們應當把不同的思想融合在一起,使它們變得可實施并且具有吸引力。他們需要将設計思維融入團隊群組織管理的實踐當中。在我們的通路對象中,有 1/3 的人認為随着人工智能正在逐漸接手他們手上的部分工作,創造性的思維和實踐變得越來越重要。

訪談中,澳洲保險集團( insurance australia group)總經理 peter harmer 強調了培養協作創造性人才對企業的重要性。“我們需要能從别人的想法中汲取靈感的人才,而不是那種總是希望自己的想法占據上風而打壓别人的人。他們會說‘如果我們把這兩種、或三種觀點融合在一起,看事情會變得多麼不一樣!’這就是創造力,也是好奇心。我們希望管理人員具有這些特質。”

5、培養社交能力和社會關系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通路對象大多能意識到決策的重要性,卻低估了讓他們脫穎而出的人際交往、個人發展和訓練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價值。

哈佛商業評論調研報告:管理界使用AI的五大建議

當管理人員用科技展現它們的知識和判斷能力時,同時也要讓機器能夠彙集和梳理來自不同合作夥伴、消費者和各界團體的觀點、洞見以及經驗。

| 邁向成功

最終,人們會發現利用人工智能可以用更少的價錢換來更多工作成果。而且,由人工智能來執行工作可能會比人類更加公正。這樣的好處不應該使管理者們覺得受到了威脅,因為這僅僅意味着他們以後能更專注于隻有人類才能完成的工作。

人工智能确實能代替人們編寫收入報告,但是想要編寫一個吸引人前來應聘,表達出公司目的和希望的招聘資訊卻隻能靠人。跟蹤計劃和整合資源這種工作不久後就會全部交由機器完成,但起草公司戰略檔案的仍會是人類。簡單來講,我們的目标是通過智能機器,使一些行政事務自動化,提高工作效率,而并非取代人類的判斷能力。

更何況,目前分析人才正處于供不應求的階段,企業上司們應當更急切的想要知道自己的管理人才是否有能力和人工智能一起協同工作。

是以,為了在人工智能接手日常工作之前做好準備,企業上司應當遵循以下步驟:

1、盡早執行,及時反思

為了在這個充滿未知的領域中走得更快更好,管理者們需要盡早把人工智能應用到日常工作中,并不斷反思和總結經驗,改進其使用方式。 

2、通過采用新的關鍵績效名額促進人工智能的應用

應用人工智能會使成功的評判标準有所改變。比如,合作能力,資訊共享能力,試驗精神,學習以及制定決策的有效性以及在組織之外獲得洞見的能力等會變得比以往更加重要。把這些因素設為考核因素可激勵管理者更好地與機器合作。

3、為了新的成功因素制定教育訓練額招聘政策

上司者應盡量使自己的員工團隊和管理層更多元化。未來,經驗和創造力、社交能力同等重要。隻有把所有人的特長都結合起來,才能獲得一個合理的最終決策。

改變不會立即到來,但其發展速度卻越來越快。相比之下,人們把人工智能應用到管理領域的速度就稍顯落後。顯然,隻有那些看到機遇并立即行動的人才會成為人工智能新時代最後的赢家。

延伸閱讀: 

<a href="http://www.leiphone.com/news/201611/sv311aace38hknvn.html">o'reilly 人工智能大會:lecun 等行業大咖解讀人工智能12大痛點</a>

<a href="http://www.leiphone.com/news/201611/ynmru9uzylpoxiow.html">中科院院士張钹:智能制造中的ai是怎樣的</a>

<a href="http://www.leiphone.com/news/201611/v8q79rav6wbvgfnw.html">從谷歌tpu談起,人工智能正如何撼動晶片市場?</a>

本文作者:夏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