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外脑海里的另一种规则

作者:自在的鱼来鱼往

今天我故事里的主角是我的战友,不是所谓的歪国仁。是真人真事存在于我记忆中的一隅。

这件事虽然过去有些年头了,但我只要看到篮球场或者在场上奔跑的人,他的形象就会在脑海中立马显现。

老外脑海里的另一种规则

老外姓于,和我同年入伍在省军区警卫连。老家是驻马店汝南县的,一看就是个典型的河南农村朴实人。本来人家是有名有姓,除了脸型圆圆的,个头也不太高,话也不多,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和外国人不搭,但不知道是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叫他于老外了。

由于老外为人很纯朴,在连队第二年,就落了个好差事:在炊事班担任上士。这里说的上士,不是指的军衔,而是专指当时连队粮油、肉菜等生活用品的采购人员。天天和钱打交道,不仅深得纬三路集贸市场上粮油肉菜商贩们的热捧,更是连队连长指导员和司务长非常器重的人。

别看老外个头不高,但却是个体育爱好者。按正常情况来说,老外当兵前家在农村,比较方便和常见的,应该是乒乓球,但老外却偏爱打篮球。

当时,我们连院里有个多功能球场,既能打篮球,又可以打羽毛球。由于是露天的,基于风力的原因,所以,在平时,打篮球的人还是要多些的。

由于老外的工作是连队上士,所以,平时除了提早把当天的肉菜采购完以后,基本上就没什么事了。更多的时间,就是一个人在球场上跑跑跳跳地打球。有时候,连队司务长路过看到了,就说他,于老外,又胡球弄哩,你那连贯走步能叫三步上篮?但每到此,老外只是憨憨一笑,依旧是老套路。

第二年开春,指导员在全连军人大会上宣布:为了增强体质,增强连队战斗力和凝聚力,五月份,连队利用一周时间,举办一次春季运动会。个人项目:单双杠、立定跳远、100米、400米跑、仰卧起坐、俯卧撑;团体项目两个:以排为单位,篮球和拔河。

个人项目不说了,就团体项目来说,连队军事实力编制上实际是三个排,但把连部班、炊事班、副业班等后勤人员算起来,也习惯于看成一个排。所以,团体项目的参赛单位就是四个。

酷爱篮球的于老外,自然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后勤排篮球队的参赛队员了。

我是连队文书,也是连队运动会评委会组成人员,主要负责比赛现场裁判的协调和评分记录等,所以,就不参与后勤排的比赛。

咱就不说具体整个既火热又激烈的口舌辩论的比赛过程了,就说于老外这个对我印象至今还很深刻地经过吧。

老外脑海里的另一种规则

当时,是篮球最后一场比赛了,后勤排对战一排。老外在场上绝对是毫无保留,上窜下跳,个头不高的他,对于抢篮板来说,一点也不示弱!司务长也是参赛队员,在场上边跑边对着于老外大声呵斥,于老外,你瞎球乱跑个啥,找准自己的位置!

在临近后半场时,司务长从对方篮板下抢到一球,边运球边找传球对象。这时候,老外从前场顺着边界边跑边冲着司务长急切地拍手示意。司务长看到后,应该是判断老外这个位置可以,就一个长传,篮球高高地划出一个弧线,直奔老外飞来。就在弧线下落的最后一段,一排的高个子三班长用力一跳,虽然没有把球截住,却给了篮球个加速度。于是,在所有围观者的眼中,这球绝对是要出界了,这样,后勤排又可以得到一个发球权。谁知,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关口,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老外飞奔过去,在篮球出界的一瞬间,拼力双手去抓,遗憾地是,球没有抓住,却完全彻底地把篮球给搞出了界外!自然,发球权也顺势友好地送给了对方。

老外脑海里的另一种规则

这下可把球队长司务长气得不轻,过去对着老外的屁股就是一脚,球都出界了,你还抢个球啊?!老外一脸委屈地回答,把在场的人都给搞笑了:司务长,我不去抢,那不是出界出得更很了?[泣不成声]

写到这里,老外当时那张园园的面孔上委曲和迷惑的面情恍然如昨![大笑]

退伍后,老外常年在北京的工地上打工。期间,我联系了北京一个专门做绿化工程的战友,请他帮助一下老外,他很乐意,并说,放心吧,没有问题,自己战友,用着放心。很快,就给老外安排了一个专门看工地的工作。但不到一年,不知什么原因,老外就离开了,又去了原来的施工队。

前几年,我在驻马店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时,专门去参加了老外女儿的婚礼。见了面,感觉他的言谈举止基本上没怎么变样,仍旧是憨憨地笑,话不多,只是看上去比过去苍老了许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