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商末周初的两位唐叔虞

一、《左传》原文

1、《左传·昭公元年》记载;郑国的公孙侨率团出使晋国,在客驿馆之内,与晋国羊舌肸的对话,表明了商末周初存在两位唐叔虞。一位是唐人的末君,另一位是周武王的儿子。

商末周初的两位唐叔虞

2、其原文如下:

晋侯有疾,郑伯使公孙侨如晋聘,且问疾。叔向问焉,曰:「寡君之疾病,卜人曰:「实沈、台骀为祟。」史莫之知,敢问此何神也?」子产曰:「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当武王邑姜方震大叔,梦帝谓己:「余命而子曰虞,将与之唐,属诸参,其蕃育其子孙。」及生,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灭唐而封太叔焉,故参为晋星。

二、《左传》译文

3、晋侯(晋平公)有病,郑伯(郑简公)派子产(公孙侨)去到晋国聘问,同时探视晋侯病情。

4、叔向询问子产说:“寡君的疾病,卜人说‘是实沈、台骀在作怪’,太史也不知道他们,谨敢请问这是什么神灵?”

5、子产说:“从前,帝喾高辛氏有二子,长为阏伯,幼叫实沉,居住在旷野密林,互不相容,经常殴斗征讨(这是上古时期的两个部落或氏族,彼此为争夺生存空间而进行的争斗)。帝尧认为他们这样不好,便将两个部落安置在相距较远的地区。将阏伯迁到商丘,主祀辰星,就是后来殷商人兴起的河南中部,故辰为商星。把实沈迁往大夏,主祀参星,就是往后唐人活动的山西。唐人一直沿袭下来,以归服事奉夏朝、商朝,唐国的末世叫做唐叔虞。

6、当时,周武王的妾邑姜刚怀有太叔,梦见天帝对其说:‘我为你的儿子起名为虞,准备将唐国给予于他,属参星,在那里繁衍养育其子孙。’等到其子生下来后,果然手掌有纹路像虞字,随即起名叫虞。等到周成王消灭唐国后(公元前1033年),就封太叔于唐国,所以参星就是晋(晋国)星。

7、【季世】末世。【唐叔虞】此为唐国末代君主,刘累之后,祁姓,服事商,与晋始封君唐叔虞不是同一人。

商末周初的两位唐叔虞

三、其他佐证史料

8、由(梁)元帝·撰,(唐)陆善经·续,(元)叶森·补的《古今同姓名录》卷上,第一页就记载了“二唐叔,一虞之季世 一周武王用其名。”说明,古代有两个唐叔,一位是虞之季世(唐叔虞),一位是周武王用其名(姬虞)。”

商末周初的两位唐叔虞

9、(蜀)冯继先撰的《春秋名號歸一圖·卷上》,该书所列人名,以国为别,便于检索,在第十八至十九页记载,“晋(姬姓侯爵,武王之子唐叔虞所封国也,成王封母弟虞于唐,燮父改唐为晋,昭侯封桓叔成师于曲沃,相袭至武公遂并宗国为晋侯,今合而录之。)”;“唐叔(昭十五始封之君)唐叔虞(桓六/昭元)叔虞(昭元唐之季世其君曰叔虞;叔虞成王之母弟—太叔。”也明确记载了两位叔虞,一位唐人之季世其君曰叔虞;另一位叔虞是成王之母弟太叔也。

商末周初的两位唐叔虞
商末周初的两位唐叔虞
商末周初的两位唐叔虞

10、《世本八种》(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其中张澍稡集补注本,122页,卷五“王侯大夫谱·晋谱”引《史记索隐》和《路史》谓“唐叔燮子曼期为武侯”,以燮为唐叔。从这段话可与看出:唐叔不是(姬)唐叔虞的专属称号,对他的儿子燮父也可以这样称呼。可见“唐叔”就是对唐国国君的一个封号。(姬)唐叔虞,据《晋世家》,字子于,所以,唐叔也应该是其封号。

商末周初的两位唐叔虞

四、结语

11、商末周初有两位唐叔虞无疑。且两个唐叔虞为一先一后,一老一少;姬姓唐叔虞出生时,祁姓唐叔虞已任国君多年,且在商汤诸侯国中颇有影响力;要不然,周武王也不会给自己的儿子起相同的名子;这个祁姓唐叔虞应该比周武王年长,或者至少是同时代的诸侯君王。

12、个别学者认为,姬姓唐叔虞即是唐国的末君,又是晋国的始祖;如果《左传》里的“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是指这位姬姓唐叔虞的话,对于《左传》《春秋》这种惜字如金的经典来讲,就画蛇添足了,这也是对左丘明等人智商的低估;既然《左传.春秋》特别强调“唐人是因,且服事于商”,这里当然是特指唐国的末君—祁姓唐叔虞,因为能服事于殷商王朝只有祁姓唐叔虞;姬姓唐叔虞在商朝末期还没有出生呢,就更不可能服事殷商了,因为他是周成王封的侯爵,只能服事于周了。

13、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周王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对各地方封国已无实际控制能力。所以,子产在谈及西周王室时,除对姬发、姬诵称武王、成王外,其他成员均直呼其名,如邑姜、虞(姬虞)、太叔等;但对尧帝(后帝)及唐叔虞(殷商唐国末君)称谓还是很尊重的;表明此唐叔虞(祁姓)并非西周时期的姬姓唐叔虞。

14、那么这段故事为何从子产口中讲出来呢?因为子产(公孙侨)是春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他博学多才,谦逊庄重,严肃谨慎,爱民如子,是被孔子严谨事奉的“六君子”之一,孔夫子推崇其为义兄。清代历史学家王源赞颂他为“春秋第一人”。所以,子产讲的“两个唐叔虞”的历史是确实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