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知杨家将与杨门女将的故事是假的,为什么中国人都愿意相信它?

作者:山川文社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女性的英勇事迹,其中,最为英姿飒爽的当属穆桂英挂帅了。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对杨门女将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人争相传颂。正是因为杨门女将的故事流传甚广,所以,很多人都对此深信不疑,认为这就是真实的历史。

明知杨家将与杨门女将的故事是假的,为什么中国人都愿意相信它?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事实,往往都不是历史中真实发生的事情,比如:关于杨氏家族各位女性的描写和刻画,实际上,它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罢了。

在人们熟悉的杨家将故事中,杨家第一代应该是金刀令公杨继业,他有八个儿子,其中,老六名杨延昭,也就是杨六郎。六郎的儿子名叫杨文广,杨文广的儿子叫杨宗保,杨宗保的儿子叫杨怀玉。而且,杨继业确有其人,但是,在民间传闻中,他与潘仁美之间的恩怨纠葛,大部分却是虚构。

因为,当年在陈家谷口逼杨继业进军,后把接应部队撤走的人并不是潘仁美,而是王而。根据相关资料记载,王而不仅是名门之后,还是立过战功的人,所以,比较自负,傲慢,目中无人。而且,当年写《杨家将》小说的那位作者,应该是刻意将潘仁美刻画成了一个大坏蛋,但实际上他并没有那么差劲。

明知杨家将与杨门女将的故事是假的,为什么中国人都愿意相信它?

因为,与王而比起来,他没有在陈家谷口对杨继业设计陷害,也没有像影视作品中讲的那样,看杨家军陷入困境见死不救,更更没有射杀杨七郎。

如果,非说他在历史中有什么过错的话,应该是他错信了王而的话。正因为如此,宋太宗赵光义对后来参战人员进行处理的时候,只是把潘仁美的官职降了三级,但对于事件负有主要责任的王而,却被开除了。还有关于杨继业儿子数量的问题,不管是小说还是电视剧《杨家将》,都说杨继业都有八个儿子。

但是,根据宋史中的资料显示,杨继业实际上只有七个儿子。其中,杨延玉跟着父亲一起征战沙场,并与其在陈家谷口的战斗中,一起殉国了。其他六个儿子,基本上都在各个地方担任一官半职。所以,他的七个儿子中,只有杨延玉跟着父亲战死沙场,其他儿子都是老归田园,得了善终。

因此,在真实的历史中,杨家子嗣不仅没有流落番邦,更没有被奸臣害死的事情。

明知杨家将与杨门女将的故事是假的,为什么中国人都愿意相信它?

此外,故事中的杨六郎,在真实的历史中,应该是杨大郎。而小说中的杨宗保,实际上应该是杨文广。

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杨家将》小说中,杨家的男子们,除了杨继业之外,最有名的、大家最为熟悉的,应该是杨六郎和杨宗保这对父子。但是,在小说中关于他们的一些故事,却并非历史的本来面目。杨继业有个儿子叫杨延朗,后来,改名为杨延昭,这并没有错,但他却不是杨继业的第六个儿子,而应该是老大,是长子。

杨延昭卒于公元1014年,根据《宋史》中对他的记载,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骁勇善战的人。他常年带兵在外征战,从来都不过问家事,连得到的各种赏赐、俸禄,也都用来犒赏自己的部下。而且,他跟自己的士兵们同甘苦共患难,对手下的士兵非常爱护,且常常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在边陲对抗的二十多年中,杨延昭屡获战功,契丹人对其更是闻风丧胆。

明知杨家将与杨门女将的故事是假的,为什么中国人都愿意相信它?

另外,根据《宋史》的记载,杨文广应该是杨延昭的儿子。北宋赫赫有名的范仲淹曾经将其收为部下,后来,他跟随狄青一同南征,最后,被调任做了定州路副都总管,迁步军都虞侯。由此可以看出,关于“杨家将”的故事基本上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让人感到扑朔迷离,难以分辨。

而关于“杨门女将”的故事,那更是无处寻觅,在正史中,连一点影儿都摸不到。在《宋史·杨业传》的记载中,只将杨继业及其子延昭等七人,和其孙杨文广记录其中,对于杨氏家族中的女眷,一个都没有提起。假如,杨门中真的出现了小说中的女中豪杰带军征战,那么,一定会有一个专门收录义妇、节妇相关事迹的传记出现。

然而,我们在《宋史·烈女传》中,反复查阅,认真考证,一共找出了记录在案的四十名“奇女子”,但可惜,她们没有一个出自杨氏家族。由此基本上可以判定:“杨门女将”的故事,不过是一个子虚乌有的美丽传说罢了。

所以,还是那句话,想要了解真正的历史,就要去翻阅古籍,查阅资料,去看正史。切勿单凭影视作品,或者民间传说,就轻易下判断,因为,那样会闹出很多笑话。

明知杨家将与杨门女将的故事是假的,为什么中国人都愿意相信它?

明代中期以后,满州崛起,“倭寇”入侵,明王朝内部奸臣当政,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出现了大量通俗小说《杨家府演义》、《北宋志传》。《杨家府演义》全名是《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志传》,其作者已无从考证了。这些小说使得杨家将的故事数百年来在民间广泛流传,并深深地扎根在老百姓的心里。

其实,真实的杨家将虽然没有小说中那么悲壮,但是,杨氏一门报国的精神,却始终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奋勇向前为国效力。因此,他们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脊梁,引领着世人不断前行。

参考资料:

【《宋史·卷二百七十二·列传第三十一》、《杨家将史事考》、《杨家府演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