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寻找老呼市——旧城系列之民国内蒙古武术家吴桐

作者:青城历史聊斋

原创 青城历史聊斋 青城历史聊斋 今天

寻找老呼市——旧城系列之民国内蒙古武术家吴桐

吴桐

吴桐(1899——1962),回族,字子琴,祖籍河北沧州,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人,是内蒙古著名武术家,一生对内蒙古地区武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吴家在归绥(今呼和浩特)地区是出名的武术世家。祖父吴英出身托克托县农家,清同治初年,曾随山东德州人孙老学习大枪与太祖拳等,后来八卦掌宗师董海川曾出行塞外,为某公府经营垦地,住在绥东二道河子。吴英闻名求艺得到董海川的八卦真传。

寻找老呼市——旧城系列之民国内蒙古武术家吴桐

董海川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春,吴英在北京为英诚公阿克栋的府第担任护卫有功,获赏五品顶戴花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托县地方“拳匪”亦随势四起,抢掠当地富户与教民。当时担任托克托厅“冬防队”队长的吴英与胞弟吴耀以及同学邬升堂、门人陶大利等8人,保护和解救被劫持的富户杨起皋一家,由此受到当地民众的赞誉。

辛亥革命爆发前,吴英、吴耀兄弟受民主思想影响,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投身反清革命。1911年末,阎锡山率5000余名起义的清军新军进驻托克托城和河口镇,身为托克托厅商会会长的、一直有侠义之名的吴英因对阎锡山军队强行“借饷”、“劳军”不满,被当地士绅诬告,吴英被传唤到阎锡山军部问话。吴英于是和徒弟张三勉利坦然前往。

在传唤问话中,阎军军官因得不到想要的“口供”,气急败坏,出手殴打吴英,吴英一拳把这军官打得口吐鲜血。护兵(警卫)见状拔出手枪欲射击,被眼疾手快的张三勉利架开枪口。事后,吴英被拘捕下狱。

随后,阎军在未作任何审问的情况下,对吴英进行了野蛮的殴打侮辱,接着就押往河口镇执行了死刑,时年59岁。他的徒弟杨荣、张文明等数十人将他葬于托城西郊。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他恢复了名誉,还专门镌碑。

吴英的三弟吴耀同样也武艺出众,在萨县、归绥一带教授了很多徒弟,其中包括宋标、杨荣、高泰诚、南子义、傅士魁、麻勋、白永旺.周海亮等人。

吴桐幼年主要跟他三祖父吴耀学习武术,练过弹腿、太祖拳、查拳、靠身锤、八卦掌、杨家枪等。当时吴桐因有家传武艺,身强力大,性情暴烈,是当时他们一群小孩子的“头”。别的小孩子打不过他,就不敢和他对阵,见到他后,往往向他乱投石子,吴桐也练就了扔石子几乎百发百中的本领。

寻找老呼市——旧城系列之民国内蒙古武术家吴桐

吴桐青少年时期就读于归绥中学。归绥中学是民国初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最高学府,前身为光绪十一年(1885年)创办的古丰书院,后改名归绥中学,学制四年。学校规模不大,但设备齐全,师资良好。教师多为聘自两湖和浙江等地。接触过近代科学。校内篮球场、网球场、图书室、生物标本室等一应俱全,并且有着浓厚的体育风尚。

吴桐读中学期间,有一年元宵节,托克托城热闹非凡。在逛元宵、看灯会的人群中,却有几个旧警察在光天化日之下调戏妇女,引起老百姓的愤怒和指责。这几个家伙恼羞成怒,用警棍在人群中乱挥乱打。吴桐见状义愤填膺,就领着几个同学们冲上去,夺下警棍,把这几个家伙打了一顿。随后连夜跑回学校。

中学毕业后,吴桐入读北京体育研究学校。这是一所私立学校,创办人为近代著名太极拳家许禹生,学制二年。吴桐在校期间,不仅有机会从许禹生学习太极拳,而且恰逢太极拳名家吴鉴泉在校传授太极拳。看到吴桐资质很好,吴鉴泉破格地收了他这个唯一不能给师父磕头的回族学生为门徒。吴桐由于此前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再加上他勤学苦练,系统地学习吴氏太极拳,成为塞外吴氏太极拳的第一传人。得吴先生的真传,他的拳艺更为精进。

寻找老呼市——旧城系列之民国内蒙古武术家吴桐

吴鉴泉

毕业后,吴桐返回绥远,受聘于母校归绥中学担任体育教师,并兼任绥远女子师范的体育、音乐教师。他多才多艺、工作勤恳,体育课教学既认真又生动活泼,深受学生的喜爱,并且很快成为绥远城体育活动的核心人物。

1928年10月1日, 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主持举办的 “第一届全国国术考试”(简称“国术国考”,俗称“打擂”)在南京隆重举行。绥远省经选拔后,选派吴桐与宋标二人代表本省赴南京参赛。当时经费紧张,交通不便,吴、宋二人经历艰辛跋涉才到达南京。经过一番激烈的竞赛,吴桐以三战三捷入围“国考优等”前三十七名之列,宋标三战二捷入选“国考中等”八十二名之列。这个成绩对于地处边远的绥远武术界来说无疑是一大成功,消息传来,绥远社会及武林无不振奋。

寻找老呼市——旧城系列之民国内蒙古武术家吴桐

张之江

在最后决赛局的比赛中,吴桐抽签与一位身高体壮的山东选手对阵。吴桐的老师吴鉴泉先生当时在台上为评判员,吴桐有些怯阵。吴鉴泉先生要求他必须保持冷静,以太极拳之“柔”克对方之“刚”。

寻找老呼市——旧城系列之民国内蒙古武术家吴桐

中央国术馆举行第一次国术考试开幕式时合影

交手开始,对方果然猛冲猛打,吴桐则运用太极拳的圆柔功夫化解,寻机猛踢对方于台下,致对方伤重死亡。从此吴桐以“打播台”获胜而名扬一时。吴桐在比赛中误伤人命,十分后悔,从此吴桐性格变得宽容敦厚,很少再和人动手。

寻找老呼市——旧城系列之民国内蒙古武术家吴桐

国考”中的散打比赛 “国考”中的散打比赛

“擂台”赛后,绥远省政府根据中央国术馆要求各地成立国术馆的电函,决定成立绥远国术馆。为此绥远地区筹定在归化城(呼和浩特旧城)北茶坊老爷庙为馆址,董事会共同推举吴桐出任省国术馆馆长,负责筹建并主持日常工作,并呈报中央国术馆批准。经中央国术馆批复后,建议绥远省国术馆馆长由时任绥远省主席李培基兼任,吴桐任副馆长,主持日常工作。李培基以后,绥远国术馆馆长由徐永昌担任。1931年傅作义就任绥远省主席时,馆长一职则由傅出任。但副馆长一职始终为吴桐担任。

寻找老呼市——旧城系列之民国内蒙古武术家吴桐

傅作义

为了推动国术馆工作和国术在绥远地区的发展,吴桐等人于1929年4月20日,在归化城北的小校场中山纪念堂前举办了第一次绥远省国术考试活动。活动得到绥远武术界的广泛支持,比赛选出59名优胜者,其中甲等7名,第一名张永德;乙等29名,第一名杨荣;丙等19人,第一名马正英;丁等4名,第一名杨效棠。

寻找老呼市——旧城系列之民国内蒙古武术家吴桐

吴桐练习“阴把枪”

整个活动依照南京“国考”举办,同样采取武术套路演练与对抗性项目并存的模式。当时,比赛的情景十分热闹,先是徒手、器械表演赛最后是散打。每天观众如潮,成为内蒙古地区的一次盛会。活动的成功举办对国术体系在绥远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寻找老呼市——旧城系列之民国内蒙古武术家吴桐

1929年4月绥远国术馆正式成立。省馆下设教务、总务、编辑三科。全馆正式工作人员8人,每月活动经费300银元,其中100元通过地方实业促进社资助。

省国术馆成立之初,由于缺乏办学经验,一度教学普及工作比较冷落,问津者寥寥。为此吴桐求助于当地有影响力的回族拳师马正英。马正英被吴桐的真诚所感动,欣然同意随自己学艺的马印、白怀礼、王美等弟子到国术馆报名就学,借以打开国术馆办学的局面。

起初,吴桐除担任国术馆副馆长兼教练外,仍坚持兼任绥远中学、归绥女子师范体育教员的工作。到1933年以后,随着国术馆规模的不断扩大,事务日益繁忙,他只得放弃教学工作,转为国术馆专职人员,集中精力传授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推手等,特别是积极推广吴式太极拳。

绥远国术馆前后聘用过多位当地知名的拳师出任教练。其中包括与吴桐一起参加了“国考”的宋标。宋于1933年离开,教练即由马正英接任。此外还聘请了苏二庆出任教练。苏二庆原名苏福,是归绥当地知名的回族拳师,算是吴桐的师叔。除此而外,吴桐还聘请了在归绥中学任教的著名蒙古族拳师云连生(云连珍)及其师兄程全忠到馆中任教。

寻找老呼市——旧城系列之民国内蒙古武术家吴桐

云连生

云连生是内蒙古地区独有武术“阴把枪”(也称“阴把缠枪”、“八卦缠枪”、“阴手枪”)的第三代传人,云连生的师父是萨拉齐人郭玉宏,郭玉宏的师父萨拉齐人尤四喇嘛,尤四喇嘛的师父是阴把枪的创始人赵老同。赵老同是山东人,“赵老同”不是他的真名。赵老同据考证为清末山东“黑旗军”重要首领,起义失败后隐姓埋名远遁绥远,也有很多人认为赵老同就是“黑旗军”首领宋景诗。

寻找老呼市——旧城系列之民国内蒙古武术家吴桐

电影中宋景诗的形象

云连生在绥远省国术馆任教,吴桐便拜他为师,学习“阴把枪”和太极“倒手剑法”。因他有太极拳推手及家传枪术的底功,所以对缠枪劲力听得准,对枪法领悟快。有几次,他轻易地破解了云连生的突发进枪。云惊奇地问:“何以知晓?”他用太极拳理论解释,深受赞许。他与云师相处近十年,亲若父子,直至1937年“七七”事变闭馆时,将云师送回故乡。

寻找老呼市——旧城系列之民国内蒙古武术家吴桐

“阴把枪”传承

日寇入侵,国术馆被迫关闭后,作为馆长的吴桐,只能无奈地率家迁回托县,时局艰难,报国无门,吴桐内心十分凄凉。此时,省主席傅作义将军亲自召见他,命他以托县回族代表的身份,公开参加日寇策划在归绥组织召开的日伪“西北回教联合会厚和(归绥)回教支部”的成立会,以此为机会,开展搜集情报的工作。

1939年, 吴桐担任日伪“厚和回教青年学校”校长职务。学校有个日本顾问叫小村八二男,平时在校园内指手画脚,专横跋扈,师生们敢怒不敢言。小村爱好摔跤,平时常让学生陪他练习,摔得学生们鼻青脸肿。后来小村觉得和学生摔跤不够刺激,于是便邀请吴桐和他摔跤。消息不胫而走,围观的学生里三层外三层。

一交手小村抓住吴桐的手臂,顺势转身,使出日本柔道里面的“背负投”(过肩摔),想给吴桐一个下马威,可就在他转身之际,下盘十分稳固的吴桐也顺势用膝盖一顶小村的屁股,小村踉跄着来了个“狗吃屎”。小村还不服,脸红脖子粗爬起来又向吴桐猛扑过去,吴桐用一招顶膝压肩的技法,使其一屁股墩坐在了地上。

为了给小村一个台阶下,吴桐微笑着顺手把他拉起来,让学生陪他练练。这个学生也是个好手,见有校长在场壮胆,也没有给日本人面子,以利落的动作,把小村重重摔在了地上,随后撒腿跑了。此后,小村再也不和人摔跤了。

吴桐担任日伪“厚和回教青年学校”校长职务期间,获取了日寇进攻五原的情报,立即电告傅作义将军,使日寇在五原战役中损失惨重。五原大捷后,日军大肆搜捕绥远知识界人土,吴家在黑名单之内。吴桐迅速将家眷就地安置后,只身脱逃至北平。傅作义将军特将吴桐的功绩电报国民党中央并力排众议,委任吴桐为国民党绥远省党部委员兼第三督导区专员之职。

1940年4月19日,为响应中国回民救国协会的号召,吴桐还与其他人一起组成了中国回民救国协会绥远分会。吴桐任理事长,曹世祯,吴荣、费德明等15人为理事。马文仕、王友三、孙光斗等5人为监事。

1945年抗战胜利后,第三督导区撤销,吴桐返回绥远省党部工作。1945年9月,抗战期间的绥远省回教救国协会改组为绥远省回教协会,吴桐当选为理事长,副理事长曹梦麟,书记长为他的胞弟吴荣。

1947年在他的积极筹划下,省国术馆得以恢复活动,由董其武任名誉馆长,他继续任副馆长,主持日常馆务。吴桐迅速建立了6个分场,聘请关崇绪(关德山)、马正英、麻勋、王美等任教练,国术馆渐渐恢复常态。

1949年7、8月,省府机构革新,绥远省成立归绥民教馆、图书馆、国术馆及体育场四个机构,“为发挥工作效率起见”,省府特于8月25日正式成立“社会教育推行委员会”,任命吴桐担任主任委员,直至“九一九”和平起义。

1949年夏秋之际,吴桐的胞弟吴荣赴绥东解放区教育厅报到,吴桐趁此时机起草了一封拥护起义的信件,由绥蒙政府教育厅厅长武达平转呈蒙绥区委。

1949年 9月19日,绥远省和平起义,吴桐以绥远省回教协会理事长名义在起义书上签名。

寻找老呼市——旧城系列之民国内蒙古武术家吴桐

同学家藏家谱

解放后,吴桐调职内蒙古体委工作。仍然不断参加各种武术表演与教学工作,亦多次参加地区和全国性的武术比赛和裁判工作。特别是为了适应武术发展形势,将云连生所传的阴把枪串编成为套路。

寻找老呼市——旧城系列之民国内蒙古武术家吴桐

1962年 5月,吴桐因病去世,终年63岁。吴桐生前担任绥远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内蒙古体委办公室副主任、内蒙古政协第一届、第二届委员等职。

著名回族武术家吴桐是我同学的叔爷爷,在这里也感谢同学给与资料上的帮助,一代武术,代代相传,吴桐的儿子吴秉孝继承了吴桐的衣钵,把优秀的传统的武术文化发扬下去,吴秉孝老先生于2021年5月5日晚10时辞世,享年90岁,愿吴氏太极能代代相传。也明白了同学为什么宽以待人,低调行事的风格,跟良好家风是分不开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