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在入伍第一天送来的碗跟着他走了71年,几名反美援助退伍军人回忆起他们在枪炮雨中越过生死线的岁月。

作者:潇湘晨报
他在入伍第一天送来的碗跟着他走了71年,几名反美援助退伍军人回忆起他们在枪炮雨中越过生死线的岁月。

10月23日,反美援助朝鲜的老兵吴贤生炫耀了他在1949年入伍第一天收到的小搪瓷碗。摄影/记者 杨旭

一个斑驳的绿色珐琅碗,表面已经褪色,却是一个89岁老人的宝藏。他在参军的第一天收到的碗跟着他来到战场,见证了多年来反美援助朝鲜。

今天,老人仍然在这个碗里吃东西。在他看来,有了这位陪伴他几十年的"老人",心中总有希望。

《湘乡早报》实习生陈世贤,澎湃报道,王凯辉,邓宁龙长沙

"敬礼,敬礼。"虽然是白色的,但老人的声音很有力。大火停了半个多世纪,看到小珐琅碗,总想起70年前的战争,记忆犹如电影画面不断展现在老人面前。睡觉时经常被枪声吵醒,以为自己在朝鲜前线。

这70年前,"最可爱的人",回想起那些岁月依然气势汹汹,说说而已。10月23日,在湖南省荣军医院、荣军疗养中心和退伍军人家中,回忆起反美援助朝鲜,老人们还是很兴奋,"文兵也可以上前线"。"

绿色小珐琅碗,老兵用它吃71年

"这是我的老人家,我和你在一起已经71年了。89岁的吴显生说。

10月23日,记者来到长沙吴贤生家,两位白人老人正坐在椅子上吃饭,桌上摆放着3个小菜,记者注意到老人的饭碗是一个小的绿色珐琅碗,表面已经褪色。为什么老人不在橱柜里使用漂亮的白瓷碗?

"我用这个碗吃东西已经71年了。吴先是用碗响了一声,笑了笑。吴显生告诉记者,这是他入伍的第一天碗,无论调到哪个部队,绿色的小搪瓷碗总是跟着他。日复一日地使用,现在绿色小珐琅碗的表面已经斑驳,但吴显生还是爱放手,家人也劝他换个小碗,可是他不想。"这是我革命性的饭碗,我会继续使用它。"吴显生告诉记者。

1949年8月,18岁的吴贤生在长沙子泽中学参军,入伍第一天就送来了物资,一个小小的绿色搪瓷碗,从此成为吴贤生的"宝贝"。

绿色的小珐琅碗跟随吴贤生进入朝鲜战争。入伍后不久,吴贤生被调到青岛海军,1951年6月8日,王家迈雷达站建成,吴贤生成为一名雷达兵。1952年,为了防止第二次仁川登陆历史重演,八名雷达士兵加入了军队,在朝鲜作战。1952年4月的一天,夜幕降临,吴贤生分两包饼干,偷偷坐在一列空荡荡的火车上,经过20多个小时的昼夜旅行,悄悄抵达丹东港,坐在一艘由朝鲜叔夫驾驶的木帆船上,在海上航行了近4个小时, 最后抵达朝鲜西海的前哨西奥瓦兹岛。

该岛面积约3平方公里,面积不大,但它是往返朝鲜西海岸的门户,其战略位置非常重要。登陆该岛后不久,吴贤生和士兵们开始做雷达探测工作,修建防御工事。"我们都住在岛上的地下隧道里,每天24小时都是黑暗的。吴显生回忆说,为了保证雷达站的秘密,他只能和战友们一起在地下坑道吃饭睡觉,"生活在黑暗中,用我的小碗吃饭,心中永远充满希望。"

吴显生于1954年回到长沙,五年后与家人团聚。

"鬼门关上"走了一次,右腿因伤被截肢

"去吧,去吧,敌人的炮弹..."炸弹在烟雾弥漫的高地上爆炸的声音,士兵的咆哮声。

1952年,反美援助登高点,李秀奇和他的战友们正在战壕里修建防御工事,敌人意外炮弹突袭,离李秀奇爆炸不远,炮弹弹片四处飞溅,李秀琪右小腿一阵剧痛,"感觉右腿疼,我晕倒了。""

受伤的李秀琪被送到卫生公司,因为伤势严重,被送回黑龙江接受治疗,醒来后,医生告诉他,"因为伤势严重,右腿截肢,同志你以后可能走不动了。"李秀奇听到右腿失位的消息时,沉默了。

10月23日,在湖南省荣军医院荣军康复中心,记者见到了87岁的老兵李秀奇,走路一瘸一拐,速度很慢,但他仍然坚持在没有医护人员帮助的情况下走路。

李秀奇告诉记者,1951年6月,他在株洲参军,当时他只有18岁。父亲看到自己如此坚定地要参军,虽然不情愿,但仍然鼓励他。1953年,反美援朝胜利后,李秀琪也从黑龙江回到长沙,在长沙花园,全家终于见面,"我父亲看到我走路一瘸一拐,他哽咽了。李秀琪说,两年后,父亲又见到了自己,好久没说。

"但我从不后悔与朝鲜开战。"李秀琪坚定地说。

妇女们通过三条封锁线战斗

"在特殊时刻,我们的文艺战士也在前线。白发苍苍的刘桂英说。记者在荣军疗养中心的走廊里,看到了老将刘贵英的银发绿色制服。刘桂英今年85岁,但他坚强、直率、精神状态良好。

1951年,刘贵英在贵州省思南参军,成为文艺女战士,然后参军入朝,日常工作就是做文化宣传,给士兵上文化课,士气高涨。

1952年,一场需要女兵上前线的战斗,刘贵英毅然报名。这场战斗需要穿过敌人的三条封锁线,每条封锁线在24小时内从未阻止敌人的火力,"当战机飞过头顶,子弹扫过时"。"刘桂英兴奋地说。也正是在这次竞选中,她获得了三等荣誉。

2020年10月24日,刘桂英将获得反美援助朝鲜70周年纪念奖章。老人一提到就忍不住脸上的笑容。"妈妈老了,但爱干净,有时头上戴着花。刘桂英的女儿顾女士透露。

临走前,记者主动提出要为她行军礼,老人欣然答应。站起来,站起来,敬礼,一举完成整套动作。她的眼睛很坚定,仿佛就是那个在枪声中冲出敌人封锁线的女孩。

新闻链接

反美援助老兵应邀乘坐高铁

怀华新闻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反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怀化铁路公安局龙山派出所积极联系当地政府,组织龙山反美援助部队到朝鲜老兵会议室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10月22日,龙山的天空格外晴朗,好几天的雨水一扫而空,两位精神抖擞的老人在警察的帮助下,走进了龙山的会议室。然后,警察聚集在两个老人周围,用精彩的战斗故事听他们,把大家的回忆带到那个时候。

田定福,1926年出生,1951年25岁参军。当他跟随第68军第203师第609团进入朝鲜时,现在,94岁的田定福,抚摸着参加反美援助朝鲜时获得的和平勋章,仿佛回到了那个饱受战争蹂躏的时代。"炮弹会立刻落下,所以炸弹的声音会立刻响起,跑起来""还是和平岁月好啊",田老回头一看,感受着战争的残酷,和平的价值。

张明金出生于1927年,1951年10月抵达朝鲜,经历了大量的枪战和雨水,血血淋漓,准备死去。说起他在朝鲜战场上的经历,这位93岁的老人精神振奋,思维清晰。"我速度很快,去任何我需要去的地方,"他说。战争是残酷的,看着战友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看着战场那悲惨的场面,年轻的张明金也在慢慢成长,变得勇敢,变得无所畏惧的生死,"关心他,死是好的,活得好,敌人来了,应该战斗。"张明金说。1953年7月停战后,张明金于1953年12月返回中国。

龙山站派出所获悉,两名老人尚未乘坐高铁,随后积极联系派出所,邀请两名老人乘坐高铁。两位老人非常兴奋,在警察的帮助下,他们第一次在家乡乘坐了高速列车。

《晓湘晨报》记者 葛俊霞 建国 蒲彦轩 记者 曼彦坤

来源:项晨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