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天地之中话中用一一何为达孝?

作者:罗汉说中

何为达孝?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孔子说:”周武王和周公大概可称为通达孝道的人了吧!所谓孝道,就是善于继承先人的遗志,善于继续先人未完成的事业。在春秋两季祭祀的时节,整修祖宗庙宇,陈列祭祀器具,摆设先王遗留下来的衣裳,进献祭祀的鲜美食品。

天地之中话中用一一何为达孝?

达孝的达,能够通权达变,且不失其生生之德,不失其中庸之用,能够达其根本,而不受制于小节,叫做达。马丁路德说:“不择手段,已达成最高目的”,这样所达成的孝,就叫达孝。有时候要达成最高道德,不能仅靠仁义道德,为了达到伟大目的,有时候不得不用非常手段。

天地之中话中用一一何为达孝?

武王的达孝。“严父配天,王者之达孝”。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武王为了天下人的安危,不顾文王刚刚下葬,冒着叛臣的污名,不执于小节,征伐纣王,“一绒衣而有天下”,他护全了天下生民的生生之义。他一方面谅解文王不伐纣的苦衷,虽然纣王无道,但文王不愿意当一个逆臣,同时当时机来临的时候,又能够权变担当,甚至是承担叛臣的恶名和文王刚刚下葬的不孝之名,伐纣灭商.来圆满天下人翘首期盼、救民于水火的大业,建立西周后追封自己的父王姬昌为周文王,追封自己的祖父季历为为王季,追封自己的曾祖父古公亶父为太王,光耀自己的先祖,彰显祖宗的德行,这是武王权变担当的达孝。

天地之中话中用一一何为达孝?

周公的达孝。周公原名姬旦,顺德以谋事,辅佐周公灭商建周。周朝建立第二年,武王因病去世,周公临危受命,把幼小的周成王抱在膝上,不避讳外面说他要篡位的传言,代理周朝朝政;不避讳杀弟的恶名,诛杀了叛变的蔡叔和管叔;封邦建国,建章立制,修礼乐,建明堂,颁度量,“天下大服”;“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脯”,天下归心。周公的功绩,据《尚书》记载:"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代政,为了成全先王的遗志,为了天下国家,为了圆满生民的生生之义,周公把先祖未竟之志,未说完、未表明的事业,不遗余力的去完成,发扬光大了中华礼仪文化的精髓,为周朝后来的“成康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奠定了周朝八百年江山。这叫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的达孝。

天地之中话中用一一何为达孝?

《孝经》中是这样讲的,有一天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参在旁侍坐。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至高之德、切要之道,用以顺天下人心,使人民和睦相处,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你知道先王的至德要道是什么吗?”曾子离席而起,恭敬地回答说:“学生曾参愚昧,怎么会知道呢?”孔子说:“孝,是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这里生发开来。你坐下,我现在就跟你讲!人的身体以至每一根毛发和每一块皮肤,都是父母给予的,应当谨慎爱护,不敢稍有毁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以德立身,实行大道,使美好的名声传扬于后世,以光耀父母,则是实行孝道的最终目标。所以实行孝道,开始于侍奉双亲,进而在侍奉君主的过程中得到发扬光大,最终的目的就是成就自己的德业。

天地之中话中用一一何为达孝?

“达孝者,达於上下,达於幽明,所谓孝弟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无所不通者也。”所谓的达孝,不仅仅要孝养双亲,还要孝养我们历代的宗亲,去发扬祖宗的德性,去安顿祖宗的灵。古代的祭祀之礼,宗庙之礼,所有的礼,其目的都是为了报本达生,所有的美德嘉行,都是为了报本达生,都是要护持众生的生生之义,都是要长养人的生生之德。在中国,做为一个孝子,每年的春秋清明节、寒食节都要去祭祀自己的先祖,祭祀的用品和器皿要尽可能的完备,就如同先祖在世一样,“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祭祀先祖,恭敬虔诚,庄重肃穆,“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这是达孝的意义所在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