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以6人对战2万之众,张须陀隋末第一猛将名号,不是浪得虚名

作者:老衲侃春秋
以6人对战2万之众,张须陀隋末第一猛将名号,不是浪得虚名

隋末,天下大乱之时,英雄辈出,豪杰无数。

如果要论名气,当时的名将很多,有秦琼、程咬金 、罗士信、单雄信和尉迟敬德等等。但是要论勇猛,张须陀甘居第二,恐怕没有人敢争第一了。

张须陀手下出了三个名将,一个比一个名头大,计有秦琼、程咬金 、罗士信(罗成的原型),可是他自己为何却不太出名呢?

以6人对战2万之众,张须陀隋末第一猛将名号,不是浪得虚名

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他虽然死忠隋炀帝,但并没受到杨广的重用,唐朝建立后不可能宣扬隋朝的将领,所以慢慢在历史上堙灭了;另外一个,就是他死的太早了,等群雄逐鹿时,他已经谢幕了,所以后来再没有人提起他了。

名将不一定武功高强,像历史上的韩信、后来的李靖;但猛将必定是武功超绝的,张须陀就是一员猛将。

张须陀生性刚烈,一开始在行军总管史万岁手下当差,那时史万岁是为著名的骁将,张须陀还只是个小兵呢。

后来张须陀因战功当了齐郡(山东济南)丞。

以6人对战2万之众,张须陀隋末第一猛将名号,不是浪得虚名

公元611年(大业七年)三月,邹平人王薄煽动群众,以长白山为(今邹平南)根据地,首次举起了反隋叛旗,张须陀奉命去征讨。

王薄强盛时期兵力达数万,以前官军的多次围剿都被他打败,称霸一方。

但是当张须陀来了之后,情况马上变了,几次交战下来,王薄只有败逃的份。

后来张须陀率领数千战骑穷追不舍,打得王薄好几万人丢盔卸甲,狼狈不堪。

朝廷闻到奏报,隋炀帝大喜,传召嘉奖:

“帝大悦,优诏褒扬,令使者图画其形容而奏之”。(《隋书·列传第三十六》)

如果说击败王薄这些乌合之众,只是张须陀的牛刀小试的话,那么同年于裴长才、石子河等叛军的历城之战,则让他大放光彩了。

以6人对战2万之众,张须陀隋末第一猛将名号,不是浪得虚名

裴长才、石子河率2万之众在历城周边劫掠,张须陀闻讯后,来不及召集士兵,只是亲率身边五骑就和叛军开战了。

“贼裴长才、石子河等众二万,奄至城下,纵兵大掠。须陀未暇集兵,亲率五骑与战。” (《隋书·列传第三十六》》

这是一场一比千人的悬殊战斗,张须陀一开始身陷重围,身上多处受伤,但他始终在那里冲杀驰骋,后来等来了城中的援兵,终于来了个里应外合。

就这样,张须陀反守为攻,带领官军大败叛军,一时间俨然成了天神级的人物。

如果说史书上敌我兵力的比例数有些夸大的话,但从描述中我们能看出张须陀的威猛,他和历史上的项羽、冉闵和刘裕类似,都有万夫不当之勇。

以6人对战2万之众,张须陀隋末第一猛将名号,不是浪得虚名

公元614年(大业十年)十一月,张须陀因功升任齐郡通守,领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

此时的天下局势有些变化。

一开始遍地燃起的起义烽烟,一小股一小股,大小不下100支。

随着战争的逐渐残酷,最后逐渐形成三支强大的义军力量:

一支是河南的瓦岗军;

一支是河北的窦建德军;

另一支就是江淮地区的杜伏威军了。

在这三股势力中,尤其以瓦岗军最有战斗力。

当时翟让是瓦岗军的首领,张须陀和他前后共打过三十余战,瓦岗军无一例外都是战败。

以6人对战2万之众,张须陀隋末第一猛将名号,不是浪得虚名

后来瓦岗军中来了一个厉害人物——李密,这支队伍的战斗力骤然提升。

当年杨玄感叛乱时,李密曾经给他当过军师,他给杨玄感出了一个安定天下的战略决策:

上策:拿下涿郡(今北京),扼守临榆关(今山海关),把征讨高句丽的隋军阻挡在关外;

中策:攻占长安,占据关中,在那里招兵买马,和隋炀帝对抗;

下策:打下东都洛阳,占领一个根据地。

可是杨玄感在听了他的三策后,有些不屑一顾的说道:“您说的下策,恰恰是我的上策。洛阳近边,先有个根据地再说。”

“玄感曰:‘公之下计,乃上策也’”。(《旧唐书》)

李密的战略决策还没有实施,就这样中途夭折了。

所以,杨玄感最后的失败是必然的。

李密一看自己的宏图大志不能实现,于是又投奔了瓦岗军。

一开始他给首领翟让做军师、副手,后来就独当一面了。

以6人对战2万之众,张须陀隋末第一猛将名号,不是浪得虚名

公元616年12月(大业十二年),已担任荥阳通守的张须陀,奉命讨伐翟让。

翟让前面已经让张须陀打怕了,所以一听说张须陀带兵前来征讨,很恐慌,准备脚底抹油——开溜。

李密却说:“张须陀有勇无谋,加上部队又打了那么多打胜仗,所谓的骄兵必败,您只管排列阵势等候他,我保证打他个有来无回。”

翟让只好依李密的计策行事了。

李密分派千余骑兵埋伏于大海寺(河南荥阳)北树林内,而以主力从正面迎敌。

张须陀领军以方阵队形进击,翟让则率军节节后退,这样张须陀一路追击,不觉来到大海寺附近。

当进入伏击圈后,埋伏在这里的瓦岗军突然杀出,将隋军合围起来。

“左右不能尽出,须陀跃马复入救之,来往数四,遂战死。”(《隋书·列传第三十六》》

张须陀力战,终于单骑冲出突围。但跳出圈子一看,部下还在苦苦挣扎中,于是又冲进包围圈进行营救,来来回回进出了四回,但并没有救出部下。

最后绝望的张须陀仰天发出一声感慨:“兵败到了这种地步,哪还有脸面见天子呢?”

于是下马与敌军交战,亲自枪挑数十名瓦岗将领,最后力竭而亡。

以6人对战2万之众,张须陀隋末第一猛将名号,不是浪得虚名

张须陀一死,朝廷对中原地区就失去了控制,中原从此以后就成了各路义军的逐鹿之地。

就这样一名为朝廷流尽最后一滴血的猛士,隋炀帝后来的追赠却是金紫光禄大夫、荥阳郡守,终了的追封,不过是一个五品官员。

让别人看了,如何不感到寒心呢?

参考资料:《旧唐书》 《资治通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