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秦琼儿子墓出土,揭开唐第一猛将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迟恭!

看过《隋唐演义》的朋友都知道,里面有个隋朝十八条好汉的故事,个个都是响当当的英雄人物。

西府赵王李元霸,天宝大将宇文成都,八臂哪吒裴元庆,紫面天王熊阔海,南阳侯伍云召,伍云召族弟伍天锡,

燕山公少保罗成,靠山王杨林,花刀大帅魏文通,四宝上将尚师徒,八马将新文礼,双枪老将定彦平,金刀殿帅左天成,铁枪大将来护儿,挂锤庄庄主梁师泰,兵马大元帅秦琼,皂袍大将尉迟恭,赤发灵官单雄信。

这十八好汉的故事,个个令人热血沸腾。

秦琼儿子墓出土,揭开唐第一猛将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迟恭!

后来读了隋唐史的书籍,我才知道,原来里边好多人物都是虚构的。比方说头条好汉李元霸,这就是个虚构人物。

在《隋唐演义》中,李元霸12岁就力大无穷、勇不可当。他一顿饭要吃一斗米,十斤肉。手持一对八百斤重的巨锤。

秦琼儿子墓出土,揭开唐第一猛将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迟恭!

可是在真实的历史上,并没有李元霸这个人物,要说这个人物的原型,普遍认为是李玄霸。他是李渊和窦皇后的第三个儿子。李渊和窦皇后一共生了四个儿子,大儿子李建成,二儿子李世民,三儿子李玄霸,四儿子李元吉。李元霸的原型,就是这个李渊的三儿子李玄霸。

关于李玄霸,正史中的记载很少,《旧唐书·列传》:

“卫王玄霸,高祖第三子也。……高祖二十二男:太穆皇后生隐太子建成及太宗、卫王玄霸、巢王元吉……”

《新唐书·列传》:

“卫怀王玄霸字大德。幼辩惠。隋大业十年薨,年十六,无子。武德元年,追王及谥,又赠秦州总管、司空。以太宗子泰为宜都王,奉其祀,葬芷阳。泰徙封越,更以宗室西平王琼子保定嗣。薨,无子,国除。”

可以看到正史中对于李玄霸的记载,加起来不到100字,可以说这个人物完全没有存在感,从仅有的史料记载看,这个李玄霸十六岁就早早去世了,可见这是个体弱多病的人,与《隋唐演义》里的勇猛无敌的李元霸有很大的反差。

秦琼儿子墓出土,揭开唐第一猛将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迟恭!

至于小说里为什么不直接用李玄霸这个名字,而要改叫李元霸,这是由于《隋唐演义》这本小说是清朝人写的,我们知道大清朝有个著名的皇帝叫“爱新觉罗·玄烨”,为了避开康熙皇帝玄烨的这个“玄”字,李玄霸就变成了李元霸。毕竟在大清朝如果不避开圣讳,可是会掉脑袋的。

排行榜里其他的英雄,比方说宇文成都,那也是虚构的人物。罗成,也是虚构的,原型是罗士信。裴元庆,也是虚构的,原型是猛士裴行俨。

但是也有不是虚构的,比方说秦琼,这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确实是响当当的一条好汉。可是《隋唐演义》里不知为什么,给他的排名太低了,与历史不符嘛!通过查阅史籍资料和出土文物,可以这样说,秦琼,那是隋末唐初的第一猛将!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正史中没有记载过秦琼祖父、父亲的名字。1995年在济南出土了一块墓志,墓志主人正是秦琼父亲。墓志上记载说,秦琼的父亲叫做秦爱,祖父叫秦方太,都是北齐的官员。可见秦琼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文官出身。可能是因为战乱年代吧,秦琼反而练出了一身武艺。

秦琼使用的是什么兵器呢?小说《隋唐演义》里说秦琼手拿双剑,身负秦家绝学“秦家锏”。但是在《旧唐书·秦叔宝传》里记载:

“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

“跃马负枪”这说明秦叔宝平时使用的武器,就是长枪。

秦琼儿子墓出土,揭开唐第一猛将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迟恭!

那秦琼平时乘坐的是什么坐骑呢?据小说《隋唐演义》记载,秦琼所乘的马为黄骠马,小说开头就有一段“秦琼卖马”的故事,这段故事后来还被搬上了戏剧舞台。

但是根据《酉阳杂俎》记载,秦琼的坐骑不是黄骠马,而是叫忽雷驳。据说这匹马很奇特,经常要喝酒,而且雄武有力,每次月夜下测试,能奋力跨越三顶黑毡房,秦琼去世后,这匹马不吃不喝,悲伤嘶鸣不已,不久也去世了。

“秦叔宝所乘马,号忽雷驳,常饮以酒。每于月明中时,能竖越三领黑毡。及胡公卒,嘶鸣不食而死。”(段成式《酉阳杂俎》)

秦琼的一生,先后跟随隋朝大将来护儿、张须陀,瓦岗军首领李密,洛阳王世充和大唐的李渊李世民父子,一生参加过的传奇战役无数,说他是隋末唐初的第一猛将名至实归,下面就将秦琼人生的高光时刻介绍给大家。

秦琼儿子墓出土,揭开唐第一猛将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迟恭!

一.效力隋朝政府军来护儿、张须陀期间

参与战役:攻打卢明月

隋大业年间,秦琼在隋朝名将来护儿帐下任职。来护儿,字崇善,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江湖人称“铁枪将”,威猛无比。秦琼也因为本领高强,爱打抱不平,被来护儿收入帐下为将。

来护儿对秦琼极为看重。话说有一年,秦母去世时,来护儿特意派人前去吊唁。军队里其他的士兵都感到很奇怪,因为军中常有丧事,主帅以前从不过问,为什么这次为了秦琼这么重视呢?来护儿对此解释说:

“此人勇悍,家有志节,必当自取富贵,岂得以卑贱处之?”

秦琼儿子墓出土,揭开唐第一猛将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迟恭!

后来秦琼被调入另一位隋朝名将张须陀麾下。张须陀,“得士众心,勇决善战。”是一员悍将,打起仗来不要命。因为屡建功勋,被提拔为齐郡副郡长(通守),兼河南道(黄河以南)十二郡整肃剿匪总司令。

隋大业十年(614年)十二月,涿郡叛军首领卢明月率军十余万进攻祝阿(一说下邳),秦琼随张须陀前往征讨。卢明月军有十万人,张须陀这边只有一万人,无法与卢明月军匹敌,只好在叛军营外六七里下寨,与其对峙数十日后粮草将要耗尽,形势十分不利。

这时张须陀立即召开紧急作战会议,提出自己的战略构想:首先,在正面与敌军交战,佯装力不能战向后退,敌军一定会追赶过来导致大营空虚。然后,这时需要派出1000人,从背后抄了他们的大营,出奇而制胜。这个任务非常危险,张须陀问谁敢去,结果众将都不敢吭声,不一会儿手下悍将罗士信站出来说他去,紧跟着秦琼也站出来自告奋勇,说他也去。

(须陀)谓诸将士曰:“贼见兵却,必轻来追我。其中既出,营内即虚,若以千人袭营,可有大利。此诚危险,谁能去者?”人皆莫对,唯叔宝与罗士信请行。(《旧唐书·秦叔宝传》)

张须陀这才第一次注意到秦琼这个人。后来交战的时候,正如张须陀所料,当他佯装败北的时候,卢明月在后面紧追不舍,罗士信和秦琼率领1000人,埋伏在芦苇荡中。等到敌军主力都过去了,直扑敌人的大营,罗士信、秦琼见营门紧闭,两人攀上城楼,各杀数人,营中大乱。两人砍开营门,迎接外面的本方的军队入城。然后纵火焚烧敌军三十多座营寨,烈火浓烟、上冲霄汉。卢明月急忙奔还,张须陀回军奋勇攻击,大破敌军,卢明月率领数百名骑兵仓皇逃走,结果就失败了。这一仗张须陀能打赢,秦琼可谓是功不可没,秦琼可以说一战成名,其作战勇武已经远近皆知。

“叔宝与士信驰至其栅,栅门闭不得入,二人超升其楼,拔贼旗帜,各杀数人,营中大乱。叔宝、士信又斩关以纳外兵,因纵火焚其三十余栅,烟焰涨天。明月奔还,须陀又回军奋击,大破贼众。明月以数百骑遁去,余皆虏之。由是勇气闻于远近。”(《旧唐书·秦叔宝传》)

二.效力瓦岗军期间

参与战役:攻打宇文化及

大业十二年(616年)十一月,秦琼又随张须陀征讨瓦岗军,瓦岗军首领李密将张须陀军引诱至大海寺一带伏击。张须陀身陷重围力竭而死,秦琼衰隋军残部投靠了裴仁基,裴仁基后来又投奔了李密,秦琼就跟着投奔李密,成为瓦岗军的将领。

见秦琼来投,李密非常高兴,史书记载:

“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旧唐书·秦叔宝传》)

秦琼儿子墓出土,揭开唐第一猛将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迟恭!

随后李密发布檄文,发表隋炀帝十大罪状。起兵攻打洛阳。

眼看洛阳受到了瓦岗军威胁,隋炀帝想起了王世充,派他率军支援东都洛阳。王世充,字行满,本来姓支,是西域的胡人。喜欢研究经史和兵法,非常擅长辩论,也非常擅长溜须拍马,史籍记载他不遗余力满足隋炀帝的奢华生活,搜罗珍奇玩物。隋炀帝也因此特别信赖他。

结果王世充与李密先后打了100多仗,双方不分胜负,僵持不下。

不久发生一件大事。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兵变,杀死了隋炀帝杨广。然后宇文化及率领着江都的十万禁军,浩浩荡荡向中原进发过来,消息传到洛阳的时候,举城哀悼,然后大臣拥立越王杨桐为新的皇帝。拥立他的是什么人呢?是内史令元文都和卢楚等人。

此时东都洛阳的形势非常微妙,城外有瓦岗军李密,远方有宇文化及正赶过来,怎么办?有一个叫盖琮的人向杨侗上书,建议招降李密,联手对付宇文化及。元文都和卢楚也说,如今我们兵力不足,而不久前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杀掉的大仇还未报,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联手李密,命他攻打宇文化及,让他们互相残杀,最好能两败俱伤,咱们好坐收渔翁之利。

众人都觉得这是个好计策,于是杨侗也同意了,让盖琮携带皇帝诏书去游说李密。

李密这边接受了,可能是因为他也存在两线作战的问题,这边有洛阳,那边有宇文化及,夹在中间。李密也是打算击败宇文化及以后,顺势再把洛阳拿下。

就这样李密的瓦岗军与宇文化及的军队交战了,在战场上,瓦岗军奋勇冲杀,宇文化及被瓦岗军击败。但是瓦岗军这边也是损失很大,李密甚至差一点就把自己的命给丢掉了。这个时候,有个人挺身而出救了他。不是别人,正是秦叔宝。秦琼以一己之力,拯救了李密,然后又反过头来带领大家,又把宇文化及给击退了。这一仗,总算是胜利了。

“密与化及大战于黎阳童山,为流矢所中,堕马闷绝。左右奔散,追兵且至,唯叔宝独捍卫之,密遂获免。叔宝又收兵与之力战,化及乃退。”(《旧唐书·秦叔宝传》)

李密征讨宇文化及这一仗虽然取胜了,但是整个瓦岗军却是元气大伤。

秦琼儿子墓出土,揭开唐第一猛将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迟恭!

此时东都洛阳城内,也酝酿着巨变,主和的是元文都和卢楚等人,而王世充是不买账的,结果他就发动了政变,杀死了元文都和卢楚等人,然后架空了刚登基不久的隋恭帝杨侗,独掌了整个洛阳的大权。

王世充掌权后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想一举打掉这个瓦岗军。双方打了两场,第一场瓦岗军取胜,第二场由于王世充派出200名骑兵偷袭瓦岗军大营,四处纵火,导致瓦岗军的将士们阵脚大乱,四处奔逃,从此盛极一时的瓦岗军消失在了历史中。

瓦岗军原先的将领们四处溃散,李密仓促投奔关中地区的李渊,因为李渊跟他是同根同种,都是西魏、北周时期关陇贵族集团的后代。而李渊的祖父和李密的曾祖父,当时同时官拜为八柱国大将军。是八大将军中的两位,所以李密一失败,就投奔李渊来了。而秦琼、程咬金他们则转投了王世充。

三.效力王世充期间

虽然王世充很敬重秦琼,还封他为龙骧将军。可是王世充这个人品德很差。首先,王世充是靠拍隋炀帝的马屁上位的,难以服众。其次,王世充说话有点“碎嘴子”,啰啰嗦嗦个没完。史书记载:

“世充每听朝,必殷勤诲谕,言辞重复,千端万绪,百司奉事,疲于听受。”(《旧唐书·王世充传》)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王世充杀害了裴仁基和裴行俨父子。

裴仁基是秦琼和程咬金的老上级,裴行俨过去也是瓦岗军的重要将领。父子俩对王世充的为人处世的方式不爽,预谋发动一次政变,想杀死王世充,然后把杨侗找回来,重新拥立为帝。结果事情败露,王世充知道情况后把裴家父子来了个满门抄斩,然后把杨侗也给杀了。杀掉了裴氏父子,让秦琼和程咬金等人很愤怒。

所以他们要离开王世充。密谋的时候,程咬金说了这样一段话:“王世充这个人气量很小,很浅薄,而且好说大话,又爱赌个咒发个誓,这明明就是个老巫婆,这岂是拨乱反正之主,跟着他长久不了。”所以他们下定决心找个机会要走。

秦琼儿子墓出土,揭开唐第一猛将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迟恭!

不久机会来了,王世充的军队与唐军交战,结果在阵前刚列好阵势,秦琼和程咬金等数十人,骑马向西跑出一段距离后,下马冲着王世充作了一揖,然后秦琼说:“虽然你对我们礼遇有加,但我们不想再效忠于你了,告辞告辞。”王世充傻愣在原地,出于武力值相差太大,也不敢上来追,就任由秦琼他们离开了。

“叔宝薄世充之多诈,因其出抗官军,至于九曲,与程咬金、吴黑闼、牛进达等数十骑西驰百许步,下马拜世充曰:“虽蒙殊礼,不能仰事,请从此辞。”世充不敢逼,于是来降。”(《旧唐书·秦叔宝传》)

四.效力大唐期间

参与战役:美良川战役

唐武德二年(619年)二月,秦琼等人离开王世充,投奔了李渊。李渊接纳了秦琼他们之后,把他们划归到了秦王李世民的麾下,李世民得到了秦琼,也非常高兴。

“太宗素闻其勇,厚加礼遇,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旧唐书·秦叔宝传》)

李世民很早就听说过秦琼的大名,他来之后,估计是羡慕秦琼的骑术,就让秦琼率领自己的骑兵,当了马军总管。秦琼不久就有了一次报答李世民的机会。

一个月后,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刘武周举兵攻唐,齐王李元吉弃守太原,逃回长安。刘武周大将宋金刚乘胜追击,眼见唐军遭遇危难,李世民挺身而出,率领3万精兵渡过黄河,在柏壁(今山西新绛西南),与宋金刚军对峙。

此前,刘武周的偏将尉迟敬德在下县(今山西夏县),活捉李世民堂叔,准备还军浍州(今山西翼城),此时秦琼已经埋伏在夏县与浍州之间的美良川(今山西闻喜南),准备迎头痛击。

秦琼儿子墓出土,揭开唐第一猛将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迟恭!

李唐部队和刘武周的部队对峙了很长时间,双方所剩军粮都不多了,在这么耗下去,双方都耗不起。据《资治通鉴》记载,在李世民的建议下,希望两军的头号名将,秦琼和尉迟敬德,在美良川打一场,1对1单挑。宋金刚也不愿意久战,就同意了李世民的建议。

关于这一场单挑的结果,《旧唐书·秦叔宝传》和《新唐书·秦叔宝传》都记载“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资治通鉴》则记载“大破之,斩首二千余级”。可见最后是秦琼在这场决斗中取胜。秦琼部斩首2000余级,大胜而归。尉迟敬德奋力杀出包围圈后,狼狈逃向浍州。在这场决战之后,尉迟敬德“仅以身免”。

秦琼儿子墓出土,揭开唐第一猛将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迟恭!

唐军一面收复失地,一面继续与宋金刚对峙。一年后,宋金刚因为军粮耗尽而退兵,李世民则全力追击。宋金刚在无奈之下,率领2万大军部署在介休(今山西介休),背城布阵,与唐军决战。

唐军大破敌阵,秦琼、程咬金负责攻大阵北端,旌旗过处,所向披靡。最后刘武周、宋金刚逃往突厥,尉迟敬德见大势已去,便归顺了大唐。

因此在我看来,隋末唐初的第一名将,不是虚构出来的李元霸,也不是尉迟恭,而是山东好汉秦叔宝。

而这一点,也在1974年出土的,秦琼的儿子秦怀道墓志铭中得到了证实。在墓志中,有这样一段叙述:

“祖叔宝,隋龙骧将军,擒尉迟敬德于美良川。”

也就是说,在美良川战役中,秦琼在1对1的战斗中拿下了尉迟恭,两人谁的武艺更加精湛,这就是显而易见的事了。

《资治通鉴》也有记载:

“秦王世民遣兵尚书殷开山、总管秦叔宝等邀之于美良川,大破之,斩首二千余级。倾之,敬德、寻相潜引精骑援王行本于蒲坂,世民自将步骑三千,从间道夜趋安邑,邀击,大破之,敬德、相仅以身免,悉浮其众,复归柏壁。”

结合文物和史籍资料可以得出结论,秦琼的武艺确实是唐初第一,无人能比。而演义中的秦琼,简直被黑惨了。

美良川大战之后,秦琼又参加了虎牢关等重要战役,帮助大唐军队活捉窦建德、逼降王世充。由此中原主要的区落入唐军的掌控。秦琼受赐黄金百斤、帛七千段,因功进封翼国公。

秦琼儿子墓出土,揭开唐第一猛将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迟恭!

武德九年(626年),秦琼参加了玄武门事变,虽然不在进入城门的9个人之列,但是驻守在玄武门外,与太子府谢叔方、薛万彻率领的军队发生了激战,抵挡住了他们的进攻。随着尉迟敬德砍下太子李建成的头,给城楼底下的人出示,太子党的人才一哄而散。秦琼不辱使命,完成了李世民交给自己的职责。

事变之后,李世民封赏有功人员,拜秦琼为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但是事变之后,秦琼就很少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因为久经沙场的他,健康出现了状况。秦琼曾经对人说过这样一番话:

“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旧唐书·秦叔宝传》)

贞观十二年(638年),秦琼因病去世,追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五年后,唐太宗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放进了凌烟阁,去世的秦琼也名列其中,成为名垂青史的大唐英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