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第一位书法教授,书法写得太“蛮横”,欠缺静气

作者:书法知道
中国第一位书法教授,书法写得太“蛮横”,欠缺静气

尉天池

尉天池的名字几乎生来与书法有缘,像他这样大学一毕业就将自己的爱好转换为自己的专业的人(上世纪60年代,尉天池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随后留校任教,从事书法教学),不用说在视书法为“学之余”的20世纪60年代,即在大倡建立“书法学”的现在,也应算是“幸运儿”了。

中国第一位书法教授,书法写得太“蛮横”,欠缺静气

尉天池书法

这种“幸运”在十年动荡期间中似乎也未中断,以致尉天池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就出版了专著《书法基础知识》,这在当时是十分难得的好书,尉天池书风恰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到了80年代,尉天池在南京师范大学开设书法专业,并在1985年晋升为教授。这是中国第一个书法学的教授。虽然在高校从事书法教学工作,但尉天池的影响力却并不仅限于教育行业,他还做了多年的江苏省书协主席,也曾任过中国书协副主席、顾问。

中国第一位书法教授,书法写得太“蛮横”,欠缺静气

尉天池的书法有鲜明的个人面目,很有辨识度,以碑法写行草,用笔势大力沉,结体跌宕放纵,形成了雄肆汪洋的书法特色。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尉天池的书法是“霸悍”的,是“蛮横”的,是“不可理喻”的。然而事实上,这种写法也是有来源的。

尉天池先生是那种容易激动的人,他因而擅长最宜于表现激情的行草书。据说他写字时,旁人“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原因是尉先生激情满怀,墨花飞溅,离得太近恐落得“近墨者黑”的结局。此虽为笑谈,亦可知其创作状态之一斑。

中国第一位书法教授,书法写得太“蛮横”,欠缺静气

尉天池先生曾从沈子善、林散之先生学习书法,当笔者见到尉先生20世纪70年代的一副对联时,大有散老风神,但其中也隐显出与林散之先生的“隔离”感及对这种含蓄风格的“屈从”感,而真正能引起尉先生共鸣的还是陈献章、徐渭等明代的浪漫主义书法大师。

明代中叶开始的浪漫主义书风使中国书法掀起了一股狂潮,他们追求个性发挥,追求气势的博大恢宏,追求抒发强烈的感情,由此而创作出一幅幅震撼人心的浪漫主义杰作。尉天池先生可以说是这种书风的继承者。

中国第一位书法教授,书法写得太“蛮横”,欠缺静气

徐渭的恣肆,陈献章的开张,在尉天池先生的行草书中均有迹可循,而尤以陈氏对其影响最大。陈献章以“茅龙笔”(茅草笔)书名世。作为陆九渊“心学”的继承人,陈献章有“天地我立,万化我出,而宇宙在我矣”的豪迈气概,基于此,其下笔便底气十足,拙巧相生,刚柔相济,瘦硬通神,加上其特殊的书写工具茅龙笔,更使其书形成毛而不光,枯而复润,浓淡相间的风格特征。

中国第一位书法教授,书法写得太“蛮横”,欠缺静气

尉天池先生似乎将这些优秀传统都继承了下来,而且又加进了自己的东西,比如绞锋的使用,使过于飞动的笔势有了一个缓冲的余地等。更重要的是,尉天池先生以符合自己天性的书风,昭示了一个毫无掩饰、真实可见的艺术家的灵魂。

当然,尉天池先生书作的许多地方还不尽如人意。比如其行楷书中过于强烈的线条粗细的反差;行草书的过于流速,让许多人指为轻狂。白沙先生尝云:“予书每于动上求静,放而不放,留而不留,此吾所以妙乎动也”, 尉先生似于“静”上稍欠功夫,不知此说当否?

中国第一位书法教授,书法写得太“蛮横”,欠缺静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