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青葱岁月回眸

作者:福秀与书的故事
青葱岁月回眸

当年我家住在杨家村6号,西瑾家住10号,都在路西,都是刘家的房。她和父母弟弟妹妹一家五口只租住了一间屋。家里经济也不宽裕。

西瑾和我同龄。我们都就读杨家村小学。她是个漂亮活泼的女孩,长大后是个漂亮活泼的姑娘,人见人爱。她父亲解放前当过国民党的兵,可能还担任过小头目。反正历史上有点问题。我们作邻居的时候,她父亲的职业是拉架子车。样子看起来蛮忠厚的,虽然憔悴沧桑,但五官端正,身材适中,相貌不错。西瑾就长得像父亲。那时她父亲已患有间歇性精神病,但不是暴力型的。记得有一次不知为什么犯病了,当时正下着大雨,满街泥泞,她父亲赤足赤膊在街上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回奔走,嘴里高喊狂呼着一些别人听不明白的话。许多人站在门楼下张望,看热闹。西瑾感觉很没面子,和她母亲躲在家里悄悄抹眼泪。她父亲的病并不常犯,我就只见过这一次。后来有一天她父亲投井自杀了。那口井就在她家的窗户外面,尸体捞上来以后,放在井旁,裸露的胸前有刀砍的痕迹。人们议论说,他可能想抹脖子来着,又下不去手,砍了几下才去投井。投井前还先把辘轳扔下去,试探一下妻子的反应,见妻子毫无动静,彻底绝望了,这才跳了下去。这些都是人们相当然地议论,也没有什么事实依据。不过可以看出夫妻之间有深深地裂痕。

西瑾的父亲死后不久,她们就搬家了。搬到八仙庵附近的北火巷。那房子比杨家村的大多了,糖葫芦似的纵深三小间。西瑾的母亲是家庭妇女,在杨家村住时也曾糊火柴盒贴补家用。她年轻貌美,梳两条大辫子,头发有点自来卷,镶有一颗银白色的牙齿,能说会道,风流干练,丈夫死后,她家的日子开始芝麻开花节节高了。那时我们已经小学毕业,大家就近上了一所中学。西瑾因为搬了家,就转到另一所离家近的中学了。

虽然我们不再是邻居,也不再是同学,但是我们依然是好朋友,总是保持经常联系。后来她母亲再婚,也参加了工作,还给她又生了一个小弟弟。直到她继父在孟家巷买了三间房子,还有一个小小的院落。她家的院子在巷道东面,对面是孟家巷52号,那是我老伴静波的家。

我们高中毕业后不久,有一次见面,西瑾神神秘秘地对我说,她家对面住了一个记者,有好多书。还说现在他们已经很熟识了,问我愿不愿意认识他,我那时正文学得要命,自然非常乐意。西瑾先是替我借了几本书看。来来回回对尚未谋面的双方作了介绍。后来有一天西瑾对我说,人民大厦礼堂放映内部电影《舞台姐妹》,那个记者能搞到票,请她去看。她特地为我也要了一张票,正好可以介绍我和他认识。我很兴奋。内部电影我无缘接触,人民大厦我从未进去过。对我来说,这两样都是高档消费。何况还有一位神秘人物呢。那晚我和西瑾早早到场,在忐忑不安地等待中,静波来了。他的形象让我很失望,矮个,谢顶,走路似乎一跳一跳的。全无一点记者的风采。一见面,西瑾就笑说,咋才来呀。他不搭话,挨着西瑾坐下,对坐在西瑾另一边的我说,你就是那个文学青年呀。

我和静波就这样认识了。那是1965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