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建营公园大道下方的地下综合管廊,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检查。
工作人员通过运营管理中心的大屏幕实时监控门廊内部。
在地下综合管廊内,管道整齐排列。
秋天和十月,凉爽逐渐开始。在梅州江南新城建英公园大道上行驶,一路绿树成荫,绿意盎然,景观富丽堂皇。
与城市的其他地方不同,路边看不到电线杆,电缆等,它非常"令人耳目一新";
近日,江南新城路等市政配套设施和绿轴花园广场正式交接,标志着江南新城路及地下管廊建设项目的完成,进一步凝固了新城的"面貌"和"内线"。不仅初步形成区域交通系统,过去城市地下管线纵横交错,维护困难将得到有效改善,"道路拉链""空气蜘蛛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居住环境不断优化,交通状况不断改善,江南新城正以旺盛的姿态拉出壮大,"满城之花,半城山水一城芬芳"宜居宜居旅游美丽新城画慢慢展开。
30条道路打造全市新交通格局
"在过去的两年里,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去年年初,黄女士一家搬进了江南新城的明明聚居地,作为回国之乡。虽然她见证了江南新城的"成长",但黄女士坦言,她仍在适应新的环境,尤其是新城的交通,"这片区域的新路宽阔,走的好,但不开航,就容易迷路。"
新城建设,交通第一。
现在进入江南新城,纵横交错的沥青路宽阔平坦,道路两旁绿化带绵延。建营公园大道、华南大道、中环路等主干道、华侨路、安康路、雪府路等二级公路支撑着新城的"骨骨"。再加上水白路、约庭路等"毛细管",共同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无所不包的交通网络,使江南新城路网密度大大增加,也更加方便周边群众出行。
"以前,从莘县城到江南新城,每次上下班都必须停下来,不到10公里的行程要花一个多小时。客运桥和三角交叉桥开通后,从江南到新县方向的道路变得更加宽敞和平坦。"公民刘女士说。
三角形跨线桥是梅州市第一座高架桥,连接江南新城骨干道中心环与梅州大桥,通往梅州新城。随着三角交叉线大桥的建成,中环路全线交通,过去的梅城三角圆盘交通拥堵早已"过去"。
据嘉应新区管理委员会负责介绍,6年多来,该区新建了30条、28公里的新城路,初步形成了"五纵五横"路网框架。同时,按照"一树一景"的设计理念,推动道路景观升级换代,打造"四季常青、四季带花、乔灌配、花卉品种繁多、层次丰富、鲜花盛开"的新城市道路景观。
随着异国情调的棉花、风铃木的盛开,乐杜格的建英公园大道、华南大道等不仅是主干道,也是城市的景观路。江南新城一年四季呈现出"绿城花香"的美好景象。
路网也为江南新城带来了旺盛的人气。
剑英公园、马鞍山公园、约廷顶公园、红色文化公园已成为市民每天放松的好地方;梅州市展览馆展示了梅州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让源源不断的游客真正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化;
"江南新城建设六年来,我们不仅加快了道路、地下综合管廊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还突出了'五园两亭、两中心'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优化和提升了新城的环境。嘉应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当整个新城"血脉"顺畅,功能完善时,发展将越来越有活力。
9个地下门廊打开了城市的"生命线"
站在城市里向上,是塔挂着,鳞片,如果往下看,能看到什么?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江南新城7米深处的地下综合管廊,那里集中铺设了电力、通信、水利等市政管道,被誉为全市"生命线"。
广东华隧道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谢环保告诉记者,目前施工的综合管廊共9条,全长16.5公里,分别铺设在华南大道、中环、建营公园大道、嘉宾都大道、滨方大道、安康路、雪福路、华侨路、玉明路等同一等级下的道路相互连接。
"综合管廊按舱类型分为综合舱、动力模块、气罐、雨水箱,主要承载电力、通讯、供水、燃气等干线,并满足交汇管线和沿线地块的电力、通讯、供水、供气供需。在管道外,门廊配有消防、通风、排水、电气、监控、保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无线对讲系统。解振环保介绍,虽然管廊埋在地下深处,普通人看不到,但对于城市的发展非常重要,"从空间的角度来看,可以实现城市的立体发展。从城市运行的角度来看,它可以增强城市的抗震能力。"
记者注意到,地下管廊深度可达7米,环境不闷热,且走廊内部宽敞,可容纳小型维修车辆通过。"我们在地面上设置了两个轴轮式消防排烟机,以提供氧气和废气,从而确保门廊内的空气流通。"我们看到墙上有一排手臂支撑,有足够的空间用于在其顶部安装各种电缆,并且对不同的管道进行了分类,以方便将来的维护,"谢说。
"在规划客运大道和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时,溢洪道位于上层,杂物厚重,砾石层较差。嘉滂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管廊坑施工安全及周边交通运行安全,施工单位克服各种困难,采取加急措施,在该段基坑支护采用更安全的"咬桩和混凝土支护梁支护"形式施工, 加快道路建设,市政建设对人民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新区建设,"面"和"内"需要齐头并进。
江南新城路、地下综合管廊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梅州市重点民生项目,也是广东首个将管廊与"海绵城市"理念相结合的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节约施工用地,减少对交通的影响,项目还进行了桥梁与管廊、隧道与管廊的接头设计。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在"隐形"地下,这些已完成的地下综合管廊主体建设也在加快将水、电、气、污染等配套管道送入走廊工作,将于今年年底投产。
上述负责人表示,综合管廊的建设避免了地下管道铺设和维护频繁挖掘的道路以及对交通和居民出行的影响和干扰,使江南新城彻底告别了"拉链""蜘蛛网""淹没街道"等城市"持续性疾病", 促进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形成地面城市与地下空间相辅相成的新兴城市场景。
科技使能地下走廊后续运维管理
为了更直观地看到地下综合管廊的整个"背景",记者来到了位于剑英公园旁边的运维管理中心。江南新城地下管廊的信息和运行状态清晰地显示在大屏幕上,技术员张泉正在通过智能管廊运维平台监控一系列实时数据。
张泉告诉记者,运维管理中心是管理地下走廊的"大脑",而地下走廊设置的监控设备,如环境和设备监控、安全防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相当于"眼睛"和"耳朵",当他们发现氧气、温度、湿度、硫化氢、甲烷、液位等环境参数超过标准时, 会立即报警。
"16.5公里长的地下管廊,如果只是通过人工维护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所以廊道在建设过程中会后期的维护进入规划,目前智能走廊运维平台不仅可以起到日常监控的作用,还可以直接应对一些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张泉表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强调以运营为主的管廊设计方法,将管廊全生命周期的运维思绪预先定位到设计方案中,真正实现数字化建设。
据介绍,在地下管廊建设中,梅州结合实际提出的"一环多支"整体布局,并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城市规模、实际需要等情况,针对不同路段道路设置三间车厢、两间车厢、一室三不同规格的管廊。
例如,主管廊设计3个通道,6种管道全部进道,主支走廊设计2个,5种管道进廊,雨水和污水管道有1个通道,普通分支设计1个舱室,燃气管道作为单独的管路沟挂在外面。既要达到较低的标准,又要大大降低建设成本。
同时,与传统的走廊客舱独立设置相比,不能充分利用客舱空间、照明、监控报警等辅助设施不能共享等问题,梅州在国内外地下管廊的设计建设经验丰富,实现了管道集中、运维共享, 破解了传统管廊独立隔间数量大、运维成本高的问题。
嘉应市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管道规划设计阶段,梅州还坚持"海绵城市"的理念,建设雨水污染分流管网,在主管廊道内设置雨水池和污水箱,支管廊道将雨水管和污水管作为单独的管沟挂在外面。同时,江南新城沿绿化带所有绿化带均采用透水管排放一体化系统,下绿化带埋地过滤、储水、抽水等设备,完善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接下来,嘉应新区将坚持'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的城市就是人民'的理念,发扬'工匠精神',用'绣花功夫'实现优质施工,精细管理,努力打造一流的设施、优美的环境、有序的人文人居环境,将江南新城打造成美丽的梅州展示窗。"负责人说。
创新融资模式建设地下综合廊道
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是一个"工作在当代,受益在秋天"的民生工程,也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全国各地建设地下综合走廊项目,大多是"政府投资、企业租赁",由地方财政全额出资建设资金,这在一些地区财政资源有限,无疑是一个大问题。
与老城区的"直葬"方式相比,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成本确实很高。例如,江南新城路和地下综合管廊正在实施中,总投资34亿元。为了解决财务问题,梅州采取了不同的做法,采用"PPP加政府采购服务"模式,实施勘探、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的方式,以广东建设产业集团旗下的广东中国隧道公司为主要实施。
这种融资模式也充分将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央预算投入2.75亿元,用于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及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向广东华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恒隧道(基金)等社会资本侧投入4.9亿元,国家"稳增长发展"专项资金1.4亿元, 赢得国家开发银行贷款27.8亿元。
虽然一次性建设成本高,但地下综合走廊的后期效益却非常显著。业内人士认为,直埋管道不仅容易出现故障,而且没有维护期,道路开挖、土地浪费等经济损失都非常惊人。综合管廊建成后,建设了管道安装维护地下通道。当需要维修时,工人可以直接从检修门进入管道并修复故障区域,而不会对地面造成任何影响。而且,与外部材料是塑料管道相比,采用钢筋混凝土施工的综合管廊质量明显更好。根据标准,综合走廊的寿命不低于100年。
此外,地下综合走廊的建设对带动当地经济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广东地下走廊建设较为成功的案例是珠海横琴,总投资近20亿元,但建成后节约了4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加之目前横琴综合地价与城市容积率估计,仅此一项,直接经济效益就产生了80多亿元。
南方日报记者 何元尼 记者 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