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及武汉素以“千湖之省”“百湖之城”闻名全国,如璀璨明珠镶嵌在武汉市中心的“沙湖”,毗邻汉街商业区,近邻省委省政府,方圆公里内居民多达三十余万人,位重堪比纽约“中央公园”,已成为武汉城市休闲的新地标。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沙湖公园已远不能满足市民群众生活和休闲需求,城市矛盾日益暴露,环境问题愈加突出,亟需全面改造提升。
湖北省长江国际商会联合相关社团组织,积极为武汉建言献策,出力献计,在会长刘萌的组织下,他们召集一批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士,经过多方调研和实地勘访,近日,向武汉市人民政府提交了《关于全面改造沙湖公园 打造汉版“中央公园”的建议》,得到了武汉市市长程用文的高度重视,他和分管副市长陈劲超亲自做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予以阅研和落实。
他们在建议中指出,沙湖公园存在如下“痛”点:
一是进不来。公园停车场只有2处,车位数不足200个,常年爆满。周末和节假日等高峰时,一位难求,而公共交通只能到达部分区域,且步行距离较远。当前公园的停车场,不仅无法满足市民停车需求,更无法适应游客需要。
二是游不便。一是环湖路未贯通,公园不能如西湖一般坐游览车游园,步行游湖一圈需3个多小时,且需跨市政道路才能游览,极度影响游园体验。二是避雨遮阳设施极少,武汉高温梅雨季节多,公园几无道行树,cde区建筑物少,避雨避雷设施更少。三是园路过窄,且游线单一,游览娱乐、健身运动及作业运输等活动,全部聚集在一条园路上,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三是玩不欢。儿童玩乐设施不足。作为一环线内最大的综合型公园,仅有两处类似小区里的儿童玩乐设施,且过于简单单一。体育健身设施缺乏。几乎没有健身设施和场地,不能满足公园最基本的健身休闲娱乐的功能需求。服务配套不足。仅有两处服务用房,没有游客服务中心和商业服务点等配套服务。水上游乐项目有待开发。作为城中湖公园,临水却不能亲水,没有水上游乐项目,实为遗憾。
四是赏无奇。公园没有地标式建筑,设计中的“沙湖十景”有名无实,建园初期对外宣传的沙湖公园至高观景点,与黄鹤楼遥相呼应的“烟雨阁”,至今未见动工。缺乏有规模效应的观赏景观,缺少有特色的“网红”景点,同时,公园还有近百公顷的绿地资源还未充分利用与开发。
五是留不住。市民游客游览半小时就“游无可游”,就算拥有优美的生态环境,也会失去再来一次的兴致。特别是居住在周边的居民,公园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场所,但无法满足需要的基础设施,成了人人心中的遗憾。
为彻底解决以上痛点,让市民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他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让专家“规划设计”。坚持规划先导,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团队对公园重新进行整体设计,将公园的开发和管理与周边的需求和资源联合起来,进行高标准规划、高水准设计、高质量建设,打造成为环境优美、功能完备、管理高效、服务一流的武汉城市公园建设的新标杆、武汉的“中央公园”。
第二,让群众“来去自由”。充分考虑自驾出行游客需求,在不破坏绿化的基础上,在公园增设停车场,可以引进社会资源,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营地下停车场,在周边路标上强化沙湖公园指示。科学设置内部游线,拓宽道路,对标西湖,尽早实现环湖游览,方便出行游览。
第三,让市民“玩得开心”。针对不同年龄游客需求,增设儿童游乐区域、青少年科普教育场馆、中老年人康体健身区域,开发水上旅游项目等,适度增加公园内购物点和管理用房,增加商品类型和服务项目,丰富游园体验。
第四,让游客“赏得尽兴”。打造沙湖公园地标,让沙湖十景和“烟雨阁”真正落地,强化园内景观景致的开发和挖掘,在内部景点较少的区域,增设游览点和休闲游憩点位,打造俯瞰观赏点,丰富游览体验。
第五,让公园“跟上时代”。智慧化、科技化是公园休闲旅游的大趋势,要增加智能导览、智能科普、智能互动体验项目,打造特色游园体验,实现智慧化管理,提高公园安全防范能力和管理效率,打造武汉公园旅游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