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袁谭:本是三国时期的少帅,始终不被袁绍待见,最终更是含恨而死

作者:还原三国
古人常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比喻世事的无常变化。

本文的主人公是袁绍的长子袁谭,我们先了解一下袁谭的历史典故:

袁谭:本是三国时期的少帅,始终不被袁绍待见,最终更是含恨而死

袁谭(?-205年),字显思(《东光世系》中字显恩,一说显忠),汝南汝阳人。汉末政治人物,大将军袁绍长子,曾任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击败田楷、孔融,完全占据青州。袁绍去世后,审配等伪立遗令,拥立袁尚为继承人,袁谭不能继位,心怀愤恨。后袁谭、袁尚二人的矛盾彻底爆发,袁谭联合曹操共同攻打袁尚。建安十年,曹操兴兵进攻南皮,袁谭奋力抵抗,终于在曹操急攻之下战败,为曹纯麾下虎豹骑所杀。

袁谭:本是三国时期的少帅,始终不被袁绍待见,最终更是含恨而死

公元200年正月以前,袁绍还是雄据河北的霸主,而仅仅过了几个月,他就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打了个大败,最后如同丧家之犬一般逃回了冀州。而早在他逃回冀州以前,冀州各地就已经闹起了叛乱。刚刚经历过人生惨败的袁绍,不得已又一次身披铠甲上了战场,他在不到一个月里平定了内乱,但接连的战争消耗尽了他的全部精力。

袁谭:本是三国时期的少帅,始终不被袁绍待见,最终更是含恨而死

官渡之战以后,袁绍再也提不起南下称霸的心思,他把内政交付给谋臣,自己整日饮酒作乐,活脱脱一个亡国之君的做派。自古以来,子承父业是最常见的事情,按理说,袁绍已经丧失了斗志,他的长子袁谭应该从父亲的手中接过这份重担。

袁谭:本是三国时期的少帅,始终不被袁绍待见,最终更是含恨而死

然而事实却是,袁绍一直不喜欢这个儿子,并且有意疏远袁谭,即使所有人都劝他,应该遵循嫡长子继承制,把大公子袁谭立为世子,但袁绍始终不为所动。早在袁谭少年时,袁绍就把他送给了宗亲做养子,而也是在那时,袁谭意识到父亲并不宠爱他。官渡之战袁军兵败时,袁绍逃跑时都没有带上袁谭,若不是袁谭早有预感,恐怖他也成了大战之后的孤魂野鬼。

袁谭:本是三国时期的少帅,始终不被袁绍待见,最终更是含恨而死

回到冀州后,袁绍沉迷酒色,袁谭本该承接父辈的权力,对河北进行整顿。但父亲袁绍偏爱袁尚的行为,使袁谭意识到,他的世子之位远远没有想像中的那样美好。为此不至于失去一切,少年老成的袁谭开始了早做谋划,他向父亲请求去青州统领兵马。袁谭到达青州后,以雷霆手段肃清了青州的匪患,使得青州境内平稳无比。但袁谭害怕有一日会重蹈父亲失败的覆辙,因此他在青州施加重税,并且逼迫农家子弟从军,闹得老百姓们的日子苦不堪言。

袁谭:本是三国时期的少帅,始终不被袁绍待见,最终更是含恨而死

公元202年,袁绍病死在冀州,在他死后,世子之位还在空悬。而尚在青州留守的袁谭,在接到奔丧的消息后,又接到了弟弟袁尚继位的旨意。尽管这一切袁谭早有准备,但当事情真的发生时,袁谭还是按捺不住自己的怒气。他跟随父亲出生入死,早在父亲还是小诸侯时,他就担任军队中的先锋,为袁家拼杀,而最后却被人一脚踹开。

袁谭:本是三国时期的少帅,始终不被袁绍待见,最终更是含恨而死

这样的结果袁谭无法忍受,他不仅拒绝了回冀州吊唁的命令,更是直接封自己为将军,与袁尚平起平坐。而袁尚也害怕这个哥哥会起兵造反,因此派遣使者逢纪到青州监视袁谭。可袁谭在随便找了一个理由后,就把下令逢纪处决了,自此两兄弟心生隔阂。

袁谭:本是三国时期的少帅,始终不被袁绍待见,最终更是含恨而死

公元203年,曹操两次讨伐袁谭袁尚两兄弟,最终都以大胜而归,由此袁家在河北的统治日渐衰微。恰逢此时,袁谭听信谋士的建议,以囊外必先安内的原则,对兄弟袁尚所在的冀州发动了进攻。但因冀州内多是袁家的老部下,袁谭虽有大公子的头衔,但城内的守将却一味死守,最终袁谭只能铩羽而归。

袁谭:本是三国时期的少帅,始终不被袁绍待见,最终更是含恨而死

公元204年,袁谭联合曹操抗击袁尚。正所谓与虎谋皮终究为虎所伤,就在曹操围攻袁尚期间,曹军突然转到袁谭的驻地,对袁谭的军队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公元205年正月,曹军攻破了南皮城,袁谭在慌乱中骑马出逃。而就在他刚刚逃出城时,他就被一支虎豹骑盯上了。作为曹操手底下最强的军队,虎豹骑没有辱没他们的威名,虎豹骑士兵只用了一招就将袁谭斩杀于马下。

袁谭:本是三国时期的少帅,始终不被袁绍待见,最终更是含恨而死

在袁谭死后不久,袁尚同样兵败逃亡北方,自此曹操统一了河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