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青未了|袁公河畔柳依依

青未了|袁公河畔柳依依
青未了|袁公河畔柳依依

袁公河畔柳依依

文/刘彦菊

我的老家,村庄西边是一大片树林。童年的记忆中,树林很原始,各种各样的树木一起生长。树林里有野草、蘑菇、花朵;有看护树林的老人和小屋;还有一条大河穿林而过,自北向南欢快地流着,淙淙潺潺,日夜不息,我们习惯叫它“西大河”,地图上称它为“袁公河”。

记忆中,袁公河两岸绿色蓊郁,水草繁茂,灌木丛生。每年春天来临,春光明媚,河水清澈见底,河底卵石和蝌蚪都清晰可见。河中有踏石,一块又一块不是很规则的硕大石头,间隔不远栽在河水里,从这边一直到河的另一边,河水冲刷着石头,形成圆润的波纹,发出哗哗的声响。

河边有一望无际的野生芦苇和灌木丛棉槐,里面栖息着成群的鸟雀,当有人偶然靠近,惊动了它们,便呼地一下子飞了起来,吓人一跳。夏天时候,河边一群群浣衣的妇女,把花花绿绿的衣服和床单晒在灌木上,在阳光下绽放耀眼夺目的光彩。我们经常把裤脚高高挽起,用手提着两只鞋子蹚水过河,或者站在河水里捉小鱼小虾和蝌蚪;冬天河水很冷,深冬会结一层厚厚的冰,这时节,我们要踩了踏石或冰层到河对岸去赶集或走亲戚。

河两岸有许多高大的树木,杨树、柳树、榆树、槐树。岸边柳树居多,离水最近,最醒人眼目。它们姿态各异,极尽俯仰之姿。有的坚强不屈、昂扬蓝天,有的长条纷披、深情款款。当冰河解冻,暖风拂面,柳树最先凸起嫩嫩的芽苞,似隐约暗示,提醒着春天就要来临。等点点的柳黄晕开,欣欣然睁开碧波荡漾的柳眼,春天已经不知不觉间来到身边。

清明前后,攀枝折条,做柳笛,柳插屋檐,驱虫辟邪,我们经常把目光投向这一棵棵泛着新绿的柳树。你一抬头,就会吃惊地发现,一个或两个攀附在高高柳树枝上的顽皮男孩,正喜眉笑脸,悠然自得地折着柳枝。等柳叶初长成,我们还会跟了大人去采柳叶,回家和着豆面蒸柳叶菜。雨后,我们去树林里采蘑菇,从而学会了辨认毒蘑菇和食用蘑菇。有时也和伙伴一起去粘知了,柳树不仅摇曳多姿,还唱着风情万种的歌,是蝉的集结地,一棵柳树上就能粘下半袋子知了,回家下油锅炒一炒,足够一家人的一顿美味佳肴。

故乡的河流和树林曾经给我们童年生活带来数不尽的乐趣。有一首小诗《看柳》写得非常好:

小时候,最喜河边看

杨柳,正清明前后

新月如钩,柳条青青

倒挂一串“毛毛狗”

耳朵贴在冰面上

听春水歌唱,一声声

“忘忧,忘忧……”

不知寂寞,不知愁

从村庄到河边要经过一片田野,走过一段小路。刚到达杨树林边还未看见河,就能听到河水哗哗的流响,只觉凉风习习扑面,满眼苍翠碧绿,不一会儿,波光粼粼的河面才出现在眼前。流水让人心情舒畅,绿柳令人耳目一新。河柳垂下千条万条丝缕,被风梳理着,为水洗涤着,轻盈柔顺、舒展飘逸,就像家乡人的生活,绵绵长长,陶然怡然。晨辉夕照、蛙鼓鸟鸣,以及农人忙碌的身影,让那一带景色愈加迷人,变幻人间烟火似仙境,在回忆中,给我温暖如初的感觉。

有一棵野生老柳树,印象非常深刻,黑乎乎的树干,半是朽腐半是新生,像千年树神守护在袁公河畔。苍老的树身向河面倾斜着,每年都抽出新绿,遮掩住半个河面,长长的柳条垂下来,拂着水面,春夏秋冬,经年累月,在洗濯一头长发。柳梢划着河水,发出细碎的声音,像古老的渔夫在唱沧浪之水的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袁公河历史悠久,据说因东汉末年的袁绍而得名。《水经注·沭水》曰:“袁公水东出青山,遵坤维而注沭。”《重修莒志》云:“袁公水在县东北二十里,源出青山。西过影鸡山,至天井汪。转过城崖,绕仕阳而南,经招贤集东,再下为徐家滂,土沟水入焉。又再下岔河水入焉,合流于沭。”

东汉末年,外戚专政,军阀混战,各地割据。官为渤海太守的袁绍,出身于“四世三公”的世家大族,“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军阀混战中,他先后占有了青、幽、翼、并四州之地,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拥有了很强大的兵力。汉运将尽之际,袁绍很想由自己统一中国,称帝天下,于是与曹操势力发生冲突,最后终于演变为一场大战—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时,袁绍兵多粮足,有大军十万,战马万匹;曹操则粮少兵寡,可以用来作战的,大约只有一两万人。但袁绍方面治军不严、用人不当、外宽而内忌,尽管有刘备那样的杰出人物依附于袁绍,仍不可避免其失败的命运。袁绍大败给了曹操,战后第二年,便忧愤而死。

战争的胜负不仅仅取决于兵力的悬殊,还有诸多方面的因素。袁绍和曹操之战,与项羽和刘邦之争多少有点类似。袁绍和项羽的命运都是由强大转为弱小,最后被包围消灭。项羽自刎于乌江畔,而袁绍大约是病逝于袁公河附近。

《献帝春秋》记载:“绍为人政宽,百姓德之。”袁绍对待百姓宽厚仁爱,百姓爱戴他。为了纪念袁绍,他死之后,把当地的河流取名为“袁公水”。

历史天空,风云变幻,胜负成败转头空。袁公河,一条承载着历史的河流,穿越几千年岁月,见证人间沧桑巨变,岁月更迭。它以不变的流水,关照着万变的世间,让我们记住了一段历史,明白了一些道理,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战争的马蹄声从河畔经过,几多悲愤几多忧愁。古来征战苦,生离与死别,纤纤折杨柳,是惜别,是哀痛,是祈祷,尽在一片默默无言的伫立中。

那一年冬天,我们经过袁公河畔,放眼辽阔旷野,记忆中虚幻飘渺的景象已是遍寻不见,野生的芦苇、灌木、柳树、榆树都已经找不到。远远地,只看见一大片一大片治理得很整齐的杨树林,像人们耕种的麦田,等待收割。

袁公河畔,杨柳依依,和夕阳、炊烟一起,珍藏在记忆里,随着每年春天的到来,依依袅袅,一遍遍青绿。

青未了|袁公河畔柳依依

作者简介:刘彦菊,笔名祯祯,山东日照莒县人。有作品在省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

壹点号 祯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