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代奇人梁诗正,乾隆以他为师,启功也为之点赞!专家:格调不高

作者:三余书社

乾隆,号称十全老人,自幼熟读诗书,学习书画,千里江山,处处有他题词,无数珍贵书画,都有他的跋文,可谓自信满满!

其实他的书法,深受梁诗正的影响,如果单从艺术成就来说,并没有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也属于上佳!

清代奇人梁诗正,乾隆以他为师,启功也为之点赞!专家:格调不高

乾隆书法

梁诗正,33岁中探花,37岁为帝师,这么年轻就成为帝师,算是一个奇人!期间他与乾隆结下深厚的师生情,乾隆登基后,他担任过六部尚书,上书房大臣,成为乾隆最信任的大臣之一,朝廷大部分重要文献均出自其手,很多名画名帖具有他的跋文。

清代奇人梁诗正,乾隆以他为师,启功也为之点赞!专家:格调不高

梁诗正跋文

梁诗正为官清正,书法初学柳公权,继参赵孟頫,董其昌,晚年师颜真卿,米芾,后来受乾隆委托,编著《三希堂法帖》,期间接触和临摹包括王羲之、王献之、王洵等100多位书法名帖和拓片,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梁诗正虽然官至极品,角色多半为乾隆“代笔”,所以他的传世的作品,多见于他的名帖名画的跋文,加上乾隆喜欢赵孟頫、董其昌,所以这些传世的作品,有很明显的赵孟頫、董其昌的风格。

清代奇人梁诗正,乾隆以他为师,启功也为之点赞!专家:格调不高

梁诗正尤善于行、楷,许多作品行中带楷意,用笔有颜真卿率真之意,体势有米芾的侧欹,而布局得杨凝式的闲适舒朗,神采风韵似赵孟頫、董其昌,轻捷自如而风华自足。属于难得一见的精品!

梁诗正的行书,也受到当时馆阁体影响,以行楷为主,并加上自己的领悟和创新,在端庄不失飘逸,在飘逸中又有几分工整,易识易辩,影响颇大,被誉为“最美的行书”之一!

清代奇人梁诗正,乾隆以他为师,启功也为之点赞!专家:格调不高

有人说,梁诗正的行书,可比王羲之,其实已经过誉了,王羲之的行书笔意顾盼,朝向偃仰,疏朗通透,形断意连,气韵生动,风神潇洒,后人难以超越。

而梁诗正行书最大贡献,是在继承前人书法基础上,削繁就简,变古为今,其用笔不含浑,不故弄玄虚,起笔、运笔、收笔的笔路十分清楚,使学者易懂易循;

如果从实用角度,选择梁诗正会更好!

启功先生非常推崇梁诗正,曾经说过:300多年来,书法,我只服他!启功体与梁诗正行书颇为接近。

清代奇人梁诗正,乾隆以他为师,启功也为之点赞!专家:格调不高

启功书法

今日书坛,对书法审美,依然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

以邱振中教授为主的书法专家们,他们在接受了西方文艺理念的情况下,认为像梁诗正这样书法,属于馆阁体,格调不高,是一种媚俗的艺术,呈现了一种较低级的艺术形式和风格面貌,不是好书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清代奇人梁诗正,乾隆以他为师,启功也为之点赞!专家:格调不高

流行书风创始人王镛的书法

而且在民间广大书法爱好者看来,梁诗正书法脱胎于二王帖学,有王羲之的潇洒蕴藉、王献之恣肆流丽、赵孟頫的遒媚秀逸、董其昌的圆润灵秀,属于难得好书法。

其实馆阁体之争,由来已久:

连启功先生书法,都不能幸免,也被盖上“馆阁体”的帽子!

对此,启功先生说:这是在抬举我呀,我哪有馆阁体写得好!

馆阁体之争,看似审美观之争,其实也是书法何去何从之争,国展、各省市书法展,类似于梁诗正这样传统的书法,荡然无存,剩下只有展览体和流行书法,让人不禁发出一声叹息!

对此不知道您怎么看?欢迎评论留言!

今天特别向大家推荐一本《梁诗正书法集》,期待广大书友喜欢!

清代奇人梁诗正,乾隆以他为师,启功也为之点赞!专家:格调不高

梁诗正书法集 楷书行书字帖十宫词书法软笔临摹临帖书法毛笔字帖 ¥25 购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