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北洋政府治下徐州穷小子陆洪涛的甘肃致富岁月自1891年陆洪涛从天津武备学堂毕业来甘肃见习,一晃33年矣,一个徐州穷小子终于混成了一方诸侯。然后又玩了一个更高级的手法——金融收割。

作者:葭明通半瓶历史

整部中国近代史,有点名气的人物,大多数和天津脱不了干系,这是为什么呢?历史教科书说了,晚清之后,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所谓半殖民地者,“租界”是表征之一。

租界虽然名誉上是出租出去的土地,但在租借期间租借国却拥有独立的行政自治权和领事裁判权,美名其曰保护租借国居民不受中国人侵害,简直胡说八道。

租界最爱保护的是中国下台的军阀和政客,一则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发了大财的人,消费力巨大,可以繁荣租界,二则这些人人脉深厚,就算不用他们做帝国主义的代理人,也起码可以影响中国政府政策。

而那些失势的政客军阀也爱去租界投资办实业,甚至就啥也不干吃老本,反正有的是钱,拿出来盖华屋,娶娇妻享受人生,租界的司法自会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以至于现在的天津留下了很多精美绝伦的小洋楼建筑,比如陆洪涛旧居。

北洋政府治下徐州穷小子陆洪涛的甘肃致富岁月自1891年陆洪涛从天津武备学堂毕业来甘肃见习,一晃33年矣,一个徐州穷小子终于混成了一方诸侯。然后又玩了一个更高级的手法——金融收割。

陆洪涛旧居

于民国人物也罢,于北洋军阀也罢,这个人都不算太有名的人物,但是其在天津的旧居于今倒是保存完好,于他的知名度有一定的提高。

陆洪涛是袁世凯的死忠分子,革命党起,他听袁世凯命令奋勇杀了近万名革命军人,袁世凯摇身一变变成了革命党支持民国,他也就马上做了民国的督军,叛变了大清。

先是其父亲陆逢春虽然识的几个字,然而只是赤贫一个,又正逢捻军横行,武人反而好出身,也就去当了大清的兵,毕竟是识字人嘛,有点见识,没有去做捻匪,被他混了一个出身出来。

到陆洪涛19岁的时候,因为父亲的人脉,他就有了机会进“天津武备学堂炮科”去读书了,报地址填籍贯他们父子写的是徐州铜山县,生于清同治五年七月二十九日。然而,这都是他们家的一面之词,因为关于陆洪涛的家乡地址,所见史籍均末详载,在铜山亦末查到,一切都在雾中。

虽然有“家谱”为证,也是陆洪涛发达后才续上的谱系,不足为证。总而言之,陆洪涛父亲陆逢春是一个无来路的人,那种年代,这种事情不奇怪。

反正陆家是一个穷家庭,大头兵嘛!两个儿子要送出去一个给别人养,陆洪涛的弟弟被送给了舅舅家还改了姓,姓董名士恩,董士恩后来也不是小人物,曾经做到北洋政府财政次长。

说回19岁的陆洪涛,他在天津武备学堂读书,同学可都不简单,包括大军阀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等人都是他聊得来的同学,对于以后的小军阀陆洪涛来说,这个人脉很重要。

1891年,陆洪涛武备学堂毕业,分派在甘肃见习,然而,不知道为什么,当时的陕甘总督杨昌浚对他爱答不理,并没有差使派给他,把他凉了起来。陆洪涛遂赶赴新疆投奔了新疆巡抚陶模。后来陶模调任陕甘总督,陆洪涛亦跟随来甘,这中间的过程一定有外人不可以知道的各种人际关系原因,按下不表。

1897年,陶模任命陆洪涛为洋炮队正教习,算是开始了他在甘肃的发财军旅生涯。

北洋政府治下徐州穷小子陆洪涛的甘肃致富岁月自1891年陆洪涛从天津武备学堂毕业来甘肃见习,一晃33年矣,一个徐州穷小子终于混成了一方诸侯。然后又玩了一个更高级的手法——金融收割。

陆洪涛

不过呢,他确实也有两把刷子,毕竟是新式军事学校的毕业生呀!军队被他训练的能冲能战,忠君爱国,他个人亦以曾国藩为榜样,案头书放的是《曾国藩文集》。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陕西宣布响应革命,甘肃不为所动。于是大清朝廷命令已经升为甘肃第一标统的陆洪涛出兵攻打陕西革命党,陆洪涛欣然受命。

但是,革命思想早已流遍天下,陆洪涛的军队也不纯净,于是改编军队,临出发之前把步兵第一标改编成了“振武军”,顺便逼死了一直倾向革命的第一营管带,可谓心狠手辣,决断明快了。

杀人只要一开始,是不容易停下的,陆洪涛的部队入陕后,于11月攻陷长武,俘获了支持革命的陕西民军管带石得胜,随即砍了头颅悬在了城门之上。接着,在邠州、冉店一带激战,民军首领向紫山在突围中战死,所部官兵全部被陆洪涛下令杀死,为的是需要尸首填河以搭出一座桥来好继续东进,然后,陆洪涛占领了邠州,开始攻打永寿,激战多日,阵地几易其手,民军八千余人战至千口,付出了死伤七千人的代价也终于没有守住永寿。

永寿被陆洪涛占领。这时候,围攻乾州的清军作战不力,与乾州的民军形成了僵持局面,于是上级调陆洪涛绕道进攻礼泉,礼泉陷落。1912年,陆洪涛兵临咸阳城下,直指西安城。

在清军中,陆洪涛部是一支能战的军队,陆洪涛本人仇恨革命,作战凶狠,作战攻城之时常常亲临前线,亲自开炮射击,他是炮科毕业嘛!

总而言之,陕甘两省人民的战争苦难托出了陆洪涛的事业,此时的陆洪涛向上级允诺:“卑职十天可以拿下西安城!”

然而革命事毕竟不是唯军事,西安大战一触即发之际,北京城变了天,1912年2月12日,溥仪发表诏书,宣布退位,通电各地息兵罢战。甘肃的一些官绅亦通电承认革命共和,袁世凯亦命令陆洪涛振武军全部撤出陕西,回防甘肃。

至此,于陆洪涛来说,与革命党的战争虽然失败了,他个人的战斗事业却是大胜特胜了,入陕一战,他的振武军是打出了战绩打出了威风!于北京的袁世凯来说“嗯,小陆子这小兄弟可堪大用!”

5月,袁世凯任命陆洪涛为凉州镇总兵。1915年春,袁世凯在甘肃的亲信省民政长张广建又升陆洪涛为陇东镇守使,两个人开始了军政亲密合作。

这一年,陇东大旱,民不聊生,农民们开始抗捐斗争,陆洪涛大军到处,人头滚滚,民变平息,民变带头人全部被杀。

后来袁世凯复辟,陕甘两省又掀起了反袁世凯的起义,陆洪涛依然是老办法——杀无赦,杀害了起义领导者王者英和常发祥等人。

后来袁世凯就死了,北洋军散裂为大小军阀,陆洪涛就成了甘肃的一个小军阀。本来张广建是皖系派的人马,陆洪涛自然要跟着上级了。

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皖系失败,风波波及到甘肃,张广建被驱逐出甘肃,陆洪涛因为有实打实的军权在手,手下儿郎如狼似虎唯命是从,倒也安然无恙,民国北洋政府嘛!本来就是军政府,自然如此结局了,不意外。

北京政府新派来的蔡成勋督军很是识相,其实这个人和陆洪涛极为相像,也是天津武备学堂毕业,人生结局也是下野在天津做寓公。这时候对自己的同学很够意思,“甘肃之事,还请陆兄暂为护理!”并不来抢同学地盘。

到了1922年5月,北洋北京政府终于承认了既成事实,正式任命了陆洪涛为甘肃督军,后又被任命为肃武将军,两年后甘肃省省长也被陆洪涛收入了囊中,自然了,军队还是要抓在手中的,陆洪涛将甘肃省省防军改为甘肃陆军第一师,自任师长。

起先呢,因为只是一个军头,既无财权亦无政权,军中又都是兄弟伙,不敢太亏待他们,要指着他们打仗博事业呢,陆洪涛真心地不敢发财,再说了也指望着大清朝的“封妻萌子”呢!名声臭了可不好。

如今连皇帝也没有了,袁大人也没有了,看看皇城的那些王八蛋,官做的什么劲呢?当时,如此思想斗争的小军阀真心不少,陆洪涛算一个。

他还是要脸的,自知甘肃穷困,不好生发,于是给自己设计了一条“保境安民,休养生息”的施政方针,逢人便说:“甘民现在可谓穷困到极点,作吏者只要维持现状,不扰吾民,即为尽到职责也。”然后,他就什么也不干,安居现状。

只劝甘肃民众好生的种地,要想种好地挣大钱就种鸦片,甘肃人民挣的还是小钱,鸦片的大钱都被陆洪涛挣去了。

设置了银元局,开始大收特收铸币税,他制造的银元,质量低劣,砂眼最多,被老百姓称为“沙元”,无论什么元吧!反正被他巧妙的挣了大钱。

陆洪涛在甘肃执政五年,在用人方面极为保守,以“唯命是从”为标准,其中以张兆钾和李长青最是听话,一个让接了他陇东镇守使的班,一个目不识丁的做不来政务,让他做了第一师旅长。

一个人事常识——那些“唯命是从”的家伙从来是第一个落井下石的家伙。

1925年陆洪涛一病而瘫痪,张兆钾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联合了李长青,拿出了大钱奔走于曹锟和吴佩孚之间,试图驱逐陆洪涛由他们取而代之。

陆洪涛倒也光棍性格,看见亲信叛离,知道事不可收拾,遂向北京段祺瑞政府辞职,老同学段祺瑞倒真是有感情,并不受小辈们的金钱攻势和蛊惑,准了陆洪涛的督军辞职,强令留任省长,“老陆,你先养病,我让冯玉祥去帮你,小辈们得不了势的。”然后冯玉祥也公开发电支持陆洪涛。

病魔缠身的陆洪涛却深知天高皇帝远,有枪才有权的真理,争口气就怕会失去性命也!

执意离开了甘肃,到天津做了寓公。

恩,北洋的军政就是如此,说不干自己真的可以就不干了,然后还可以安全带走搜刮来的巨额财富去做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