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个夏天,去看看苏步青先生种出28斤“冬瓜大王”的地方

作者:上观新闻

国顺路650弄,玖园,复旦大学第九宿舍的雅称。恬淡的名字,并不影响其在中国教育与科学历史上振聋发聩,星光熠熠。

从翻译《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复旦老校长陈望道,到著名数学家苏步青、陈建功及谷超豪、胡和生夫妇;从新中国遗传科学的主要奠基人谈家桢,到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谭其骧,经济学家蒋学模、张薰华,“中国电光源之父”蔡祖泉等……都曾在此先后为邻。2018年5月,玖园一期陈望道旧居修缮完成,以“信仰之源”为主题辟建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

今天(7月3日),园内苏步青旧居、谈家桢(陈建功)旧居修缮一新,向社会开放参观。至此,“玖园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正式落成。

科学大师的故事早已广为流传,而在这里,在他们日常起居之地,更多小事点点滴滴,共同描摹一段段壮美人生。

3位科学家与两栋小楼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绿滋萝屋最娇娆,七月庭园似火烧;夹竹桃遮红月季,鸡冠花映美人蕉。”许多人会意外,这首诗竟是出自数学家苏步青先生之手,而这番田园拾趣,便与玖园息息相关。

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全国高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一批知名的教授齐聚复旦,其中就包括中国科学院学部常务委员(相当于现今院士)陈建功、苏步青、谈家桢。

1956年9月,经报请上海市委同意,由中央特批的两栋教授别墅开始动工兴建。这两幢教授住宅建筑面积皆为197平方米,空间形制相同。建筑采用红色平瓦坡式屋顶,黄色水泥拉毛外墙,木质门窗整齐有序地开设在房屋四面,房屋的前面设一座“人”字形坡式门洞,别具匠心。楼前建有一绿茵草坪,四周分别栽种水杉、桂花等树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教授别墅建成后,65号成为陈建功先生的居所。陈建功是第一位在日本取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毕业后他谢绝导师挽留他在日本工作的美意,毅然回国,教授数学。他撰写了《三角级数论》,对三角函数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与苏步青共称“陈苏学派”。在65号小楼里,年过花甲的陈建功每天依然不知疲倦地从事着教学与科研工作,为国家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数学人才,推动了我国近现代数学事业的发展。

这个夏天,去看看苏步青先生种出28斤“冬瓜大王”的地方

20世纪50年代,为使新中国的数学教育和数学研究水平能尽快提高、推陈出新,陈建功曾经对研究生教育提出“老母鸡孵小鸭”的想法,即研究专业大方向一致但细分不同的老师和学生可以结对带教。他身体力行,带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不断开拓,探索前沿课题。

65号楼的第二位入住者,是国际著名遗传学家、中科院院士、中国现代遗传科学奠基人之一谈家桢先生。1940年代,他研究发现瓢虫色斑异变的嵌镶显性现象,并在1946年发表论文《异色瓢虫色斑遗传中的嵌镶显性》,这些成果引起国际遗传学界的巨大反响,被认为是对经典遗传学发展的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谈家桢在复旦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了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了第一个生命科学学院。

这个夏天,去看看苏步青先生种出28斤“冬瓜大王”的地方

对谈家桢先生当年办公室的复原。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先生入住了61号教授别墅,直到病逝前,在此居住近半个世纪。

苏先生喜欢种花养草,自称“卧牛山下旧耕农”,搬进61号后就在庭院内种上各种花草,还曾植爬墙草一根于墙隅,几十年下来蔓遍全屋,郁郁葱葱,人称之为“萝屋”。苏先生有好几首诗写萝屋。开头那四句,便出自其中一首《萝屋七月》。

这个夏天,去看看苏步青先生种出28斤“冬瓜大王”的地方
这个夏天,去看看苏步青先生种出28斤“冬瓜大王”的地方

复原的苏步青办公室墙上,他的手书犹在:“如今报国心犹在,改革光辉照白头”。

从窗户往外看,与陈建功先生旧居之间的大草坪上,当年苏步青亲自开垦出一片小菜圃,种上南瓜、冬瓜、扁豆。有一年遇上大丰收,他抱着一个特大冬瓜跟友人学生“显摆”,“这个大冬瓜,28斤哪!”

“乡仗非所愿,蜗居了我生? 看花须走马,下海为捕鲸”

玖园旧居落成仪式,台下,一位年过七旬的白发老先生驻足观看,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华宣积,苏步青先生的学生。当年,学业工作问候时长来此,苏先生的家是他青年时熟悉的地方。在1972年到1975年间,他更是几乎日日来到玖园,清晨5:30左右在门口迎候先生,接先生一同“上班”,下午5时左右,和先生一起“下班”回来,在园门外送别他。两人每天“上班”的地方,不是复旦大学,而是需要横穿上海的江南造船厂。

旧居展厅的一张照片,将他拉回到与先生共事的岁月。那两张照片,是苏步青在江南造船厂劳动时,与学生、工人的合影。他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了船体放样问题,帮助工人们免于在烈日下艰苦的户外操作,为国家解决了造船难题。此项科研成果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荣获重大科技成果奖。

苏步青先生牢记毛主席说的,“我们欢迎数学,社会主义需要数学”。数学要有应用,应用数学要面向国民经济,要创造价值。这是他重要的数学价值观。

这个夏天,去看看苏步青先生种出28斤“冬瓜大王”的地方

写有苏步青、陈建功等教授的课程表原件。

“当时,虽然条件很困难,但是苏先生依然感受到科技对生产的重要性、紧迫性,感受到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重要性,从10月份起,我们和工人一样上班了。”他说。由此,江南造船厂多了一名71岁高龄的苏教授,数学放样小组为他们买好6元钱一张的公交月票,苏先生也过上了挤车上班的生活。

“记得有一个雨天,我早晨5时15分到苏先生家。就是这个门口,他已经起床准备出门,苏师母帮他找到高统套鞋和长柄黑布伞,送他从二楼下来。”华宣积指着61小楼大门说。

他们沿着国顺路,走到当时的国清路(现为国达路)车站,乘了3路有轨电车到虹口公园,再转18路无轨电车到江南造船厂正门口。在门外厂的食堂吃一点馒头稀饭,进门沿着一条与江边平行的道路由东向西走15分钟,才到数学放样小组的办公室。路的两旁堆满了钢板和钢筋,两旁排列着许多吊车,时时要小心它的悬臂钩起重物转动。路上又有许多钢铁垃圾和未拆除的铁轨,再加上来来往往的卡车和自行车,对70多岁的长者来说,行路也是很困难的。每天从市区东北角到西南角,去时因为都是起点站,总有座位,返回时就没有座位。尽管这样,近三年寒来暑往,苏先生除了安排学校工作以外,几乎没有稍歇。他曾在诗里这样描述自己的心境,“行年七十二,挂挤大洋城。乡仗非所愿,蜗居了我生? 看花须走马,下海为捕鲸(指去江南造船厂)。东望迢迢日,空夸腰脚轻。”

“当时,工人师傅很尊敬苏先生,专门为他安排午休的地方,即使项目结束,时隔20多年,苏先生因病住进医院,当时合作的几位技术工人师傅听说后,找我带领去看望他,”华宣积总记得,那段岁月里,每次送苏步青回到玖园,目送劳累一天的先生走进去,一身淡蓝色中山装,夹着个黑色的塑料文件包,背影挺直,走得极快,一会儿便消失在直路拐角处。

这张65年前数学大师出的复杂函数试卷,你做得出吗?

这个夏天,去看看苏步青先生种出28斤“冬瓜大王”的地方

这张1956年陈建功手写的复杂函数试卷,来挑战一下吧。

据了解,玖园现已向公众开放,可预约参观。由于两座建筑均属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修缮必须尽可能还原建筑原貌。根据历史资料、实地勘察,两座建筑整体设计简洁,带有折中主义风格。拱形门廊为中西结合风格,楼梯栏杆扶手带有中式装饰元素,非对称的双坡“人”字形屋面独具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经修缮,这些特征都被还原。为此,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组织专家进行了两轮评审,修缮工作秉持“修旧如旧”原则进行。

两座旧居由校档案馆历时8个月策划设计布展,在数学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大师家属、学生、相关合作单位等多方支持下,收集到大量珍贵史料和展品。展品多为首次展出。

苏先生后人先后捐赠了苏老手稿、院士铭牌等47件,以及苏步青星铜匾、国际命名公报、命名证书等5件。今天的仪式上,大师家属又将一批珍贵的实物档案捐赠给学校。苏步青后人捐赠了苏老写给女儿的237封家书。谈家桢后人捐赠了谈老使用过的书籍、衣物等,特别是旅行箱,见证了谈老多次赴美,为学校筹措科研经费,动员青年学者学成回国的场景。陈建功家属捐赠了陈先生使用过的文具、书籍等,其中两个书橱陪伴着陈先生从复旦到杭州,如今,这两个书橱重又回到当初的小楼。

苏步青旧居展陈以“数坛宗师 爱国敬业”为主题,以苏步青的生命历程为线索,分七个展厅展示,主要包括苏步青的求学故事、学术成就、育人事迹、参政议政、业余生活等各个方面,展现了苏步青从一名乡间放牛娃成长为一名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的102年精彩人生。

谈家桢(陈建功)旧居展陈以“坚持真理 科学报国”为主题,采用主题展陈为主线、时间先后为辅线的形式展陈,展现谈家桢的学术成就、学科贡献等。

这个夏天,去看看苏步青先生种出28斤“冬瓜大王”的地方

谈家桢先生旧居里,许多人都记得这个箱子、照片上这套西装,当年,他便是这身打扮,带着这只箱子奔波各地,为国求才。

这个夏天,去看看苏步青先生种出28斤“冬瓜大王”的地方

陈建功先生旧居的二楼办公室里,靠窗处摆一只躺椅,工作累了在此稍做歇息是他的习惯。

陈建功展厅位于谈家桢(陈建功)旧居二楼东侧,主要以图文版形式介绍陈建功生平事迹,包括生平简介、学术成就、育人贡献和爱国之心等。实物展品包括书橱、老式电风扇、书籍、证书、课程表等。其中,还包括65年前陈先生出的一张包含4道大题的复杂函数试卷,不妨来看看,试试,在数字间,与大师完成穿越时空的交流。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彭德倩

来源:作者:彭德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