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娃投胎真的是一门技术活儿。
有的娃娃的每一天经历的是科学育儿,快乐生长。有的娃娃则是hard模式在渡劫,被家人坑惨了!
这其中很多都是因为无知育儿,以为自己是好心,其实是坑了孩子,有的甚至要了孩子的命!
家长多学一点育儿知识,孩子就少一分成长危险。今天的推文要转发到家族群里大家一起看看啊!
01
妈妈逼女儿每天跳绳3000个
结果:孩子“瘸了”

跳绳有利于长高,多练习还能在体测中拿高分。无怪乎,小区里到处都是跳绳的孩子。
不过,跳绳虽好,可不要过量哦:
有个杭州的妈妈,每天逼女儿跳绳3000个。跳了大半年,女儿竟然得了胫骨结节骨垢炎。
胫骨结节骨骺炎,又称胫骨结节软骨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下方的肿大、酸痛。特别是在进行剧烈运动之后,疼痛症状会明显加重,甚至出现跛行。
当孩子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胫骨骺尚未与骨干完全结合时,主要由髌韧带供血,髌韧带附着于胫骨结节前方,在高强度或剧烈运动时,由于长期反复牵拉,容易造成髌韧带及附近软组织慢性劳损,导致小腿关节出现局部肿痛、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
所幸,该病属常见的无菌性炎症,大部分人只需静养2-3周就可以康复。但恢复膝关节剧烈活动,至少要4个月之后。
跳绳真的能长高吗?答案是肯定的。
跳绳是一种有氧运动,也是一种全身性运动,它可以帮助我们消耗掉大量的热量和脂肪,加速营养物质的吸收,促使脑垂体加速分泌生长激素。使我们身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加大,促使我们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
在跳绳运动中,我们的身体在不断地跳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们身高的增长。
但是在跳绳运动中我们也有很多地方是要注意的,其中,每次的运动时间是不宜过长的。过度的运动不仅不利于我们身高的增长,反而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不必要的负担。甚至造成对身体的损伤。
所以,我们可以用跳绳的方法让孩子长高,但要适量,医生推荐每天1000个就足够了。
02
担心奶粉上火,用蔬菜水冲
结果:宝宝中毒
担心喝奶粉“上火”,有家长灵机一动:用蔬菜水来冲奶粉。结果,宝宝亚硝酸盐中毒,高铁血红蛋白达到了致死范围!
看似天然有营养的蔬菜汤,为啥会这么“毒”?
我们平时吃的一些蔬菜,尤其是绿叶类或者根茎类蔬菜,天然含有较多的硝酸盐。比如:青菜、菠菜、小白菜、韭菜、卷心菜、莴苣等。
如果这些食物在高温蒸煮后,放置时间过久,在还原菌的作用下,硝酸盐会被还原成亚硝酸盐。
央视财经调查蔬菜水静置不同时间后亚硝酸盐的含量
而且,新生儿的肠胃功能不比儿童和成人,喝下菜汤后,亚硝酸盐中毒风险更高。
我们再知识点拓展一下:
1、果汁能冲奶吗?
不能!
果汁中富含果酸,会引起奶粉中蛋白质的沉淀、凝聚在一起,不利于宝宝对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宝宝消化不良或腹泻。
2、肉汤冲奶粉?
不行!
什么肉的汤都不行!鸡肉鸭肉鱼肉猪牛羊肉不行!龙肉都不行!这样给娃冲奶,等于增加了奶粉的浓度,会破坏正常的营养配比,会加重宝宝的脏器负担。鸡汤、肉汤中的盐吃多了,更会增加高血压、心脏病的风险……
3、开水可以冲奶粉吗?
不可以!
有的妈妈为了让奶粉充分溶化,会选择用滚烫的开水给宝宝冲奶粉。其实,过高温度的热水反而会将奶粉中的营养元素破坏掉。
不同牌子的奶粉配方不同,但一般来说都是用40~50℃的温水冲较好。这个温度能促使奶粉充分溶解,调出比较均匀的液体奶,还能保证奶粉里的营养物质不被破坏。
7、婴儿专用水呢?
市售的「婴儿专用水」是噱头而已,不差钱可以买,但是没有必要。
8、『千滚水』呢?
可以,之前流传的千滚水会致癌,已经被辟谣了。
加热多次,水里面的「亚硝酸盐」含量也远远低于国家生活饮用水的标准限量,妈妈们可以放心使用。
但是出于心理作用,现在一般家庭也不愿意喝反复烧开的水了。不喝也好!
新手爸妈一定要合理配奶、科学喂养。
3
听信偏方,用农药给娃洗澡止痒
结果:中毒住院
虽然百思不解,但还真有这样的事:
有个奶奶看见孙子被蚊虫叮咬后很痒,听信了偏方,用敌百虫农药稀释后给孩子洗澡。刚洗完,两人就双双中毒进了医院。
无独有偶。东莞也有个倒霉孩子头上长虱子,妈妈想起了小时候的偏方,用农药给她焗头驱虱。结果,孩子中毒进了ICU,差点没命。
农药含有剧毒,当药给孩子擦洗、驱虱,容易透过皮肤吸收,导致中毒;即使只是接触、吸入,也可能会对身体带来严重后果。
所以,珍爱生命,远离偏方!
04
给孩子消暑,拿出“陈酿”冬瓜水
结果:孩子进了ICU
在广东一些地方,腌制的冬瓜水,是不少老人眼里消暑降温的“心头好”。然而,这样的“神水”暗藏杀机:
有个奶奶拿出“珍藏”了4年的冬瓜水,给娃消暑。不料,“陈酿”的冬瓜水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孩子喝了一杯后,就进了ICU!
事发后,孩子进了当地医院的ICU
所谓“冬瓜水”,并不是用冬瓜煮成的水,而是两广地区的一个较多人熟知的“解暑土方”:
将新鲜冬瓜洗净切成小块放入陶罐或瓦埕中,严密封口,加红泥封实缝隙,放于阴凉处静置几年。冬瓜经过长时间的发酵、沉淀、化解,就变成了“冬瓜水”。
据说,这陈年的“冬瓜水”,对治疗温热病、中暑、发烧有奇效。
案例中的家人给孩子喝“解暑民方”,本意肯定是希望能给孩子带来保健的食疗功效。
家人本好意,冬瓜也确实有解暑的功效,但让孩子身体不适的原因,是炮制冬瓜的手法。腌制的冬瓜中的硝酸盐,会转化为大量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会使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导致其失去携氧能力,引起缺氧。轻则头晕头痛,严重可能还会导致死亡。
一次性摄入200毫克亚硝酸盐,就极可能导致孩子中毒,一次性摄入1.3g,即可能致死!
所以,医生建议大家:尽量吃新鲜食物,尽量现做现吃,尽量不吃或少吃腌制食物。
5
新手妈妈用皮筋绑住宝宝手臂
结果:宝宝差点截肢
小小的一根皮筋,竟然有这么大的风险!
小宝宝自主活动能力差,当家长给宝宝胳膊绑上橡皮筋后,就算Ta感觉不舒服,也不能自己把橡皮筋弄下来。
绑的时间长了,就可能影响到手部末梢血液循环,而出现发黑肿胀,甚至坏死的现象。
除了不给宝宝绑橡皮筋外,也要注意宝宝的手指、脚趾被线头缠住而发生坏死的情况。
这种惨痛的新闻太多了!大家一定要注意再注意!
刚出生17天的宝宝,因为一根头发,失去了一根手指;
除了头发,危险的还有橡皮筋和线头。担心袜子脱落,孩子奶奶用一根橡皮筋固定,却导致孩子险被截肢;
家长给孩子穿袜子,多出一截线头,竟使孩子失去一根脚趾。
那在生活中如何避免孩子被伤害呢?
1、警惕宝宝异常哭闹。二附院小儿内科副主任医师刘洋介绍,当宝宝持续不断地哭闹,家长也已排除饿了、困了、尿了、长牙、肠绞痛等等生理原因。宝宝这时的哭闹,真的就是他的求救信号。家长们要第一时间脱下宝宝衣服进行全身排查。
2、重点注意婴幼儿局部,尤其是四肢末端,有没有局部的肿胀、水肿或皮肤出现发白或发黑等现象。如果有,就要详细检查是否有头发、细线等缠绕。一旦在宝宝身上发现缠绕的头发、细线等物品,第一时间剪断、取下。
06
孩子烫伤,奶奶用“老鼠油”敷
结果:感染进了ICU
奶奶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不过是误信了偏方,用老鼠熬油给孩子治烫伤罢了。可是,这一行为却让孩子伤口感染,进了ICU!
这样的事,可不少见。此前,广东一名宝宝,因为烫伤,家长用猫毛敷脸,结果猫秃了,孩子脸也烂了。
民间有很多治疗烫伤的“偏方”,但其中很多并不科学。
1、避免向烫伤伤口处涂抹不适宜物质,如:红汞、龙胆紫等有颜色的药物,否则会影响医生对创面的观察和深度的判断。
2、尽量不要往创面涂抹难清除物质,如老鼠油、黄酱、酱油、香油、牙膏、香灰等,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还会不利于清创以及增加创面污染的机会。
3、不要揉搓、按摩、挤压烫伤的皮肤,以免加重损伤。
4、不要用未经消毒的器具挑水泡,以免加重感染。
烫伤后,一定要牢记“冲、脱、泡、盖、送”五字口诀:
冲: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烫伤部位至少10分钟。
脱:冲水后或浸泡在冷水中脱去衣服。不要硬脱,避免弄到伤口。
泡:疼痛明显者,可将伤处持续浸泡在冷水中10~30分钟。
盖:用无菌纱布覆盖创面,避免烫伤部位感染。
送:烫伤严重的,立即去医院。
记住:涂牙膏、抹酱油、撒盐巴、涂酒精、擦风油精等烫伤偏方,全都是扯淡,千万别信。
07
“举高高”玩脱,宝宝直接摔地上
结果:可能成植物人
猪队友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女鹅,又是亲又是抱,喊着“公主殿下”,然后一把薅起来举高高、转圈圈,拎到脖子上骑高马。
这一幕是不是特别熟?
这个游戏存在着的一些安全隐患,可能会给孩子的身体造成损伤。
曾经就有一位父亲和孩子玩举高高的游戏时,不小心撞到了旋转的电风扇上,导致3岁女儿头部骨折,受到重伤。
玩举高高游戏时,还有一个可怕的隐患就是:家长失手没接住。
孩子从空中下落时,由于重力的作用,会产生比较大的冲击力。直接摔地上,会有什么后果?
不要说看了心疼,听着都疼!
08
宝宝发烧,家人喂了自制中草药
结果:孩子严重肝衰竭
别乱喂孩子吃药!尤其是,不明来历的土药方!
有个一岁的孩子发烧,家长打听到一个土药方,自行采来中草药熬制后喂她。结果,导致孩子出现严重的肝功能衰竭。
医生提醒:儿童的各个脏器均未发育完善,所以儿童的饮食以及药物,更加需要特别谨慎。
选择中草药治疗时一定得去正规医院就诊,并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中草药或者制剂。
口服之前,应当了解药物的毒副作用及炮制方法,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治疗期间更应密切关注孩子有无不适。
若有不适,应及时送往医院就诊。
09
2岁孩子误吃家人的减肥药
结果:孩子离世
药别乱放!药别乱放!药别乱放!!
有个2岁多的孩子,把家人的减肥药当作“巧克力”吃了。发病后,抢救无效。事后,警方在孩子的体内检测出一种违禁药成分。
这样的悲剧,还有很多:广东佛山一名女童误服奶奶的降压药,两个多小时后送医,无力回天。
有统计数据显示,误服事件中1岁至4岁的儿童多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强、好动,对新事物感兴趣,喜欢探索,还喜欢模仿,如吃药、倒水等动作。
但是缺乏判断力,药物或毒物保管不严就会造成小儿误服而致中毒。
10
3岁孩子流鼻血后仰头止血
结果:孩子......
一名3岁的小男孩,鼻出血后家人让他仰起头来止血。结果,血液流到了嗓子眼,形成了凝块,把整个气管全堵住了……
送到医院的时候,孩子整个脸已经发青。最后,没能抢救回来!
仰头、举手、塞纸团、额头拍凉水……这是N多人流鼻血后的第一反应。
很可惜,这些止鼻血方法,统统是错的!
流鼻血时,仰头并不能使出血停止,只是让鼻血换了一个流动的方向。
鼻血顺着鼻腔往咽喉和食管倒流,容易造成误吸、呛咳甚至窒息;如果咽到胃里,则会刺激消化道。
如果吞咽的鼻血较多,还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或者导致反复黑便。
流鼻血千万别仰头,正确的姿势之前我们科普过,可以往前翻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