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众多小食中有一名品——那就是糖耳朵,也叫做蜜麻花。它的名字也是根据它成形后的形状像人的耳朵来命名的。古诗里就提过:“……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侣蜜麻花……”,传它是清真教人所作。
它制作好后的色泽呈棕黄色,外表油亮、口感松软、味道甜润。北京城里的南顺饭庄的糖耳朵是最有名的(曾被评为中华名小吃)。这种食品是个在春季、秋季、冬季食用,因为夏天的气温较高,外皮的糖稀最容易化掉,不好吃,所以最好在其他三季食用。

所需的原料有:碱、面、花生油、红糖、饴糖、蜂蜜。
制作方法:
1、先将面和好后发酵,然后再加点碱,另外再准备一块用红糖和成的面,做的时候将发酵的面分为两块,把它们都擀成同样大小的圆形,放着备用。然后再把带有红糖的面也制作成圆形的面皮。将三块面饼叠放在一起(红糖的放中间)。
2、将叠在一起的面饼,用刀切成大概5cm的长形状,从长条的一端开始摁,摁形状成坡形,然后从薄到厚卷起来,再切成重40g的块状。
3、将每个小块的中间切一刀,然后将每个小块从薄的一面打开,将其翻到里面去,再折一下后的一面,弄好后,你就可以看到变成耳朵的形状了。
4、先在锅里倒进适量的油,开大火,油温到60度就可以炸了,需要分次炸,一次不能过多。当糖耳朵炸的变成金黄色时,就可以盛出来了,油沥干后直接过蜜,再把他们晾冷后就行了。切记,一定要炸透,不然会影响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