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低调德才兼备的东吴重臣:张纮

作者:叙三国

一提到东吴群臣,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赤壁之战两大功臣,出类拔萃的统帅周瑜和稳重的战略家鲁肃,或者斩杀关羽的名将吕蒙等等。但有一位极其低调的重臣,为东吴做了极大的贡献,他就是《三国演义》中称"东吴二张"之一的张纮。

低调德才兼备的东吴重臣:张纮

▲张纮,德才兼备

张纮(153-212)字子纲,广陵人。年轻时候在京城太学,师从于博士韩宗学习京氏《易》、欧阳《尚书》,还到外黄跟濮阳闿学习《韩诗》、《礼记》和《左氏春秋》,回到老家,被举荐为茂才,大将军何进、太尉朱俊、司空荀爽三府想聘请为辅佐官,均已托病为由拒接,到江东避难。

史书上无家族详细介绍,但从张纮到京城,在东汉最高学府太学学习,说明不是普通的老百姓家之子,至少家族经济状况很殷实。还有大将军、太尉、司空三府想聘请他做官,说明张纮在当时有相当的名气,也认可其能力。怪不得史书上说"孙策创业,遂委质焉。"

低调德才兼备的东吴重臣:张纮

▲孙策,小霸王

当时孙策,可以说是白手创业,手上就有从袁术借来的原孙坚旧部一千多人,加上周瑜一帮人,还有新加入的人,总共区区几千的兵力(大概五六千),还是二十出头刚刚踏入社会不久的青年。说中年之士张纮委身投靠孙策也是情理之中。

孙权亲自登门邀请张纮出仕为官,表为正议校尉。张纮跟随孙策征讨丹扬,孙策亲临战斗前线,张纮劝谏说:

"夫主将乃筹谟之所自出,三军之所系命也,不宜轻脱。自敌小寇,愿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无令国内上下危惧。"

其大意为,主将是筹谋划策的角色,三军命运全依托于他,不可轻率行动,亲身与区区小寇对阵相斗。希望您能珍重上天授予您的才干,符合天下的愿望,不要让全国上下为您的安危而担心受吓。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孙权身上。张纮跟随孙权攻打合肥,孙权想亲自率轻骑兵冲阵杀敌,张纮劝谏说:

"夫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今麾下恃盛壮之气,忽强暴之虏,三军之众,莫不寒心,虽斩将搴旗,威震敌场,此乃偏将之任,非主将之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霸王之计。"

其大意为,兵器即是凶器,战争即是凶险。现在您依恃旺盛雄壮的气势,轻视强大凶暴的敌人,三军将士,无不寒心,虽说斩敌将夺敌旗,威震敌军,但这只是偏将的责任,而不是主帅所干的事情。希望您抑制住孟贲、夏育那样的勇猛鲁莽,胸怀成为王霸的大计。

世间真奇妙,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兄弟俩和张纮重演一场同样的戏。流淌在血液里的东西,看来是不易改变,兄弟俩血气方刚,都忘记自己的身份,想冲锋陷阵杀敌,幸好张纮在旁即时阻止,以免发生不测。一老一少组合发挥了其特长,孙权俩兄弟均采纳张纮意见,避免发生不幸。

性情豁达开朗的孙权,不拘于礼数,通常情况下,对群臣直接称呼其字,唯独称呼张昭为张公,称张纮为东部,可见孙权对二人的器重。

建安四年(199),此时,中原那些老夫臣子们嘲笑江东没有博学之士,孙策便想派遣"可与东方朔为比矣"的虞翻,但被拒绝。于是,孙策改派张纮送奏章到许都,被留在朝廷担任侍御史。

其实,张纮在文学方面极具造诣,建安七子之一,学识广博、能诗善文的陈琳称自己跟张纮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陈琳是何方神圣?官渡之战爆发前,有偏头痛曹操发病在床,但读一篇檄文,竟惊出一身冷汗,头痛一下子好。此檄文的作者就是陈琳,如此神奇的骂功,没有扎实的文学功底是写不出来的。

低调德才兼备的东吴重臣:张纮

▲孙权,继承祖业

建安五年(200),孙策被刺客所伤,不久不治身亡。曹操听闻之后,趁举丧期间征伐东吴,张纮对其劝谏,认为乘人丧事而用兵,既违背传统道义,若攻而不胜,还会使两方结仇而丢弃往日盟好,不如借此机会厚待东吴。

曹操接受其建议,从而东吴避免了一场大劫难。当即又上表任孙权为讨虏将军,兼会稽太守。曹操想让张纮劝引孙权归降,外任张纮为会稽东部都尉。不久,"身在汉营,心在东吴。"的张纮以病为由辞官返回江东。

孙权任命张纮为长史,随军征讨合肥就发生上面所讲的劝谏孙权一幕。

建安六年,孙权准备再次出兵攻打合肥,张纮又劝谏说:

"自古帝王受命之君,虽有皇灵佐於上,文德播於下,亦赖武功以昭其勋。然而贵於时动,乃后为威耳。今麾下值四百之厄,有扶危之功,宜且隐息师徒,广开播殖,任贤使能,务崇宽惠,顺天命以行诛,可不劳而定也。"

其大意为,自古以来帝王是承受天命的君主,虽有皇灵辅佑在上,文德传扬于下,也要依靠武功来昭其勋绩。然而武功贵在因时而取,然后才建树威势。如今您正遭遇汉家四百年未有之厄运,有扶助危难之功业,理当暂且隐伏偃息军队,广泛开垦农耕,任贤使能,务须崇尚宽和仁惠政策,顺应天命来施行诛讨,这样就可以不劳师动众而天下平定。

低调德才兼备的东吴重臣:张纮

▲孙权,性情豁达

当时,孙权刚掌管东吴,其内部矛盾重重,应先稳定内部,再次往外扩展的战略思想是无比正确。东吴是由三大集团组合而成,一是以孙坚、孙策的旧部为主孙氏家族集团,二是张昭、张纮为代表的避难至江东的北方士族集团,其三是江东本地士族。北方士族是依附于孙氏家族,但本地士族就不同,原本江东是他们的地盘,后来孙策用武力镇压夺取。孙策死后,这些本地士族们肯定蠢蠢欲动,想夺回自己原有的权力。此时,若再与曹氏集团征战等于是两面受敌,别说立宏图大业,被消灭的可能性更大。明智的孙权接纳张纮建议,未出兵。

张纮又建议应当离开吴郡移都秣陵,孙权依从其说。孙权让张纮回吴郡接来家眷,走在半路上张纮病逝,享年六十。

临终前,张纮授意儿子张靖给孙权留下书笺,提出怎样做好英明君主的自己建议,孙权看了他的遗书涕泣交流。

萧常《续后汉书》,对张纮的评价很真实。

纮与昭,号二张;纮柔克,昭纯刚。纮先死,德不亡,昭后死,誉益彰。

参考资料:《三国志》,《资治通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