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长袜子皮皮、玛德琳、艾洛伊丝更像是“我们”时代的孩子,骄纵可爱、古灵精怪、属于全世界
大概一年前,一次童书出版人云集的集会上,一套即将面世的外版童书之封面出现在投影屏上。现场大部分出版人都脸色一动,互相低声询问:“这套书要出了吗?”“谁签了这套书?”有甚者后悔晚至,跌足不已。是的,这套享誉了近五十年的书,这个充满生命力,百无禁忌的孩子,终于在2016年末抵达中国。
“艾洛伊丝”系列,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就风靡美国的经典图画书。出版后第一年即售出十三万余册,问世不到十年销售量便以百万计。它俘获了无数大小读者,更征服了当时的时尚界和文艺圈,得到包括伊莎贝拉·布罗、格劳乔·马克斯、罗兹·沙斯特、朱迪·布鲁姆在内的众多明星大人物的热烈追捧,还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广为传播,畅销至今。
艾洛伊丝是个六岁的孩子,她和保姆南妮、小狗温尼和乌龟跳跳阿迪住在纽约广场饭店的顶层。(后来,寸土寸金的纽约广场饭店甚至还推出了“艾洛伊丝房”)她喜欢在每个楼层溜达,流窜在纽约广场饭店的每一个聚会爬梯上,喜欢电话叫餐服务,她把纽约广场饭店闹了个天翻地覆,还把她所有“鬼主意”带到了环游的:好莱坞、莫斯科和巴黎。。。。。
纽约广场饭店的艾洛伊丝房
比起神力无穷、专斗小偷窃贼和大鲨鱼,独居又有数不尽金币的长袜子皮皮、住在寄宿学校、有十一个伙伴的玛德琳、比起漫游奇境的爱丽丝。。。艾洛伊丝显然无限贴近“我们时代”的孩子。她被保姆和宠物围绕着,行必居高档酒店,在波道夫名品店随意挂账,迪奥的设计师们为她设计衣服,参演好莱坞电影,四处环球游历。。。
然而,因为她仅仅是六岁的孩子,孩子视野里的世界没有阶级,只有无限无数的调皮捣蛋,只有对世界不同面向的无尽戏谑,无尽幽默。
“艾洛伊丝”是美国上流阶层、中产阶层在上世纪盛世之时的文化产物,是集群圈子的“宠儿”。她蕴含鼎盛文明对“儿童”的阐释——即,他们是肆无忌惮、充满生命力,也是时尚的、文化的、复合全球性的。
一个文化雅痞式的“标志性儿童”,她理所当然地被簇拥,被重视,被原谅,被接纳。在《艾洛伊丝》里,没有道德感深重的讨论、只有富足的嬉戏,随心所欲的游历。在西方发达社会文明中风靡了五十年的这样一个代表性奇妙小人物,在那么多年后,终于遇见中国00后一代。
对”艾洛伊丝“和中国孩子而言,这样的会面,是社会现象级的。
读《艾洛伊丝》的感觉就好像你身边有个六岁的小姑娘,在绕着你絮絮叨叨,讲着她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有时候忽然转移话题,有时候完全没有逻辑,但她无与伦比的创意和不可思议的想象力总是让你欲罢不能。艾洛伊丝不仅能带你走进孩子们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还可能唤醒你心里久违的顽童梦想。
《艾洛伊丝》简介
全系列共六册,讲述一个住在纽约广场饭店顶层的六岁小姑娘——艾洛伊丝的故事。
《艾洛伊丝》
艾洛伊丝和保姆南妮、小狗温尼和乌龟跳跳阿迪住在纽约广场饭店。每天,艾洛伊丝都特别忙。比方说,她要去前台看看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去邮件服务台看看他们还有没有邮票,再打几个内线电话。大堂经理萨洛莫内先生说她是“惹事精”。大堂里有许多个厅,无论举行婚礼还是举办舞会,艾洛伊丝每一个都得参加一遍。如果有通用汽车公司的人来开会什么的,她就更忙了,要帮着老朋友——比尔、莉莉摆摆餐具、收拾收拾房间。无聊是绝对不允许的,有时候她用叉子梳头发,用纸巾盒当帽子,有时候她用橡皮筋绑住鼻头,踩着旱冰鞋弹钢琴……每天忙忙碌碌,有滋有味。但是,艾洛伊丝绝对不喜欢她的家庭教师菲利普,所以每次她都要想办法让菲利普早点儿回家……
《艾洛伊丝在巴黎》
艾洛伊丝的妈妈来电报,要艾洛伊丝和南妮去巴黎玩儿。要去法国巴黎,绝对得疯疯癫癫!她们带上所有东西出发了:到了巴黎就得开始parler français,就是说得开始说法语。这里车也好多、桥也好多、鸽子也好多,你可以用法棍面包当雪橇版,也可以坐一回塞纳河上的平底游船,如果你去卢浮宫,就要在镶木地板上蹑手蹑脚地走,和讲解员一起扬着头。如果去凡尔赛宫,只要知道路易十四是路易十五的老爸,还有路易十六曾经住在卢浮宫就够了。哦——巴黎的事儿真是说也说不完……
《艾洛伊丝过圣诞》
圣诞前夜,南妮在准备礼物,艾洛伊丝戴着天使花环和满身小铃铛跑出门,她要给广场饭店的所有人散播欢乐:艾洛伊丝奔跑、艾洛伊丝跳跃、艾洛伊丝连蹦带跳、艾洛伊丝小曲线跑、艾洛伊丝大曲线跑……然后,所有走廊里都挂上了冬青和浆果做的花环,所有恒温器都系上了彩带,所有墙上都写上了圣诞快乐。她给大家送礼物:护耳送给行李员,鬃毛刷子给理发师文森特,羊毛手套给餐饮部的哈里斯先生,硬糖送给街对面拉车的马,折叠圣诞贺卡送给中央公园的鸭子们。哦——绝对是累死了!
《艾洛伊丝在莫斯科》
这回,艾洛伊丝来到莫斯科。这里寒风凛冽,而且让人神经紧张。导游叶妮卡带他们去看木偶戏、芭蕾舞剧,吃俄罗斯美食,参观红场、地铁站、古姆商场和宏伟的克里姆林宫。在莫斯科,没有人做生意,也不能用会员卡,所以不能说“请记账,谢谢”。在莫斯科,每个人都知道别人在干什么,从这里能听到赫尔辛基的音乐,收到的信全是拆开的。小狗温尼发现一路上有人一直在跟踪她们……真的是这样吗?
《艾洛伊丝洗澡记》
今天,南妮邀请广场饭店的经理萨洛莫尼先生来喝下午茶,所以艾洛伊丝只有半个小时洗澡换衣服了!她连蹦带跳进了浴室,脱掉衣服,摆几个迷人的造型,噗噜——嘭!艾洛伊丝跳进老好老好可爱的浴缸,一会儿假装自己驾驶着快艇,一会儿变成海盗指挥作战,一会儿变身小美人鱼,哗啦啦,哗啦啦……洗澡的滋味太美妙!这时,南妮忽然接到萨洛莫尼先生的电话:“什么?!广场饭店从墙里往外漏水了……”
《艾洛伊丝在好莱坞》
艾洛伊丝的妈妈带来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她们要去好莱坞玩一圈!来到贝弗利山庄,她们开着车兜风,去片场转了转,晒了很多太阳,吃了很多早午餐,还见到被当作王子一样伺候的童星——科奇·德宾。但是这些都不要紧,最关键的是:艾洛伊丝去迭戈导演那里试镜成功,完成了她在好莱坞的荧屏首秀!
作者简介
作者:凯·汤普森
(1909.11.9—1998.7.2)
上世纪美国文艺界的风云人物,集钢琴演奏家、歌手、音乐制作人、节目主持人等身份于一身,是米高梅音乐片的重要奠基者,也是名人巨星们的幕后推手,她训练过玛丽莲•梦露,导演过约翰•肯尼迪的总统就职典礼等。凯·汤普森在她事业的黄金期,收入曾保持全美最高近二十年。
才华横溢的凯在圈内素来以创意不断、特立独行而闻名。话说1948年,在米高梅公司彩排现场,有一天她迟到了,导演半真半假地喊:“你以为你是谁?迟到五分钟!”凯就捏着嗓子,半开玩笑地回答:“我是艾洛伊丝!我六岁!我住在纽约广场饭店!”这个“艾洛伊丝”,就是凯常在人群中扮演的想象中的自我,因此可以说,艾洛伊丝的故事有很强的自传性质。
绘者
绘者:希拉里·奈特(1926.11.1— )
童书作家、插画家。1955年开始为“艾洛伊丝”系列画插画,创造了童书史上历久弥新的经典形象。迄今为止,奈特共绘制了五十多本童书。
《艾洛伊丝》全套精装6册
含《艾洛伊丝》《艾洛伊丝在巴黎》
《艾洛伊丝在莫斯科》《艾洛伊丝在好莱坞》
《艾洛伊丝过圣诞》《艾洛伊丝洗澡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