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地铁,逛长清
文/姜苗林
未必阴云能作雨,从来户外自多晴。想了想横批:带把雨伞吧。起先说是午后有雨,又说是傍晚有雨。看那天,阳光灿烂的。管它有雨没雨,先弄幅对子自娱一下。这对子好像还是化了古人的那句诗呢。
到长清文昌山扁鹊公园去踏青,坐地铁要到东北方向的七里堡才有,简直就是南辕北辙。南辕北辙也要去坐地铁,一定要看一看咱大济南的地铁是个什么样子的。老张说:“莫斯科的地铁就跟咱的绿皮火车一样,启动的时候像是老牛喘粗气,替它着急。”老刘说:“十几年前出差到重庆,听说那里有轻轨,为了图个新鲜打着出租车跑好几里地也要过去坐一趟。”听这话咱就明白,老张老刘都是见过世面的人,对他们来说坐地铁就是小菜一碟。记得小的时候咱连火车也没有坐过,为了看火车,大老远的跑到天桥顶上去。火车冒着黑烟过桥洞子,呛一脸的灰,还高兴的不得了呢。到了儿子这一辈,天桥也没少去。
坐过济南地铁的人捎来话说:“大清早坐车的都是大爷大妈级别的,这几号线就是为大爷大妈买菜开通的。”言外之意,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挤占了年轻人上下班的座位。我还一趟没坐过呢,挤着谁占着谁了?能出国到莫斯科或者到北京、上海去体验地铁的,毕竟还是少数。如今地铁修到家门口了,坐一趟地铁享受一下发展的便利,高高兴兴的,不也是做儿子做孙子们的心愿嘛!别多想,哪有什么言外之意呀。
地铁上人不多,四节车厢,每节三十六个座位,显得空空荡荡的。车内明亮,平稳,速度快。最长一站也不过两三分钟的时间。还是双语报站名唻。车到济南站北站,听这站名有点别扭,就问老张:“车站北站是不是就是火车站啊?”“这个站牌最懵人。以为是到了济南火车站呢,结果下来还要绕天桥,从南广场进站。”老刘接过话茬说:“那年我到重庆出差的时候就开始修北广场,到现在还是半拉子工程,也不知道卡在了哪里。这地铁才修了几年啊,一二三号线就已经开通了,说是四号线很快也要开通,就不能学学地铁速度?”
车到了王府庄站,那地铁就成了轻轨在陆地上跑了。看山峦起伏,满眼翠绿。不大功夫就到了长清大学城了。文昌山下的老头很惬意地问:“你们是从哪里来的?到市里面来逛逛?”
“我们是从历城过来的,到市里面逛逛文昌山公园。”长清区与历城区相比毫不逊色,都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咱们都是城里人嘛。
文昌山比华山略低一些。 山上的历史遗存就是文昌洞。有明万历年间的《修文昌洞碑记》一块。新建有“文曲亭”和“奎文轩”。看那匾额都是周傑撰额,马衍长书写。有趣的是文曲亭的亭柱上面的一幅对联分别由两人书写。上联是:扁鹊故里康健祖国大地。落款是:周光智十八岁书。看那字也是厚重的楷书。下联是:长清文化贯穿大江南北。落款是:刘婧妹十四岁书。是略带飘逸的行楷。一幅对联分别由两人两种书体来书写,还是一男一女,这也算是一个创意了。
中午本来是要吃长清大素包的,时间宽裕,就找了一家百姓餐馆,一通神吃胡侃。回来还是坐地铁。此时车厢里连过道都挤满了人。年轻人带着孩子来玩的居多。到了王府庄站的时候,老刘稀里糊涂的就下了车,车开动了才反应过来,追着车挥着手,好像在喊:“停停车,停停车”。
看老刘拽拽的样子,老张说:“他还跑到重庆去坐轻轨呢,家门口都掉线,要是到了莫斯科还不连东西南北都分不清了。”
历下长清一线连,
畅游半日复回还。
晨携紫气华不注,
暮染湖光扁鹊园。
欣赏匾额钦骨力,
再读对子慕飘然。
搜寻街巷小吃铺,
唯有素包能解馋。
4.11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