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公元223年,刘备在永安去世,在此之前刘备便下定决心与吴国修复因夷陵之战造成的疮伤。
丞相诸葛亮主政蜀国,为防止孙权反悔,便派邓芝前往与吴国结盟修好。
邓芝临行前向诸葛亮辞行,诸葛亮向其讲述此行的主要任务,同时暗中嘱咐邓芝一个秘密任务:务必接张裔回国。
邓芝到了吴国,历经艰难终于见到了孙权,并且出色地与东吴达成盟约。
孙权非常高兴安排张温出使蜀国,并设宴与邓芝开怀畅饮。
喝到高兴的时候,邓芝开口请求道:“大王,我们还有一个人滞留吴国,名叫张裔,还望大王能够释放回国。”
孙权从未听过此人的名号,以为是无名之辈,便顺口同意。
事后孙权派人探查,知道此人滞留吴国已数年之久,但是没有任何名望,于是不以为意。
《三国志》记载:“会先主薨,诸葛亮遣邓芝使吴,亮令芝言次可从权请裔。裔自至吴数年,流徙伏匿,权未之知也,故许芝遣裔。”
02
话说张裔是何人,竟能让诸葛亮如此重视?
张裔是原益州刺史刘璋帐下的司马,熟读经史子集和《史记》、《汉书》,尤其受到进入蜀中的汝南人许文休的推崇,在汉中被公推为是中原钟繇一样的人物。
张裔随后一路开挂,先是被举荐为孝廉,随后担任了鱼复县县长,后来被调入益州政府担任州署从事,由于政绩卓著兼任帐下司马。
与刘璋胶着的时期,谋士庞统战死,刘备随后派张飞带领部队入蜀支援,刘璋派张裔带兵在德阳陌下阻击张飞,但是被张飞击败退回成都。
刘璋决定投降,便派张裔前往拜见刘备。
张裔作为刘璋特使不卑不亢,与刘备达成和平协议,并且张裔提出刘备必须善待刘璋的下属,刘备表示赞同。
刘备对此次张裔的表现非常欣赏,入主成都便对其委以重任。
刘备任命张裔任巴郡太守、兼任司金中郎将,负责农具、兵器的制造。
不久,就在张裔要上任巴郡太守的时候,雍闿谋反杀死益州郡太守正昂,随后四处活动找关系,甚至有投奔孙权的想法,希望出任益州郡太守。
然而,朝廷最终决定张裔改任益州郡太守,张裔随后领命赴任。
雍闿心中非常憋屈,鼓动手下截留了张裔,随后将其送给了孙权。
《三国志》记载:“张飞自荆州由垫江入,璋授裔兵,拒张飞於德阳陌下,军败,还成都。为璋奉使诣先主,先主许以礼其君而安其人也,裔还,城门乃开。先主以裔为巴郡太守,还为司金中郎将,典作农战之器。”
03
于是,张裔便隐姓埋名在东吴流浪数年,丝毫不敢显露自己的才华。
话说孙权毕竟是有为英主,临行前还是想见一见张裔到底是何许人物。
张裔来到宫中,孙权问张裔:“巴蜀有一个卓家的寡妇,跟着司马相如跑了。蜀地的风气这么差吗?”
张裔回到:“卓家守寡的女子,比你们会稽郡朱买臣的妻子强得多吧?”
孙权嘲笑蜀地风气不好,张裔用朱买臣妻子不肯安守贫穷反唇相讥。
孙权无言以对,便问:“你回国之后,绝不会成为凡夫俗子终老于市井之间。如果你飞黄腾达,你要怎么报答我?”
张裔跪下磕头,说道:“我戴罪之身回到蜀国,自然是任凭朝廷发落。如果侥幸能够保住性命,那么之前的生命是父母给的,之后的岁月则是大王您给的。”
孙权对张裔的回答十分满意,与张裔聊了很久,对张裔的才能非常欣赏,后悔将其释放。
张裔出了皇宫后后悔没有装糊涂,认为孙权会暗杀自己,便赶紧和使臣日夜兼程加速行程。
果然,孙权后悔放走张裔这样的人才,唯恐这等人才在蜀国得势,将来对东吴不利,赶忙派人刺杀张裔。
可是张裔已经进入蜀国境内的永安界几十里,杀手最终没有成功追上张裔。
《三国志》记载:“权言笑欢悦,有器裔之色。裔出閤,深悔不能阳愚,即便就船,倍道兼行。权果追之,裔已入永安界数十里,追者不能及。”
04
张裔回到蜀国,受到诸葛亮的器重,被委任为丞相府参军,代行相府政务,又兼任益州治中从事。
后来诸葛亮经常驻守汉中,张裔被委任为丞相府长史,主持丞相府的工作。
诸葛亮对张裔的工作非常满意,张裔也对诸葛亮非常佩服,经常称赞道:“丞相赏赐不遗漏疏远的人,惩罚不宽容亲近的人,官爵没有功劳得不到,刑法不能因为财富而避免,有才之人和平庸之人都尽心竭力。”
张裔有一次要去汉中向诸葛亮述职,前来送行的车辆多达数百辆,以至于门口都被车子堵死了。
但是张裔非常有自知之明,认为大家都是敬佩诸葛亮而已,自己是沾诸葛亮的光。
张裔幽默地对家人说道:“我出发到汉中,给我送行的人太多,以至于忙于接待无法休息,不曾想沾光丞相,却把儿子累得够呛。”
后来,张裔升任辅汉将军,仍旧兼任丞相府长史,成为朝廷仅次于诸葛亮的人物。
可惜建兴八年,张裔先诸葛亮去世了,诸葛亮非常伤心,最后无奈之下才火速提拔蒋琬上位。
《三国志》记载:“既至蜀,丞相亮以为参军,署府事,又领益州治中从事。亮出驻汉中,裔以射声校尉领留府长吏····”
鱼公子认为:无论多么有才能,最终还是身体要行。看看人家司马懿,就知道身体才是成功的关键。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长啸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