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进入国赛的项目,都非弱旅,高手过招,拼的不仅仅是内功,还有它们......
今日,笔者邀请到中国教育创新校企联盟专家委员会长三角秘书处主任、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专家范健老师,传授大家国赛参赛心得。

创业有缘由
很多大学生在讲创业项目的时候总会让人感觉很突兀,没有讲擅长什么,也没讲拥有什么样的资源,没有体现自己学校的学科优势,没有讲述地域优势,很难获得评委赏识。
所以,大学生创业首先要讲缘由,有原因才会显得创业项目是真实的,是经过思考的,不是茫然加入到某一个领域的去,也不是无缘无故的从石头缝里跳出来的。
创业的缘由包括哪些方面呢?
• 地域优势
• 产能优势
• 学科优势
• 个人资源优势
有缘由的创业更能够凸显项目优势,让评委信服。
故事要犀利
参赛的学生通常会忽略一个问题,就是对项目太熟了,以致于在项目的讲述过程中,部分内容只是在自己的脑海补过却没有讲述出来,听众听到的就不是完整的,所以内容一定要反复练习打磨,将我们想要表达的重点能够完整表述出来。
所以,在国赛评审中,要想获得高分,在项目的讲述中,故事一定要犀利、完整,突出重点材料。
逻辑要通顺
在“互联网+”大赛衡量标准中,商业逻辑是占有很大比重的,所以我们对商业逻辑的要求也会高一些。
下面就商业逻辑讲2点,一是创新,二是共享。
• 创新
创新,创新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说技术创新、产品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营销手段创新等等,不一定是颠覆式的改变,可以从某一个小点切入,把小的创新发展成其他人无可比拟的优势。
• 共享
共享,是一种互联网精神。在传统方式下,信息很容易被垄断,那么掌握越多信息的人就会显得更加权威。
而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革命就是信息共享,产生价值。
一个组织的竞争力也与信息共享的程度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尽可能多的把信息共享同步,然后取得群取得合作伙伴以及外部合作伙伴的这种协作,来提升我们的竞争力。
这是互联网精神与传统的传统管理模式的最大区别。
互联网信息共享同步的精神,能够使一个组织爆发出比以前更强大的竞争力。
支撑要有力
如果“互联网+”大赛项目没有实质的材料支撑,可能会变成一个吹牛大赛。
所以,在项目的准备中,支撑材料是重要的内容,一定要准备非常有力的材料,用事实说话。
• 数据
数据要客观、真实有来源,它可以来自于第三方的认证,用户的反馈,也可以来源于结题报告论文。
• 专利
这是可以证明项目真正进展的有力支撑,有了专利的加持,不仅可以展示我们想到了如何,更是告诉评委,我们做到了什么程度。
比赛要总结
总结是目前几乎绝大部分的参赛团队都会忽略的一个问题,比赛结束不做总结,不及时做总结。
比赛要及时总结,复盘。一方面还原现场,回忆评委都问了哪些问题,当时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回答。
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评委的提问,思考评委提问的初衷,思考我们项目以后的发展,坚定我们创业初衷,使自己更有底气,团队更加默契。
国赛近在眼前,希望通过省赛的小伙伴能够吸取经验教训,在国赛中获得满意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