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范闲进京。皇帝回宫,然后对侍卫宫典说:人生于世,各有所好,你何错之有。
为什么他回宫之后就要和太子说?从今日起,他不再有任何的喜好,然后和太子也没有任何的友谊。然后边说边落了一滴泪。一开始只是以为他害怕皇帝嘴上那么说,但是心里还是计较。但是后来二刷才反应过来,他说从今日起便没有任何喜好,对应皇帝的那句话,就是从今日起,他就不是个人。
简单来说,皇帝说那一句话不是宽慰,而是警告。身为皇帝,身边的近臣是不可以有做一个人的权利的,他只能是皇帝身边最忠诚的奴仆。
对应陈萍萍的,我只是陛下身边的一条老狗,真的说不出来的滋味!
2、费介迷倒影子后,到陈萍萍身边。
陈萍萍讲(大意):你没这么好的身手让监察院都毫无察觉你的到来。
这时候范建出场。再结合范建训练虎卫(高达的设定是八品巅峰),而且由于是秘密训练,那么就不可能让范建招募知名的九品高手来当师傅。
范建的武功水平可能也有九品(仅考虑电视剧)。
3、第32集
庆帝叫范闲参加家宴,逼迫他出使北齐。
范闲到了宫里,庆帝早已安排二皇子和太子等他。寒暄已毕,庆帝来了。
庆帝对范闲:他们两个,你看好谁?家宴,随便说。
范闲:陛下您这不是玩儿我吗,这问题等于把我推上刀山火海,怎么回答都是死罪。
庆帝:忠臣不畏死。
范闲:忠臣要是死光了,剩下的可不就是奸臣了吗?
庆帝:那你算忠臣还是奸臣呢?
范闲:看陛下需要,臣都可以。
庆帝对二子:你们两个怎么看范闲?
二位皇子一顿彩虹屁。
庆帝:既然如此,你们两个就要对他多护着些,无论谁即位,他都要是朝廷的重臣。
庆帝先试探范闲,又问俩儿子。短短几句话,就把范闲拉进了皇位争夺战。以前陈萍萍、范建、林相都想方设法让范闲避开政治斗争,做一个冷眼旁观的实力派。庆帝看透了几个大臣的心思,暗示俩儿子“得范闲者的天下”,想要当皇帝,就要拉拢他。此后,范闲再想坐山观虎斗,就很难了。
而范闲也很狡猾,至少目前为止他对庆帝还是敬畏的,所以只向庆帝一人表忠心。
庆帝对儿子们的态度也是赤裸裸的,“看好谁”、“无论谁即位”,此时太子毫无过失,储君之位相当稳定,而二皇子尽管与太子为难,名义上还是尊卑有别。庆帝这么说,无视太子的身份,直接教唆俩儿子要好好斗争,同时要让范闲——这个只能自己控制的棋子加入战局,使他渔翁得利。
通过给范闲权力,把他包装起来推进党派斗争里,以实现制衡朝堂,乃至后文一举扫平各方势力的目的,从而一统天下,庆帝城府真是深。
当然,庆帝对范闲还是爱护的,让儿子们明面上表态,对范闲好一点;包括后面在太平别院的送行,也是千叮咛万嘱咐要注意安全。庆帝正经儿子太多了,每个人都有所图,反而和这种不能相认的儿子之间能更亲近、随便一些,表露出他的父爱,即便他已经适应了孤家寡人的状态,此时也不能避免这人之常情。
4、范闲出使北齐,郭保坤雇了一群农人准备杀主角。
这群农人是前线归田的兵士,身手悍勇,但平安地过着小农生活,对生活充满热情:做任务前不忘村里农忙,平时红白喜事也会去帮忙。
进城同时担上家里种的白菜售卖,还记得给东家带份做手礼!
质朴、鲜活得如同你我的小人物。
仔细一想就很难过,他们原本在村里平安喜乐,安居乐业,自给自足。也许家里儿女双全,夫妻和睦,可是家里人再也等不回他们了!
另外还有滕梓荆。本来觉得滕梓荆至少还有人为他发声,剧里也不算很遗憾。毕竟剧里无端丧命的人可太多了。(这里吐槽一点,范闲觉得滕梓荆一条人命没人在乎,所以他拼命要报仇。但除了滕梓荆,似乎其他小人物的死他都不当一回事,甚至很多是他默许的,人命关天,其实不过是与他有无关而已,无关的就无关紧要了。感觉编剧强行拔高了范闲的觉悟,他之所以发声,不过是因为滕梓荆是他好友而已。这也是我因为前面几个农人死了就觉得难过的原因,死了不过就是死了。)
看到后面才发现这就是一个古代版彭宇案。
滕梓荆因为有颗善良侠义的心,就被陈萍萍看上了,安排进监察院,当做棋子摆布。好心被有心之人陷害、蒙蔽、利用,以至于最后连命都没了。
如果当初他没那么正义,没在街上救了那对老夫妇,那是不是他就能平静地做个小老百姓,陪着妻儿了!
5、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