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進入國賽的項目,都非弱旅,高手過招,拼的不僅僅是内功,還有它們......
今日,筆者邀請到中國教育創新校企聯盟專家委員會長三角秘書處主任、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專家範健老師,傳授大家國賽參賽心得。

創業有緣由
很多大學生在講創業項目的時候總會讓人感覺很突兀,沒有講擅長什麼,也沒講擁有什麼樣的資源,沒有展現自己學校的學科優勢,沒有講述地域優勢,很難獲得評委賞識。
是以,大學生創業首先要講緣由,有原因才會顯得創業項目是真實的,是經過思考的,不是茫然加入到某一個領域的去,也不是無緣無故的從石頭縫裡跳出來的。
創業的緣由包括哪些方面呢?
• 地域優勢
• 産能優勢
• 學科優勢
• 個人資源優勢
有緣由的創業更能夠凸顯項目優勢,讓評委信服。
故事要犀利
參賽的學生通常會忽略一個問題,就是對項目太熟了,以緻于在項目的講述過程中,部分内容隻是在自己的腦海補過卻沒有講述出來,聽衆聽到的就不是完整的,是以内容一定要反複練習打磨,将我們想要表達的重點能夠完整表述出來。
是以,在國賽評審中,要想獲得高分,在項目的講述中,故事一定要犀利、完整,突出重點材料。
邏輯要通順
在“網際網路+”大賽衡量标準中,商業邏輯是占有很大比重的,是以我們對商業邏輯的要求也會高一些。
下面就商業邏輯講2點,一是創新,二是共享。
• 創新
創新,創新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說技術創新、産品服務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營銷手段創新等等,不一定是颠覆式的改變,可以從某一個小點切入,把小的創新發展成其他人無可比拟的優勢。
• 共享
共享,是一種網際網路精神。在傳統方式下,資訊很容易被壟斷,那麼掌握越多資訊的人就會顯得更權重威。
而在“網際網路+”時代,最大的革命就是資訊共享,産生價值。
一個組織的競争力也與資訊共享的程度相關,這就要求我們盡可能盡可能多的把資訊共享同步,然後取得群取得合作夥伴以及外部合作夥伴的這種協作,來提升我們的競争力。
這是網際網路精神與傳統的傳統管理模式的最大差別。
網際網路資訊共享同步的精神,能夠使一個組織爆發出比以前更強大的競争力。
支撐要有力
如果“網際網路+”大賽項目沒有實質的材料支撐,可能會變成一個吹牛大賽。
是以,在項目的準備中,支撐材料是重要的内容,一定要準備非常有力的材料,用事實說話。
• 資料
資料要客觀、真實有來源,它可以來自于第三方的認證,使用者的回報,也可以來源于結題報告論文。
• 專利
這是可以證明項目真正進展的有力支撐,有了專利的加持,不僅可以展示我們想到了如何,更是告訴評委,我們做到了什麼程度。
比賽要總結
總結是目前幾乎絕大部分的參賽團隊都會忽略的一個問題,比賽結束不做總結,不及時做總結。
比賽要及時總結,複盤。一方面還原現場,回憶評委都問了哪些問題,當時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否恰當,有沒有更好的回答。
另一方面,可以根據評委的提問,思考評委提問的初衷,思考我們項目以後的發展,堅定我們創業初衷,使自己更有底氣,團隊更加默契。
國賽近在眼前,希望通過省賽的小夥伴能夠吸取經驗教訓,在國賽中獲得滿意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