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开国将帅中,从来不乏性格高傲之人,正是因为“傲”,才能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打出冲天的气概。其中,最有傲气的,当属周希汉。
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猛将,形象却与想象中大相径庭。周希汉太瘦了,身材单薄的仿佛弱不禁风,他也因此被大家称为“天下第一瘦”,很多人看到他的第一眼,都下意识地觉得,他和猛将身份不符。
1913年8月27日,周希汉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镇周家坳村。 作为穷人家的孩子,周希汉几岁的时候,便开始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在社会上游荡的几年,周希汉也惹上了抽烟的恶习。据说,周希汉抽烟时只不过有七八岁,但是烟却伴随了周希汉一生。
周希汉13岁时就像参加红军,可父亲哪里舍得,周家就这么一个香火,只是周祁耀了解儿子的性格,犟劲犯起来,谁都拦不住。没过几日,周祁耀心生一计,想用成婚来拴住儿子的心。
这天,家中布满红灯笼,到处贴了喜字,鞭炮响个不停,亲戚邻居都来吃饭。夜晚,新娘在房里等着新郎,可周希汉借着送客的理由,一溜烟儿跑出去了。
新婚出逃这事,在开国将领里其实不算稀奇,比如陈赓大将就干过这事。
1927年11月13日,湖北省黄安、麻城三万余名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攻打黄安县城,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14岁的周希汉十分勇敢,他深受感召,毅然决然地参与了这次起义。于1928年加入了红军队伍,凭借着出色的能力。
据相关资料记载,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希汉曾任麻城县独立营通信班长,独立团通信排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十三师三十八团共青团委书记,红四方面军总部参谋,红九军作战科科长兼教导队队长,第三十一军作战科科长兼教导营营长。
在1933年6月时,周希汉被任命为红9军作战科长。1934年,时任红9军作战的科长周希汉带着军直属队500多人穿插在红25师和27师中间,随部队一起追歼溃敌。尽管经过长期的实战训练,周希汉的身材还是很瘦,一眼看上去很脆弱。但是当他投入战斗去杀敌人的时候,周希汉就完全变了一个人。他看起来很瘦弱,但他的气场非常强大。在他的领导下,他的军队像猛虎一般。之后跟随红四方面军长征。
在抗日战争中,周希汉带领部队多次破坏了日军的扫荡,当时,百姓只要见到了周希汉,就意味着自己安全了,见到了周希汉,就意味着周围的那些小日子过得还不错的日本人都被打跑了,还有这样的歌谣:“小日本,你听清,太岳山上有陈赓。小日本,你别捣蛋,让你碰上周希汉!”
1939年2月八路军386旅的香城固伏击战,被称为“平原歼敌第一役”。至今在史料上都记载是旅长陈赓和副旅长许世友指挥的。
其实不然。
几十年之后,在授衔时,许世友见到陈赓,开玩笑说:“抗战时,日军总是说陈旅长从不打败仗。依我看,多数仗是周希汉指挥的。”
陈赓哈哈大笑:“老许呀,香城固一战,周希汉第一次独立指挥,你,一个上将,韦杰,一个中将,还有韩东山,一个少将,一起听命于他,仗打得那么好,老蒋都发电报嘉奖,你说,我对他指挥还有什么不能放手呢?我没那么保守嘛!”
八路军准备发起在后来名垂千史的“百团大战”。在战略商讨时,定下的计划就是“百团大战”的第一个阶段便需要攻下正太铁路。在进行仔细地考察过后,八路军准备分成三股力量进行袭击——左翼,右翼和中央。当时,周希汉将军就被任命成为了左翼突击队的司令员。
百团大战中,日军抽调了7个步兵大队,共6000多人,组成3个支队,兵分多路向马坊、沾尚一带进行合击。日军攻势凶猛,八路军在羊儿岭和日军激战半小时,主阵地失守,刘、邓、杨(尚昆)、罗(瑞卿)、陆(定)等首长都在这。刘伯承无兵可调,关键时刻,周希汉率大部队赶到,解了困局。此后,军中人人都称周希汉为“军中赵子龙”。
1945年8月15日,抗战终于胜利,然而没多久,根据地上空又开始乌云密布。胡宗南、阎锡山等人都将战略地位重要的太岳区当成一块肥肉。
1945年10月,八路军第386旅发展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第10旅,周希汉出任第10旅旅长。而此时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的,正是周希汉的老领导陈赓。
在当年还是三八六旅的时候,三八六旅还有一个“三子”的称呼。
当时的陈赓因为腿脚不好,被称为瘸子,政委王新亭因为眼睛近视,被称为瞎子,周希汉因为身材精瘦,被称为瘦子,所三八六旅又被称为“三子”旅,可见周希汉是跟随陈赓从386旅打出来的嫡系部队了。
当面临胡宗南麾下号称“天下第一旅”的锐利兵锋时,周希汉也毫不畏惧,反而一鼓作气地打掉了这支让国军引以为傲的王牌部队。
1947年9月,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陈谢大军挺近伏牛山。
挺进豫西,10旅旅长周希汉随29团偷渡黄河,命29团团长吴效闵石头山。吴效闵端起冲锋枪头第一个冲锋,旅长周希汉也拿起冲锋枪跟在后面。不到3小时攻克石头山。
这年冬天,周希汉带领10旅单独攻打郏县,1个旅干翻敌军2个师,俘虏敌15师中将师长武庭麟、整3师中将师长李铁军,此战精彩至极,被誉为机动歼敌的典型范例。
这个中将旅长当了俘虏还不服气,对周希汉和陈赓说:"如果按照操典摆开阵势,你哪是对手?"
呆板如此,想不败都难。
在解放战争中,周希汉身上的傲气完全消失了,真正成长名智勇双全的名将。率部从黄土高坡打到热带雨林,毙俘国军少将以上军官64人,其中中将7人,少将57人。
1949年2月,周希汉被提拔为二野第13军军长。提拔那天,二野政委邓小平把他叫去,说:“周希汉,这十年来,我们在你的使用上是有意压了你的。你早就该当军长。晓不晓得为什么到现在才提你?”
周希汉不在乎地问:“是不是因为我太傲?”
邓小平说:“原来你还有点自知之明,对,就是要杀一杀你的傲气!”
周希汉笑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知道自己这个缺点,就是改不掉。”
邓小平一拍桌子,说:“改得掉也得改,改不掉也得改,必须得改!”
周希汉没再说话。但一出门,就冲警卫员嘿嘿一笑,说:“都几十年了,怎么改?”
关于自己的“傲气”,周希汉是这样解释的:“我脑壳比别人小两圈,如果不爱琢磨,就比不过人家。琢磨时间一长呢,话就少,人家就说我骄傲,真的没办法!”
周希汉说的“我脑壳比别人小两圈”,确实如此。见过周将军的人,都会对他的“瘦”印象深刻,他自己也颇为自得,自诩“天下第一瘦”。直到晚年时,还骄傲地说:“我打了那么多年仗,为什么身上没有一处伤疤?就是因为我瘦,目标小,子弹打不着。”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第四兵团十三军军长、海军副司令员兼海军参谋长等职,参与领导和组织建造、等工作,为建设一支强大的倾注了全部心血。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这事发生在周希汉晋升中将后。
作为一名高级将领,在周希汉晚年,很多家出版社找到他,希望他能够写自传出版,但都被他拒绝了。对此周希汉告诫子女说:“打仗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兵是兵,将是将,帅是帅,缺一不可,功劳从来不是自己一个人的。”
后来他又对家人说:“一场仗,如果司令员、副司令员、政委都写进自传和回忆录里,那就成了三个版本,三场仗,这是多荒唐的事情。历史不是这样写出来的!”
1988年,周希汉因骨折被送进医院,只是谁也想不到,仅仅因为骨折,他在深夜2点突然离世,享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