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齐庙名碑鉴赏
明王世贞《吊夷齐赋》:
永平众多碑刻仅有五篇碑文入选《钦定续通志》,时称永平五大名碑,夷齐庙的元马祖常《清圣庙碑记》、明商辂《清节庙碑记》、明王世贞《吊夷齐赋》入选。(原文)卢龙故孤竹也,城西有伯夷、叔齐祠。吴人王世贞奉使过此,酌水酹焉,而为之辞曰:予奉輶以东逝兮,策马放乎令支。山巑岏而嵬垒兮,众草贙雚而条纬。俞儿道余于卑耳兮,武夫磷磷其参差。日青帝之握枢兮,顝改煦泬寥而憯凄。元宫承云而黮(霮)兮,佥告余二子之所都。羌回虑以返照兮,淟涊蹐靡而内疑。足次且欲郤兮,又雀跃而前趋。段含光刿余之素兮,挽清冷使濯余之崴嵬。招沆瀣以酝醴兮,裹朝霞以为餦餭。嘘玄冥之窍机兮,噫噫拊歌之懭怆。受哀絃于太娥兮,涓延和之以清商。灵萧萧而若睹兮,冀回黋烛乎微躬。又惝恍其不可即兮,掌梦疏帝以奚从?眺孤竹之亶曼兮,台要灵以故祊。生剽轝而脱履兮,宁郁郁处彼幽方。溟波委输濊貉兮,箕蒙难而延宗。灵庶偕以翱游兮,语侏离而不可通。北海泱漭灵所辟兮,受浡潏使不得宁。将岐丰沃以愉兮,灵又薄周徳而莫宫。诸毗绵延具区兮,太虞夷猶于其旁。羌徳配而耦娱兮,灵谓狎附乎周盟。陂陀首阳忽嶵崿兮,益薇以荃之芬芳。灵闾阖而下临兮,将絏驾以憩息。掌梦申申以表诚兮,丰隆臾而来假。霓车殷殷以翩缤兮,皎双鸿之次翼。匪宝璐而陆离兮,舍蓠芷以弥馥。介九宾而见予兮,祝史要予以靡忒。伯从父以成命兮,叔违亲以成徳。俶舍君以明志兮,既殉主以明极。昔巢父之让皇兮,托勋华而稍佚。尹五就而拯涂兮,愀然面故主以惶怩。谓题跂以死名兮,庄任诞而废节。迁哓哓于骥尾兮,嗜微声之有托。彼纍修辞而求白兮,卒牢骚沉乎湘泽。绎邹人之无怨兮,迺从容于天则。世滔滔而毖涌兮,战伐莽其相仍。顾蒿目以挨挡兮,竟含沙而蛊光。驺虞草以伏食兮,于莬夸咀夫衡生。阳鱎之啮纤鳞兮,偃蜓神龙以自矜。灵既悼农虞之忽没兮,氓踯躅而殷慕。愧突梯之苟容兮,将捐足乎之灵御胡。司命之不晰微兮,抑餔糟以“昏”骛。盼媌娥之要渺兮,涓浊躯而不及顾。下附原《吊夷齐赋》影印件:

明王世贞所撰此《赋》似师汉张衡之《思玄赋》。
其作叙事平实,以景抒情,情景交融,比拟中之比喻贴切,暗喻幽深,讽喻尖刻,排比偶句跌宕联出,通感夸张气势磅礴。文虽曰《吊》且无悲伤,题冠“夷齐”,文未及字。通篇措辞委婉流畅,读来抑扬顿挫,不禁令人产生美的享受。《赋》中“‘抑餔糟’的‘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理念,在当代,乃至后世仍将令人自省自律。其《赋》篇幅不长,却大量引用典故,多用高度概括,字有通假,有的着实费解。其碑文以行书见长入选《171—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第762》。此《赋》因是名家名篇,可谓无《志》不载。入选康熙十八年、五十年、乾隆三十九年的《永平府志》,其中有个别文字、部分断句与上述影印件及笔者的断句有出入。
依其语境,试注《吊夷齐赋》6条。
1、众草贙雚⑧而条纬⑨。注⑧:贙雚:xuàn huàn, 雚:草名,即萝藦,又叫芄兰。贙雚:众草森然。注⑨:条纬:纬:束,条纬:众草缕缕蓬勃茂盛。有注释认为:“贙雚:贙:兽名。似狗,有力。雚:鸟名,即鹳。喻草丛中出没有野兽猛鸟。”如此注释,与全句内容有悖。 2、俞儿道余于卑耳兮,武夫磷磷③其参差.注③:磷磷:水波清澈。全句的意思是;俞儿告诉我,这里是卑耳溪,在卑耳溪的清澈水波中,好像看到了当年齐桓公兵定孤竹时,将士们参差不齐的影子。有注云:“磷磷:玉石的色泽。”与语境不符。 3、羌徳①配而耦②娱兮,灵谓狎③附④乎周盟。注①:羌:指中国古代西部的民族:如羌笛。羌德:羌部落的德政。注②:耦ǒu:通偶。《左传•桓公六年》:“齐大,非吾耦也。”自己的门第或势微,不敢与齐高攀。意思是毗连的太虞、诸羌的德政都不能与周德相比。有注云:耦娱:和谐。耦娱难于组词,此注差矣。 4、尹①五就②而拯涂③兮。注①:尹:指伊尹(夏后皋八年庚辰前1841年四月初八生,《河南杞县伊氏家谱》),河南陈留人商初大臣。名挚, 一说名阿衡,尹是官名。他具备运筹策划的才能,在灭夏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自汤至太甲时一直是商王的辅佐大臣。有注 “尹五”的。 说“尹五”就是战国时名家尹文子。实为断句失当。况且尹文子也不是商初之人。注②:五就:五次。《史记•殷本纪》:“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返然后而从汤。”伊尹曾对桀“七十说而不受”,可见耐心陈说之情。《历代通鉴辑览》:“汤三使往聘之,尹乃就汤,汤荐尹于王(夏桀),自亳凡五适夏,告以尧舜之道,王终不听。”后受汤的赏识,被任以国政,帮助商汤攻灭夏桀,《管子·地数》称伊尹“善通移轻重、开阖、决塞,通于高下”。他辅佐商汤先后灭掉葛、韦、顾、昆吾等方国,最后一举灭夏,建立了商王朝。注③:涂:通“途”,道路,这里指方法与策略。指伊尹对夏桀五次提出的兴邦立国之策。 5、抑餔糟③以“昏”骛④。注③:抑餔bǔ糟:抑:抑制,餔:餹餔(糕点):食,吃。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年1月版第549页):“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味不浓的酒)”。屈原,名平。楚国人,“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自疏濯zhaò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污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而满泥而不滓者也。”后来屈原因故被流放,有一天,他来到江边,披发行吟于泽畔,颜色焦脆,行容枯槁。渔夫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夫云:“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说的是屈原能超脱世俗,出污泥而不染,且“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并以此颂扬夷齐精神,警示后人,其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不可低估。注④:昏骛wù:不切实际的自命不凡。6、盼媌娥①之要渺②兮,涓浊躯③而不及顾④。注①:媌娥:轻盈美好。轻盈美丽的女子。注②:渺:遥远,邈远;渺茫。苏轼《前赤壁赋》:“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两句是苏轼的《赤壁赋》里的句子。对歌词的解释是: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心中思念的君主啊,在天地遥远的地方。注③:涓浊躯:涓:细小的流水。浊:不干净,污浊,混乱浊世。躯:躯体,身躯。注④:不及顾:不顾。此句似王世贞借吊夷齐之机,引发的感慨:“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因其父被严嵩所害,曾作长诗《袁江流钤山冈》、《太保歌》等,揭露严氏父子罪恶。这里的“浊”当指严氏父子罪恶。“涓浊”是对严氏父子的藐视,揭露他们的罪恶,不顾自己的身躯性命。 期待同好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