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基层医界
今天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表示正式进入寒冷的冬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万物的生命周期中,人体随之而然。《黄帝内经》中就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意思是说,人若冬天不重视养藏之道,身体则容易出现虚弱,为邪气进入机体储藏提供机会,即“伏邪郁积”,来年春阳上升,必发温病。
今年这个冬季,想必对于大多数乡村医生来说,又是一个不平常的冬季。
一方面,国内本土疫情依旧时不时存在,就当前而言,还有很多个省市存在有本土疫情,疫情常态化防控依旧保持着高压态势。
另一方面,寒潮来临,人体容易因为天气变化而出现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比如感冒、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等,而这些疾病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与新冠肺炎部分临床症状相同。
按照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要求,乡村医生不能常规接诊含有发热、干咳、咽痛、流涕、鼻塞、腹泻、明显味觉嗅觉减退、结膜炎等临床症状患者。也就是说,冬季人们最容易患的呼吸系统疾病,乡村医生基本上都不能常规接诊。
在多地还存在本土疫情,加之又进入寒冷冬季的情况下,乡村医生一定要注意以下三大方面的问题。
11月6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新一轮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截至11月5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感染918例,波及20省44市。病毒基因测序和流调溯源结果显示,本轮疫情由多个不关联的境外输入源头引起。
这些信息告诉所有乡村医生,流行病学史询问,非常重要。比如此次本土疫情中,由“旅行团”所导致的病例就占大多数。甚至有的本土疫情与相关人员隐瞒流行病学史有关联,比如成都金牛区疫情则与一名23岁男子隐瞒14天内到过中高风险地区流行病学史有关。
正式进入冬季,受气温寒冷,人们容易患呼吸系统疾病,加上一些村民对疫情防控认知度和重视度不高,给乡村医生带来极大防控挑战。所以,乡村医生一定要提高警惕,任何患者来村卫生室,或在任何时候遇到有嫌疑症状的患者,都应主动积极询问患者流行病学情况,一旦发现可疑人员,要第一时间上报村委会或卫生院。
据观察,有的乡村医生自疫情发生以来,在疫情防控面前或多或少有些松懈,甚至对于有新冠肺炎相关临床症状的患者,同样不重视,还擅自接诊相关患者。
冬天来临,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必然会增多,这对乡村医生来说,又是一道难题。随时可能遇上不能接诊的患者,但村民习惯来村卫生室就诊,怎么办?若含有发热、干咳等临床症状患者,还不能随意让患者离开村卫生室,要第一时间规范转诊至卫生院。
从某种角度来说,立冬意味着乡村医生工作量增加,但工作量再多,也要提高警惕性,随时给自己一个警醒,不能在疫情防控面前失误,要不然后果可能会很严重。
对于具有发热、干咳、咽痛、流涕、鼻塞、腹泻、明显味觉嗅觉减退、结膜炎等临床症状的患者,乡村医生不仅不能接诊,还要重视流行病学史询问,并记录在册。
对乡村医生而言,冬季来临还有一个比较棘手问题就是药品销售。一些村民习惯了把购药当成购买普通的商品,似乎容不得乡村医生多问几句话。
这种情况提醒乡村医生,不仅不能随意出售退热药、止咳药、止泻药、止痛药等药品,正常出售的其他类非处方药品也要做好登记,写好何时何人为何购买,销售数量、药品名称等都要详细记录,以便于日后查看。
乡村医生若不做好销售登记,万一有村民在药店购买退热药、止咳药等疫情常态化防控下不能随意销售的药品,时间稍久,若哪天有村民忘记自己所购药品从哪家购进的,硬是赖着说是乡村医生销售给他的,怎么办?
立冬,意味着冬季正式到来,乡村医生既要做好疫情防控,还要做好自己的健康保护,适时增减衣服、避免长时间熬夜、注意出行安全等,只有自己和家人健康,才能更好地保护他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