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社交网络》原书作者:我早就看透了扎克伯格

作者:36氪

扎克伯格相信,我们分享得越多,世界就越美好,不管我们喜欢与否

编者按:《社交网络》的原书作者ben mezrich回顾了十几年来mark zuckerberg的事业生涯,揭示了zuckerber意在打破我们的隐私壁垒背后的故事。本文作者ben mezrich,原文标题i was right about mark zuckerberg。

《社交网络》原书作者:我早就看透了扎克伯格

“ben mezrich显然渴望成为硅谷的jackie collins。”

那是2009年的夏天,我刚刚出版了自己的书《the accidental billionaires》,讲述的是facebook是怎么建立起来的——aaron sorkin和david fincher很快就把这本书改编成了奥斯卡获奖影片《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当时我正在巡回售书,从这家有线新闻媒体出来就得跑到另一家去,几乎每一站,mark zuckerberg的反驳都在等着我去回答,他的公司发言人elliot schrage负责当传声筒。我相信——现在仍然相信——我关于facebook在大学宿舍从创立到发展的论述是真实而公正的,整个故事情节就像是一部莎士比亚的戏剧,讲述了一群不善社交的朋友发起了一场革命。但zuckerberg并不同意,他主要担心的似乎是我暗示他创建facebook是为了认识更多的女孩。其次是我的书的副标题——“一个关于性、金钱、天才和背叛的故事”。当有关《the accidental billionaires》的消息在出版前连同副标题一起泄露到互联网上时,最让facebook公关团队感到恐慌的一个词似乎是“背叛”。

公关团队们关注的重点就是,谁被背叛了?

10年后,看着facebook成长为我们今天所知的价值千亿的科技巨头,受到从滥用个人数据的指控到facebook平台被用于干预选举等一系列丑闻的冲击,这个问题显得更加重要。这个问题的答案直指facebook的核心。

正如我的书和改编的电影所描述的,facebook的发家史是众所周知的。在约会失败后的一个深夜,zuckerberg创建了一个名为facemash的网站,允许他的哈佛同学们根据他从各个宿舍登记处收集的照片来比较女同学。当这个恶作剧网站引起哈佛管理部门的注意时,zuckerberg差点儿因为“违反安全、侵犯版权和个人隐私”而被学校开除。虽然他设法避免了任何实质性的惩罚,不过也引起了cameron和tyler winklevoss两兄弟——一对身高6英尺5英寸的奥运会赛艇选手——的注意。

这对双胞胎正在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站harvardconnection,后来演变成connectu,并在市场上寻找程序员。他们联系了zuckerberg,zuckerberg欣然同意为他们工作。就在那个时候,zuckerberg去找他的朋友兼同学eduardo saverin,向他提出了创建一个新网站的想法,在这个网站上,人们可以相互联系,发布自己的个人资料——当然,也不会让他被学校开除。他希望saverin为能够为自己的想法提供资金,于是saverin出了1000美元——这应该是世界历史上最具先见之明的投资,以换取cfo的头衔和公司30%的股份。

几周后,也就是2004年2月,zuckerberg给tyler和cameron winklevoss发了一大堆邮件,声称自己忙于课堂作业,无法继续帮助他们的进行编码工作。然后,zuckerberg发布了属于自己的facebook,后来成为了现象级的存在。zuckerberg最终来到了加州,在那里他遇到了sean parker——当然eduardo saverin也去了,不过后两人很快发现自己已经被从故事里删除了,不仅名字从facebook的报头上消失了,连持有的公司股份也被稀释了。

facebook成立的头几个月里发生的事情已经为我的副标题提供了大量的作证了,但这其实只是整个故事的一部分。

从一开始,facebook就不应该仅仅是一个新的社交网络——它应该是一场社会革命。zuckerberg从来没有想过通过这个网站赚钱,在高中的时候,他拒绝了一份报酬丰厚的软件开发工作。尽管saverin一直在敦促zuckerberg想办法从facebook中获取收益,但zuckerberg从来没有把这件事放在首位。相反,facebook应该是一种酷酷的东西,一种通过改变我们彼此交流方式而改变世界的东西。facebook不是你访问的某个网站,而是你生活的地方。通过在朋友、家人和同事的交际圈中分享自己,你与一个不断壮大的社群联系在了一起。你分享的越多,就能建立越多的联系。因此,你对自己的隐私和数据越不重视,facebook的功能就越好,革命的力量就越大。

是的,zuckerberg创建facebook是为了帮助像他自己这样不擅长社交的孩子认识女孩——但他也致力于发展一个旨在通过改变我们对隐私的概念来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障碍的在线社区。zuckerberg相信,我们分享得越多,世界就越美好,不管我们喜欢与否。尽管他似乎真的对facebook多年来的隐私丑闻感到惊讶,但他为打破我们的隐私壁垒所做的一切都不是无意的。隐私与facebook可以说是对立的。对隐私的关注限制了联系,这不是facebook想要提供的体验,它会认为你放在facebook上的数据本来就不应该是私人的。

这又回到了我的副标题,回到了“背叛”的概念。从一开始,zuckerberg就表现出一种偏离和抛弃不符合他的世界观和抱负的人和事的模式。就像zuckerberg抛弃winklevoss兄弟和eduardo saverin一样,他也在努力摆脱我们对侵犯隐私和数据处理不当的担忧。但问题就在于,当我们发现自己以为的私人信息实际上并不是私人的,就有一种被出卖的感觉。

这就是为什么我相信我对mark zuckerberg的看法是正确的——也是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会对winklevoss的遭遇感同身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