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些出家人虽犯杀戒,却受世人敬仰,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

作者:智汇堂

在世人的印象中,僧人都是一副仁慈的模样,与世无争,也从不沾手杀戮。但在国家危难之际,和尚也曾大开杀戒,出手保家护国。在中国历史上,共有两次大规模的僧人奋起从戎的例子。在国难当头之时,不去在意清规戒条,拿起刀枪,抗击外敌。

这些出家人虽犯杀戒,却受世人敬仰,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

第一次是在明朝时期,嘉靖年间,东南地区倭寇横行,当时的南中督军万表,担心手下的兵马疏于战事,不敌倭寇,就请求少林寺的方丈,开始方丈是不同意的,后来收到朝廷请求以及看到倭寇横行伤害无辜百姓,就同意了让手下的武僧前去助阵抗击倭寇,派最优秀的三十一个弟子前去。

这些出家人虽犯杀戒,却受世人敬仰,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

领头的就是著名的月空和尚,他们使用的主要武器就是枪和棍,且武艺高强,面对日本的主力倭寇,三五下的就击退了他们,在一些影视剧中就有很多是据此改编的月空和尚,曾一人敌百,令日寇闻风丧胆。

这些出家人虽犯杀戒,却受世人敬仰,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

流传最广的莫过于白沙湾之战,一千多倭寇与一百余名僧兵遭遇,在月空和尚的带领之下,一百僧兵打的倭寇丢兵弃甲,落荒而逃,战后统计,月空和尚一人就击杀了70个倭寇。在这次教训之后,日寇在东南境的行为也收敛了很多,日寇引以为豪的东洋刀术,在少林寺的武功面前变得不堪一击,沉重的打击了倭寇的嚣张气焰。后又配合戚家军彻底地将倭寇赶出了中国境内,保卫了祖国。

这些出家人虽犯杀戒,却受世人敬仰,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

僧兵毕竟是方外之士,尽管屡立奇功,但并不贪功邀赏,《僧兵首捷记》说:“僧兵骁勇,不以首级论功”。所以,当明朝开始大规模扫荡倭寇,抗倭形势好转之后。僧兵们默默选择了班师,“当道莫与奏功,而仅赏银牌,退归山刹”。

这些出家人虽犯杀戒,却受世人敬仰,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

第二次的僧人大规模从戎是在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五台山寺庙成立了由青年僧人组成的抗日自卫队。他们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特定环境,积极以各种形式参加抗日,想方设法营救被日军关押的八路军和群众,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拿起枪,勇敢地与日军搏杀。

这些出家人虽犯杀戒,却受世人敬仰,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

五台山的僧兵连

1938年农历八月十六。日军向五台山区进犯,僧人自卫队分队长慈荫法师带领100余名僧人自卫队员,配合八路军和农民自卫队300多人,埋伏在五台山区的金岗岭、蛇沟一带。敌人进入伏击圈,八路军和自卫队员们利用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滚动巨石,砸向敌群,加上步枪、手榴弹,打得300多日军丢盔卸甲,无处躲藏。当地群众称五台山的和尚为“革命和尚”。以后,晋察冀军区专门把这些和尚僧侣组织起来,建立了一支连队,称“和尚连”。

这些出家人虽犯杀戒,却受世人敬仰,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

和尚连

在四川重庆几所著名寺庙都有僧侣参军从戎的细节资料。据了解,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重庆多家寺庙组织僧兵对抗日军。在国难当头,民族大义面前,一切清规戒律都可以暂时不管。这些参战的僧人,很有都是德高望重的大师、领袖人物,见证了日军的残暴,而选择拿起手中的法杖保护一方无辜民众。1942年,重庆巴县僧尼光明法师和海芳法师毅然卸下僧装入伍参军;1943年,南岸慈云寺有14人参加了当时国民政府组建的远征军运输队,部分僧兵牺牲在异国他乡;1944年,重庆汉藏教理院(缙云寺)寺僧慈能等人,重庆罗汉寺僧续印等,报名上了前线;1945初,来渝的显明法师也入伍,到印度参加机械化部队训练,尽管没有来得及参加作战,但“和尚从军”已是当时的大新闻。

这些出家人虽犯杀戒,却受世人敬仰,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

1940年3月,乐观法师和重庆南岸慈云寺方丈澄一组织了著名的慈云寺僧侣救护队,在大轰炸中救护遇难同胞,不少外地来的僧人也加入到这一团队。2年间,他们共救了500余人。

而远在东边的上海,自卢沟桥事变之后,也曾紧急组织了“上海僧侣救护队。八· 一三上海抗战爆发,上海僧侣救护队开赴吴淞前线,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抢救伤员”。根据史料记载,僧侣救护队在淞沪战争中,救了8273个伤病及难民。上海的报纸将他们誉为“英勇僧侣”,外文报纸称他们为“战神之敌”。

这些出家人虽犯杀戒,却受世人敬仰,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

出家人讲究戒荤腥、杀生和血光,但为了救人,僧人们全破了。可见佛不在经书,而在心中。所谓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这才是真正宗教信仰的力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