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兰导语
上下联动,通力合作,用档案讲好党的故事,全力服务建党百年庆祝活动,这是2021年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的宣传基调。省档案馆“冀小兰”平台顺势推出全省“党史宣讲大联播”,展示各地红色珍藏,传递档案人心声。
今天发布的内容是承德市档案馆推荐的:
陈镜湖徒步莫斯科寻找党组织
与李大钊结识
陈镜湖,1901出生,热河建平人。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很快传播到天津,这时陈镜湖正在天津直隶一中读书。5月6日,天津学生在北洋大学召开中等以上学校学生代表会议,号召同学们共同起来救国,会后直隶一中成立了“学生救国团”等爱国组织,陈镜湖作为学生救国团的一员,参加了向省公署请愿、示威游行、街头宣传讲演等活动,积极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中,并先后赴北京、广州等地参加学生运动。
陈镜湖
9月6日,李大钊同志在天津组织成立了“新生社”,陈镜湖和韩麟符、于方舟等积极参与,在这期间陈镜湖结识了李大钊,第二年“新生社”改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在李大钊的指导和“五四”精神的熏陶下,陈镜湖的思想境界有了很大的提升。
1922年,陈镜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在校期间,陈镜湖一边学习,一边参加社会革命活动。1923年,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热河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
亲历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年1月,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由孙中山主持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陈镜湖、于方舟、于树德等作为直隶代表参加了大会。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开始了第一次合作。1924年3月,在承德市南营子大街三条胡同原肃顺府内建立国民党热河省党部,陈镜湖等为党部执行委员。
承德市档案馆馆藏:《盛京时报》国民党大会预志
1925年3月,中央北方区委决定在热河、察哈尔、绥远、包头建立四个平行组织——党的工作委员会,开展党的地下工作,陈镜湖担任中共热河工委负责人。
1925年5月,“五四”爱国运动六周年之际,陈镜湖在承德“演武厅”(现承德火车站附近)组织承德市各中小学和师范的近千名学生,召开纪念大会并游行示威。
远赴苏联寻找党组织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人惨遭杀害。北方反动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于4月28日将李大钊等20多名革命先驱杀害,热河的国共两党组织也被奉系军阀摧毁,党的负责人被迫转移到天津,热河的革命斗争转入了低潮。
1928年4月至1929年2月,经中共中央批准,先后建立了中共内蒙特别支部委员会、内蒙古革命委员会、内蒙特别委员会,负责指导热河、绥远、察哈尔三特区工作。1930年6月,内蒙特委遭军阀破坏。内蒙特委委员陈镜湖、刘刚在当时交通闭塞、联络条件极差的情况下与党的组织失去了联系。
承德市档案馆馆藏:陈镜湖手稿
在极为严峻的形势面前,陈镜湖和刘刚没有被吓倒,没有消沉和屈服。他们以共产党员所特有的坚忍不拔、一往无前的精神,做出了一项超乎寻常的决定:徒步穿越一望无际的蒙古大草原,由贝加尔湖经西伯利亚至苏联莫斯科,设法通过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取得联系。经过两个多月的艰难跋涉,他们两人历尽千难万险,终于胜利到达苏联首都莫斯科。在共产国际组织的热情帮助下,与设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取得联系。经过短暂休息,陈镜湖、刘刚立即回国,然后由陈镜湖直赴上海找中共中央有关负责人汇报,请求指示。在上海,中共中央负责北方工作的孔原同志热情地接见了他,听取了有关内蒙特委的工作汇报。孔原向陈镜湖同志介绍了全国的形势,肯定和鼓励了他们不畏艰险,坚持为党工作的精神,提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并代表中共中央授权陈镜湖重建中共内蒙特别委员会,任命陈镜湖为中共内蒙特委临时书记,负责热河、察哈尔、绥远地区党的工作。
逆境中,陈镜湖进行了艰苦的组织工作,到1931年6月末,中共内蒙特委已整顿、恢复县党部6个(围场、丰宁、承德、张家口、赤峰、绥远),党员33人;旗党部2个(克什克腾旗、西公旗),党员7人。此外,还有军事特别支部4个,党员29人。同时,还建立了内蒙革命青年团总部,有团员176人。
金沟屯会议旧址
1931年10月2日,在热河省滦平县金沟屯召开了各县旗党组织代表联席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特委,陈镜湖当选为内蒙古特委书记,加强了党对内蒙古地区反蒋抗日斗争的领导。
陈镜湖、刘刚不畏艰险,远赴苏联和上海找党,在中共热河、承德党史上写下了令人难忘的一页。
(承德市档案馆 张静、张雪)
冀小兰
在大家的关注中成长
查档电话:0311—87902333
征集电话:0311—87903865
省馆官网:
http://www.hebdaj.gov.cn/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