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读印:赵之琛:“神仙眷属”

作者:谈艺录

今天读一方赵之琛印。这是一位争论比较大的篆刻家,但我们却不可以忽略他。

一、赵之琛,何许人也

但凡是走篆刻这条路或者对篆刻有兴趣的朋友,大都知道西泠印社,它是与篆刻关系最为紧密的“天下第一社”,西泠印社创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文人社团,也是海内外成立最早的金石篆刻专业学术团体。

读印:赵之琛:“神仙眷属”

(西泠印社)

由此向外延伸,几乎所有知道西泠印社的篆刻从业者或者爱好者也几乎都知道“西泠八家”,毕竟他们是影响中国印坛数百年的最著名流派——浙派——的代表人物;

再延伸下去,我们会想到这个享誉数百年的浙派是如何衰落的,由此就会提到赵之琛,因为他是“西泠八家”里身背导致浙派走向衰落罪名最为沉重的一位。

读印:赵之琛:“神仙眷属”

(赵之琛像)

“浙派在陈鸿寿手里,开始趋于程式。”“赵之琛(1781-1852),字次闲,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篆刻拜陈豫钟为师,但受陈鸿寿的影响更大,以刻仿汉诸制为长,早中期的作品颇可观,他的边款亦以工整著名,然晚年所作流于习气,每一笔道都有意表现斧凿之痕,锯齿燕尾,千篇一律,浙派的程式已趋结壳。“(李刚田、马士达编《篆刻学》229页)。你看,他是身背罪名的一位篆刻名家,不止这些,大多数篆刻史的文字记载中,浙派都是在他的手里真正走向了衰落。

读印:赵之琛:“神仙眷属”

(赵之琛的画)

赵之琛是篆刻家,也是书法家、画家,一直到现在市面上还有流传有落款是他的各种文化用品,比如墨、笔、笔筒等,显然,在后世的文化圈里,他至少还是一个纯粹而精致的文化人。实际上,他之所以背上浙派没落的罪名完全是历史的选择,因为在他这里,一方面浙派发展到了极致,一方面稍早于他的大篆刻家邓石如“印从书出”创作模式开始产生巨大的影响。而稍晚一些的赵之谦又太过杰出。说白了,不怪他,他处在了一注定被遗忘和诟病的历史交汇点上,因此我们还读他的印,只要印好,我们就拿来读。

读印:赵之琛:“神仙眷属”

(次闲墨)

或许是因为大多数篆刻史的记载对他的评价并不上佳,甚至把浙派衰落之名全部推到了他的头上,赵之琛近世总是被很多篆刻爱好者忽略,其实,对任何一个在历史上享有盛名的艺术家,我们都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在赵之琛的作品中,也有极优秀,极出彩者,比如今天我们要读的这一方印:

读印:赵之琛:“神仙眷属”

(赵之琛:神仙眷属)

二、“眷”字下部的化横为竖

“神仙眷属”这方印是赵之琛的代表作,刻于1812年。

说它经典首先来源于它的章法,这一方印中的四个字均相对比较繁复,基本没有办法找到疏密关系(寻求对比主要从“疏密”入手),因此,作者采用了均衡型章法。

但均衡型章法并不表示无事可做刻整齐就好了。来看,因为“神”字形略为稀疏,其他三字需要向它的疏密程度靠拢,也就是说,神字的纵向笔画(六条)的多少决定了这方印的纵向笔画配比,那么,最难处理的是“眷”字,“眷”的“目”部只有两个纵笔,加上左右两笔依然只有四笔,作者的做法是干脆将下部的“目”横放,化横为竖,这很巧妙,也很重要,因为只要纵向的比例把握住了,给人的视觉效果才会是均衡的(横向也重要,但略次于纵向)。相比来说,“属”字的做法是加大了纵向笔画之间的间隔,为了保证这个间隔的配比,他甚至让中部的“四”抵占了“尸”部左边的一笔,以四个纵向笔画加大间隔,配平其他三字的六个纵向,“四配六”相对“五配六”相对容易,也相对安稳。如图:

读印:赵之琛:“神仙眷属”

(“眷”字的变化)

“眷”字目部“化横为竖”的好处还有一点,就是字与字之间的部件呼应,这样处理完之后,“仙、眷、属”三字均有“四”字形的部件,而“眷”字与“仙”字的呼应关系更明显,因为“仙”字的右半部分头部,作者选用了最简单的篆法,恰恰也有一个类似的“四”字,(“属”字中部的“四”为了配比拉扁了),同时,两个字还有其他相同形状的呼应部件。

三、“三平一变”与“三圆一方”

上面说了,这方印中的四个字,“神”字相对独特一点,作者当然注意到了这一点,甚至有意强化了这一点,主要表现形式为“三圆一方”,四个字中,“仙、眷、属”皆有弧形笔画部件,与“神”字的全方形成视觉对比,这种对比是一目了然,如图:

读印:赵之琛:“神仙眷属”

(三个字中的弧形笔画)

实际上,四个字中,也只有“神”字,没有视觉上“四”字的字形部件,它已经被字形本身强化过了,弧形笔画的强调,只是进一步的突出。

其实,在极度方正平稳的汉缪篆中加入弧形笔,这其实是要冒不小的风险,因为稍不留意,印面的大方平稳会就此失去。他能这样做,或许是因为这时他才刚过了四十岁,正当年富力强,还没有完全被困于浙派的创作思想之内,没有被困于不停的商业创作,也有足够的精力做艺术创新吧。

读印:赵之琛:“神仙眷属”

(赵之琛的印面:雷溪孙氏)

三圆一方,三密一疏,三疏一密,其实都属于对比型章法的手段,我们把这种手段汇总为“三平一变”,但这方印中,作者使用了这种“三平一变”手段,好处是使印面顿生“活”力,既足够稳定,也有异军突起,“奇正”之变,臻于完美。

四、界格的妙用

我们讨论过界格的用处,它既可以界划印面,区隔印面,也可以加强团聚,这方印的界格起到的作用即是如此。如图:

读印:赵之琛:“神仙眷属”

(有无界格的视觉差别)

有了这个界格,印面就团聚了,紧凑了,有秩序了,反之,秩序消失,精神涣散。作者当然可以把这四个字挤紧,消除中间的十字空地,问题来了:

上面说了,为了求得“三平一变”的效果,作者在“仙、眷、属”三字都用了有弧形线条的篆法,这使得印面的稳定被打破,为了求得稳定,使用十字界格是他找到的解决方案:注意看,当有了这个十字界格,实际上,印面的视觉重心,就在十字界格的交叉点处,印面很团聚,也很稳定。

当然,这方印的可读之处,还不止这些,至少还有:1、浙派常规的优点:有刀法特征的汉印结字,线条转折处刀法的外方内圆,切刀形成的苍古朴茂;2、因为天然的残破,消失的边界进一步强化了十字界格的向心之力;3、密密实实的边款(他自己先刻了一首诗,后续又有诗侣唱和,他全部记在边款里)构成的微型的诗词刻石文化精品,古朴而典雅。如图:

读印:赵之琛:“神仙眷属”

(边款与印蜕放在一起)

赵之琛活了72岁,是浙派晚期高产篆刻家,甚至也是高产的文艺家,世面上经常可以见到署款为赵次闲的作品,虽然不见得都是真品,但却足见他的艺术影响力。

读印:赵之琛:“神仙眷属”

(款为赵之琛的诗文梅兰四方黄花梨笔筒)

我们选择一方他的代表作来读,是因为这方印足以代表他在篆刻风格,也足够上佳。有此佳作,赵之琛当在篆刻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吧,可是整个印论史,对赵之琛的评价贬词颇多,如赵之谦说他:“浙宗自家次闲后,流为习尚,虽极丑恶,犹得众好。”(《书扬州吴让之印稿》)估计后世的评价多因由于此,毕竟赵之谦的影响太大了,他给他的本家定了调子。

近现代评价最为中肯的是沙孟海先生,他说赵之琛“……所作务求倩美,以巧取胜。平日治印最多,手迹流传不少,燕尾鹤膝,未免诟病。”但也承认“……有人偏爱赵作,说他别有佳致,故不能一概而论。”(《印学史》)

(【布丁读印】之51,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