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现代的脉动”,在上海纵览百年历史艺术时刻

作者:南方都市报

上海宝龙美术馆在四周岁生日之际,将于11月19日重磅推出“现代的脉动:宝龙艺术大展”,这是宝龙美术馆迄今最大规模收藏展。展览跨越百年,以来自不同国家的150余件艺术作品,追溯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艺术现代化之路与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共振的历史。“现代的脉动”从历史走来,亦预示着向前的未来趋势,呈现出一场连接过去与未来、辐射中国与世界的艺术盛宴。

“现代的脉动”,在上海纵览百年历史艺术时刻

“现代的脉动:宝龙艺术大展”海报

聚焦“现代性”,一展纵览百年历史艺术时刻

上海宝龙美术馆建立的收藏系统从19世纪中期绵延至今,同时在空间维度上从中国辐射世界,这一轨迹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相吻合,这次的“现代的脉动:宝龙艺术大展”所展开的是宝龙美术馆的收藏史。展览从内容鸿富的馆藏中遴选出国内外艺术家逾一百五十件作品,从齐白石于1931年前后创作的 《咫尺天涯-山水册》,到 2020年kaws 创作的《峰回路转》,期间跨度近百年。而这一百年与现代同样紧密相关,展览所题“现代的脉动”意为揭示宝龙美术馆收藏的历史价值和谱系——近百年的历程中艺术没有缺席。

“现代的脉动”,在上海纵览百年历史艺术时刻

齐白石 咫尺天涯 山水册

“现代的脉动”,在上海纵览百年历史艺术时刻

kaws 峰回路转

“回望过去-立足当代-面向未来”,长卷横观文化交流之路

展览以“书藏楼”艺术珍藏作为叙事开端,将其所包含的跨越百年的中国美术现代化之路作为时间线索,聚焦于中国始于近代的“现代化”诉求,在历经剧烈的、革命的与曲折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后,在当代中国所展现出的一种内在化的现代性经验,并将其作为回望过去、立足当代、面向未来的自性传统,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探索一条属于中国的美术馆体系的,与不同文明序列之间平等的文化交流之路。展览宛如一幅艺术长卷徐徐展开,让观众立身于中国近现代坐标上的视觉文化史,感受艺术本身的魅力,目睹近百年的历史收藏艺术时刻。

“现代的脉动”,在上海纵览百年历史艺术时刻

宝龙美术馆1号圆形展厅-1

“现代的脉动”,在上海纵览百年历史艺术时刻

宝龙美术馆1号圆形展厅-2

六条线索,百余位国内外艺术家的同台盛宴

现代的脉动:宝龙艺术大展”以六个展览单元展开,分别是:“内在的现代”、“普遍的世界”、“流动的形象”、“时间的涡流”、“范式与时势”、“自性与共情”。

总策展人张子康表示:“从六大线索回溯宝龙美术馆的收藏谱系,不难发现其总体特征,其本土行动和全球视野使宝龙美术馆成为中国现代民营美术馆的一个样本,收藏是对于艺术和历史的致敬,更是饱含美术馆对于文明的敬畏,尤其也体现出美术馆对于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文化野心。”

“内在的现代”主要呈现中国美术与国家、社会之间现代化的时代共振,所包含作品为颜文樑、厐均、蔡国强、薛松、丁乙、黄宇 兴等艺术家的作品;

蔡国强 没有我们的外滩

“普遍的世界”关注于全球化的辩证形象,一个将精微殊相与宏观全景合二为一的世界,呈现了草间弥生(yayoi kusama)、 帕特·斯蒂尔(pat steir)、 维森特·曼纳萨拉(vicente manansala)、 haroshi、 乔尔·梅斯勒(joel mesler)、 巴里·麦吉(barry mcgee)、 平子雄一(yuichi hirako)、 kaws、 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 尹朝阳等艺术家的作品;

“现代的脉动”,在上海纵览百年历史艺术时刻

维森特·曼纳萨拉 集市

“流动的形象”集中呈现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人的形象”,用以提示全球化时代的流动性特征,该单元呈现了亚历克斯·卡茨(alex katz)、 乔 治· 康多(george condo)、 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 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松山智一(tomokazu matsuyama)等艺术家的作品;

“现代的脉动”,在上海纵览百年历史艺术时刻

亚历克斯·卡茨 无题 海滩景象

“时间的涡流”以“书藏楼”艺术珍藏作为展示主体,通过绘画展现不同的时代风气与公共记忆。有常玉·藤田嗣治(tsuguharu foujita)、 林风眠、 丰子恺、 谢稚柳、 陆俨少、 张晓刚、 刘野等艺术家的作品;

“现代的脉动”,在上海纵览百年历史艺术时刻

林风眠 风景

“范式与时势”与“自性与共情”是两个以中国画为主体的展览单元,彼此之间相辅相成,前者主要呈现作为中国画高级艺术体裁的“山水画”,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同时代要求下的范式变化,呈现包含齐白石、 黄宾虹、 张大千、 吴湖帆、 李可染等画家的作品;后者主要以中国画内涵的中国诗歌的抒情传统为线索,将史诗与抒情、现实与浪漫的辩证意象,诠释为一种升华在生命之中的,超越时空局限的共情机制,从生命意志的角度体认自身内部的“中国性”。该单元呈现了关良、 吴冠中、 黄胄、 刘旦宅、 黄永玉、 范曾、 徐累等艺术家的作品。除此之外,该单元还呈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艺术家的对话,真正以对话和对画形式阐述自性与共情,其中包含陈佩秋、 大卫·霍克尼( david hockney )、 伟恩·第伯(wayne thiebaud)、 达米安·赫斯特(damien hirst)这几位艺术家之间的对话。

三次跨越,参与当代视觉文化史建设

宝龙美术馆以跨越百年的收藏为立馆之本,馆内常设书藏楼珍藏展,是私人美术馆中不多见的举措。上海宝龙美术馆自2017年开馆以来一直立足于完善自身馆藏,基于收藏体系着力于建设近现代直至当代的艺术研究学术体系。从个人收藏到企业收藏,从企业收藏到美术馆收藏,直至此次基于学术梳理和研究的大规模美术馆收藏展览,宝龙不断用艺术助推社会创造力的提升。“现代的脉动:宝龙艺术大展”是宝龙美术馆积极参与当代视觉文化史建设,活跃在与时代共振的创造性图景前沿的努力,它不仅仅是一次展览,更是宝龙美术馆实现再次跨越的起点。

弘扬传统文化精髓,推动当代艺术发展

上海宝龙美术馆是在宝龙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健康先生提出“弘扬传统文化精髓、推动当代艺术发展”的精神指导下创办,集中展示了近现代及当代艺术的综合性美术馆。宝龙美术馆的创立目的,是让更多人民群众领略文化魅力,通过对美的欣赏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心智,提升人的内涵,树立更高的理想追求。

上海宝龙美术馆开放性地构建中国自近现代到当代的美术体系,着眼国际化艺术展事,倾力构筑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交汇的艺术舞台,推进国内外艺术家、艺术机构的紧密互动,让美术馆成为联通世界的文化艺术交流平台。

“现代的脉动”,在上海纵览百年历史艺术时刻

宝龙美术馆

现代的脉动:宝龙艺术大展

展期:2021年11月19日-2022年5月18日

地点:宝龙美术馆(上海闵行区漕宝路3055号)

总策展人:张子康

总策划:许华琳

策展人:孙冬冬

空间设计:梁琛

南都记者朱蓉婷,实习生谭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