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经典文言文赏析|孟子对滕文公原文注释译文人物介绍出处启发与借鉴

作者:我爱文言文
经典文言文赏析|孟子对滕文公原文注释译文人物介绍出处启发与借鉴

滕文公①问曰:“滕,小国也,间于②齐、楚。事③齐乎?事楚乎?”

孟子对曰:“是④谋⑤非吾所能及⑥也。无已⑦,则有一焉:凿斯⑧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⑨而民弗去⑩,则是可为也。”

滕文公:战国时滕国的国君。

间于:在……之间。

事:侍奉,文中指投靠。

是:这。

谋:策略。

及:达到,做到。

无已:没有休止,没有穷尽。这里引申为“一定要问”。

斯:这。

效死:拼死。

去:离开。

滕文公问道:“滕国是个小国,夹在齐国和楚国的中间,投靠齐国呢,还是投靠楚国呢?”

孟子回答道:“这个谋略不是我所能考虑得出的。如果您一定要问,就只有一个办法:深挖这护城河,筑牢这城墙,与百姓共同守卫城池,百姓宁可献出生命也不逃离,这样的话还是可行的。”

经典文言文赏析|孟子对滕文公原文注释译文人物介绍出处启发与借鉴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经典文言文赏析|孟子对滕文公原文注释译文人物介绍出处启发与借鉴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元朝追封为“亚圣”。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经典文言文赏析|孟子对滕文公原文注释译文人物介绍出处启发与借鉴

孟子在回答滕文公时,首先提出:你们这些权贵谁要依附谁,我管不了。但是他立刻把话锋一转——“与民守之”这四个字充分体现出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不被别国欺负,就必须凝聚民众,精诚团结,全国上下一心就能立于不败之地。要想“效死而民弗去”,就需要一心想着人民,时时关心人民的冷暖,让人民安居乐业,这样才能获得民心,凝聚民众。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爱文言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