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經典文言文賞析|孟子對滕文公原文注釋譯文人物介紹出處啟發與借鑒

作者:我愛文言文
經典文言文賞析|孟子對滕文公原文注釋譯文人物介紹出處啟發與借鑒

滕文公①問曰:“滕,小國也,間于②齊、楚。事③齊乎?事楚乎?”

孟子對曰:“是④謀⑤非吾所能及⑥也。無已⑦,則有一焉:鑿斯⑧池也,築斯城也,與民守之,效死⑨而民弗去⑩,則是可為也。”

滕文公:戰國時滕國的國君。

間于:在……之間。

事:侍奉,文中指投靠。

是:這。

謀:政策。

及:達到,做到。

無已:沒有休止,沒有窮盡。這裡引申為“一定要問”。

斯:這。

效死:拼死。

去:離開。

滕文公問道:“滕國是個小國,夾在齊國和楚國的中間,投靠齊國呢,還是投靠楚國呢?”

孟子回答道:“這個謀略不是我所能考慮得出的。如果您一定要問,就隻有一個辦法:深挖這護城河,築牢這城牆,與百姓共同守衛城池,百姓甯可獻出生命也不逃離,這樣的話還是可行的。”

經典文言文賞析|孟子對滕文公原文注釋譯文人物介紹出處啟發與借鑒

孟子:(約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輿,鄒國(今山東鄒城)人。戰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後、荀子之前的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并稱“孔孟”。

經典文言文賞析|孟子對滕文公原文注釋譯文人物介紹出處啟發與借鑒

孟子繼承并發揚了孔子的思想,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元朝追封為“亞聖”。孟子的言論著作收錄于《孟子》一書。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經典文言文賞析|孟子對滕文公原文注釋譯文人物介紹出處啟發與借鑒

孟子在回答滕文公時,首先提出:你們這些權貴誰要依附誰,我管不了。但是他立刻把話鋒一轉——“與民守之”這四個字充分展現出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

一個國家要想長治久安,不被别國欺負,就必須凝聚群眾,精誠團結,全國上下一心就能立于不敗之地。要想“效死而民弗去”,就需要一心想着人民,時時關心人民的冷暖,讓人民安居樂業,這樣才能獲得民心,凝聚群眾。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