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陈长峰:区块链技术或应用到通信领域

陈长峰:区块链技术或应用到通信领域
陈长峰:区块链技术或应用到通信领域

陈长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她认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旧媒体传播模式已被颠覆,需要建立新的模式。向受访者提供地图

互联网颠覆新闻获取习惯

新京报:当前互联网飞速发展,媒体传播面临哪些挑战?

陈长峰:最大的挑战是技术改变了公众使用媒体的习惯。互联网技术颠覆了原市民通过看报纸、看电视、听广播获取新闻的习惯,媒体如果坚持原来的形式和传播形式,肯定是行不通的。当原来的模型被颠覆时,它需要自我改变和一个新的模型。传统媒体如果继续下去,就能生存下去,如果不继续下去,就会被移动互联网的挑战所淹没。

另一个挑战是,包括技术、政治和文化在内的媒体生态系统正在发生变化,媒体定位和媒体人的方向将有所不同。引起众多媒体人热情的场景发生了变化,许多媒体人原有的热情和理想状态难以维持。这种不断变化的环境,媒体和从业者确实需要一个新的适应过程。

新京报:您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如何看待媒体的转变?

陈长峰:每次转型,媒体都很痛苦,因为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转型过程也会走弯路。但蜕变是蜕变,蜕变是激进的。媒体的每一次改造都是一沙,留下的都是真正的金子。每一次转型都有一个新的英雄,很多媒体都倒下了。

媒体中的一些人害怕面对这一挑战,而另一些人则无法清楚地看到情况。在我主持一个论坛之前,有媒体人说,现在不知道如何转型,等着人民日报做一个样板做,跟着线走。

新京报:媒体整合应该做什么,能走哪条路?

陈长峰:媒体整合需要与新平台充分合作,这是媒体转型的重要方向。

首先,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思维,能够做到,跟上潮流。在过去的两年里,微视频迅速占据了一半的新闻。不久前,《人民解放军报》开通了抖动账号,这是第一个动摇的军事媒体。

此外,还有一个基本概念,这个概念是用户在哪里,在哪个平台上使用。从形式上讲,传统内容需要快速去碎片化信息,以适应移动端的传播。

新京报:您认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关系应该是什么?

陈长峰:传统媒体和新平台应该相互互动,相互关联,不能相互对立,两者应该相辅相成,合作共赢,共同推广。

媒体转型需要社交建设

新京报:近两年来,很多新闻APP已经上线,这类新闻"大战",媒体应该关注什么?

陈长峰:未来技术的一大特点是移动性。这必然要求介质改变固化模式。APP只是现代移动性的产物,但从长远来看,APP作为新闻的出口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用户必须下载。

因此,媒体的首要任务是完成社会化和关系建设。未來的媒體不會是單獨原子的,而是會成為一個大型社區,會變成一個你有我、我有你的媒體社區。

新京报: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发布步伐加快,信息真实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成为难题,该如何应对?

陈长峰:信息发布的速度和频率快,缺乏必要的沉淀,肯定会给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准确的信息,甚至谣言带来损害。对于媒体来说,事实是第一位的。对于媒体来说,必须有决心,要有自己的价值观,用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公众对事件的判断。专业媒体的最大价值当然是保持其专业精神和对信息和舆论的正确领导。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媒体传播带来了诸多挑战,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校长陈长峰教授认为,要迎接这一挑战,传统媒体如果转型成功,就能继续生存下去,否则就会淹没在移动互联网的这一波浪潮中。

关于同一问题的问题和答案

世界互联网大会已经举办了五届,过去五年互联网行业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陈长峰:近年来,我对算法在信息平台中的应用印象深刻。

展望未来五年,您认为世界互联网行业将出现哪些趋势?

陈长峰:物联网是一个大趋势,可能会有"人对人",即人与人对接、人与物对物、人与网的连接。即使通过一些智能设备,人类的思想也可以直接在网络中显示出来。

你对来年有什么期待?

陈长峰:我希望提升专业媒体的优势,让专业级新闻,无论技术如何变化,新闻专业是核心价值。也希望媒体能够利用新技术、新平台,让整合更深入,媒体更强大。

新京报记者 李宇坤 王军 编辑:张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