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外国文学史上的今天|卡尔尼谢夫斯基 - "俄罗斯的普罗米修斯"

1889年10月29日,六十一岁的车尔尼切夫斯基去世。

在外国文学史上的今天|卡尔尼谢夫斯基 - "俄罗斯的普罗米修斯"

"书虫"

切尔尼切夫斯基的早年生活与杜布罗利波夫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也出生在一个储藏丰富的牧师家庭,14岁以前在家接受教育,读书,比平时读得更多,并掌握了许多外语。切尔尼谢夫斯基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称为"书虫"。

15岁时,切尔尼谢夫斯基被送到教会学校,但他对学校的课程不感兴趣。18岁时,他被彼得伯勒大学录取。在他五年的学习中,他深受欧洲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德国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法国乌托邦主义,阅读了许多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书,并且是别林斯基和赫林的追随者。

大学毕业后,切尔尼谢夫斯基回到家乡当老师。受法国大革命和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他开始写作,并很快离开了高中讲台。

1854年,切尔尼谢夫斯基进入进步杂志《现代人》,并于次年开始经营该杂志。他热衷于像赫林创立的《钟声》一样经营这本杂志,并以幽默的语气攻击沙皇政府和农奴制。但这引起了杂志内部的分裂,结果,几位重量级作家,如图格涅夫,离开了《现代人》。

从1855年到1831年,车尔尼雪夫斯基领导了《现代人》和《军事论文》,并撰写了大量关于哲学、经济学、美学、文学、社会学和其他领域的文章。

切尔尼谢夫斯基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学者,也是一位充满斗志的政治评论家和文学评论家。他认为以和平方式解放农奴无异于寻鱼,因此积极传播农奴革命的思想,希望农奴进行革命。在卡尔尼谢夫斯基看来,俄国的出路只能是农奴革命推翻封建专政,把土地还给人民,而且必须是土地的分配,而不是土地的止赎。

切尔尼谢夫斯基一进入俄罗斯文学界,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二十七岁时,他通过硕士论文《艺术与现实之间的美学关系》展示了自己的才华,挑战了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在这篇文章中,切尔尼谢夫斯基提出了一种新的文学观,不是"艺术换艺术",而是艺术换现实。后来,另一位文学理论家毕萨列夫发展了他的想法。

"局外人"

在切里尼舍夫斯基生平的日子里,历史的洪流一晃而上岸。

1848年卡尔·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革命席卷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等国,成为"人民的春天"的历史。当克里米亚战争于1853年爆发时,即使在锡诺普海战和塞瓦斯托波尔战争结束后,俄罗斯方面最终还是主动寻求并签署了《巴黎条约》。根据《公约》的要求,黑海被中立化,俄罗斯将多瑙河口和南比萨拉比亚归还给摩尔达维亚。1855年,尼古拉一世坠毁,亚历山大二世登上王位。在内外的担忧下,俄罗斯社会暗流涌动,人民期待"春天"。

1861年,沙皇废除了农奴制,并在过渡期间宣布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土地和财产问题的顺利解决。在这个过程中,Krniszewski先生将他所看到的描述为"半空的杯子",并表示他更关心杯子里的"什么"而不是"什么"。

Carniszewski像局外人一样观看,从人文主义的角度推广进步思想,并呼吁农奴不要感激地向主人鞠躬。他认为,除了标题的改变之外,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所以他总结道:"沙皇欺骗了我们,就像法国人和英国人一样。是时候拿起杆子和斧头了。"这就像向俄罗斯人民投掷重磅炸弹。

1863年年中,卡尔尼谢夫斯基掉进了彼得要塞监狱。即使在失去自由的日子里,他也没有停止战斗 - 与警察交谈,绝食九天,最重要的是,完成了小说《该怎么办?》。

我们该怎么办?发表在《摩登人》杂志上,作者本人仍在狱中。1864年,Karniszewski在西伯利亚被判处14年苦役。后来,亚历山大一世将苦役的期限减少到七年,但切尔尼切夫斯基在监狱里度过了二十多年。

"我们该怎么办?"这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为什么一百多年来,几代俄罗斯人一直在争先恐后地阅读?

《生活教科书》《该怎么办》》

在外国文学史上的今天|卡尔尼谢夫斯基 - "俄罗斯的普罗米修斯"

女主角薇拉和男主角洛霍夫和基尔萨诺夫都来自冷门小家庭。薇拉的父母迫切希望把女儿嫁给有权有钱的人,薇拉很痛苦。家庭教师洛霍夫帮助了薇拉,并与她组建了一个前卫的家庭。婚后他们互相尊重,但分居。薇拉开始靠自己谋生,并成为一名年轻的企业家。

在外国文学史上的今天|卡尔尼谢夫斯基 - "俄罗斯的普罗米修斯"

薇拉 (1971年电影《该怎么办?》)

在外国文学史上的今天|卡尔尼谢夫斯基 - "俄罗斯的普罗米修斯"

Lophoff (1971年電影 What to Do? 》)

洛霍夫的朋友基尔萨诺夫经常来访,并逐渐爱上了薇拉。洛霍夫发现他对薇拉的感情不是真爱,而是朋友基尔萨诺夫和薇拉之间的感情。于是他把自己伪装成自杀,世界就蒸发了。维拉获得了前夫的死亡证明,有资格合法再婚,并正式嫁给了基尔萨诺夫。

在外国文学史上的今天|卡尔尼谢夫斯基 - "俄罗斯的普罗米修斯"

基尔萨诺夫 (1971年电影《该怎么办?》)

书中的关键人物拉赫梅托夫,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积极人物的最高典范,第一位职业革命家安德罗普霍夫等普通"新人"的形象与他相比,就像是宏伟宫殿中的普通房屋。他出身世,但从十几岁起,他就一直在通过劳动、漫游、严格的斯巴达甚至勤劳的僧侣式生活以及繁忙而危险的地下活动来磨练和调节自己,重塑自己,把一切都奉献给养育他的人。人民的需要成为他思想和行动的唯一指南,同时他寻求提高人民的觉悟,这是1860年代和1970年代俄罗斯进步知识分子的共同特征。

在外国文学史上的今天|卡尔尼谢夫斯基 - "俄罗斯的普罗米修斯"

拉赫梅托夫(1971年电影《该怎么办?

拉赫梅托夫最终成为了一名阿瑟尔,让维拉和基尔萨诺夫知道洛普霍夫还活着。Lopkhoff的化名是Beaumont,也娶了Vera的女朋友Cartierina。此后,两个家庭一直和睦相处。

五个"新人"的形象,在Erniszewski的脑海中架起了"理想国度"。

《俄罗斯的普罗米修斯》

1864年,Karniszewski以"国家罪人"的罪名被转移到Usoliye,并在西伯利亚的一个盐场服苦役。然而,地方官员担心卡尔尼谢夫斯基的巨大影响力,要求将他撤职。1866年,他被转移到Nibchu的亚历山大工厂,次年被转移到Akatoy监狱。1871年,经过艰苦的劳动,克尔尼谢夫斯基先生前往维柳斯克继续服刑。1874年,他本应被释放,但他拒绝提交请愿书。在苦难的沉重日子里,Karniszewski从未停止过他的笔。在此期间,他继续撰写政治论文和回忆录,其中最重要的成就是将韦伯的十二卷通史从1884年到1888年从德文翻译出来。1889年,Karniszewski回到了他的家乡萨拉托夫。三个月后,他因病去世。

Karniszewski对他的乌托邦并不后悔,尽管有九人死亡。普列汉诺夫是第一位在俄罗斯和欧洲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他称他为"俄罗斯的普罗米修斯"。

"未来风暴中的年轻舵手"

切尔尼谢夫斯基将俄国革命民主的思想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凭借丰富的著作和高尚的品质,他在俄罗斯人中享有很高的声望,成为俄罗斯进步青年的偶像,为俄国革命运动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切尔尼谢夫斯基是继高贵的革命者之后登上历史舞台的第二代俄国革命战士,是平民知识分子革命最杰出的代表。列宁称赞他为"前方风暴的年轻舵手"。

在外国文学史上的今天|卡尔尼谢夫斯基 - "俄罗斯的普罗米修斯"

欢迎转发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