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场景|"过去的未来主义"与艺术史语境下的未来

记者 王伟

由北京北方展览文化艺术中心和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联合举办的"过去的未来:中国当代艺术的过去与未来"展览近日在北京展览馆开幕。在6月22日的媒体活动预告中,主题展览展出了40位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展览聚焦于几个世纪以来不同世代艺术家对中国历史的重新思考和对中国未来的丰富想象。

"过去的未来主义——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过去与未来"展览以艺术史语境中的"未来主义"为基础,延伸到对中国文化中时间独特概念的讨论。作为整个展览的价值引擎,"过去的未来主义"也开启了2021年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

"未来主义"是一场艺术运动,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的意大利,颂扬工业,机械,技术,力量和速度的魅力。未来主义艺术家的创作兴趣几乎涵盖了所有艺术风格,包括绘画,雕塑,诗歌,戏剧,音乐等。

场景|"过去的未来主义"与艺术史语境下的未来

意大利艺术家安东尼奥·圣埃利亚(Antonio Sant'Elia),他于1914年创作了未来主义画作"新城市的细节"。详细信息)。图片来自网络。

这种快速的运动与其说是对艺术形式的颠覆,不如说是对上世纪初人类未来社会形态的某种愿景和观念。正如画家和雕塑家翁伯特·波基奥尼(Umbert Pochioni,1882-1916)在他1910年的未来主义绘画宣言中所说的那样,"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与过时,盲目,邪恶的博物馆的旧信仰作斗争。我们必须抵制陈旧过时的传统绘画、雕塑和古董,抵制一切在时间流逝中肮脏和腐朽的东西。我们必须有勇气抵抗所有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年轻而新的,伴随着不公正甚至邪恶的旧生活的毁灭。"

今天,"未来主义"是一个历史名词,但实际上它塑造了整个时代的气质。展览试图问:当过去的艺术观念成为现实,而今天的现实甚至领先于艺术的思想时,艺术能否再次扮演先行者的角色?"今天,人类再次面临'百年巨变',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中国和世界未来的样子。而中国人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时空观和历史观,在这篇《策展前言》的最后,我引用了王伟的《兰亭序列》中的一句话,"未来是今天,也是现在。"这意味着未来的人们今天看着我们,就像我们看着过去的人一样。"展览策展人鲍东说。据了解,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以展览形式为突破口,致力于中国艺术的价值推广。"艺术叙事"故事"是"北京当代艺术"的策展单位,作为整个展览的价值引擎,以策展人制度在艺术价值梳理的框架内邀请艺术家及其重要作品参与,为当代艺术的欣赏和收藏,提供一条有价值的认知地图叙事路径。随着"艺术叙事"模块的推出,2021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正式拉开帷幕。今年的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将于8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国家农业展览馆举行,届时将有57家画廊和艺术机构参展。展览"过去的未来主义"将与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合作,打造"艺术之夏,共同的节日"。

场景|"过去的未来主义"与艺术史语境下的未来

黑暗中的北京展览馆

回到过去,未来主义思想主要在意大利起源和发展,但也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20世纪20年代和50年代,艺术运动在前苏联特别壮观,并在同一时期的该国巨型建筑中得到实践和突出。这些建筑往往气势磅礴,高耸入云,对称布局,装饰宏伟,展示了共产主义的革命激情和荣耀。受这一时期苏联建筑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柏林的卡尔马克思街建筑群,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的出版大楼以及波兰首都华沙的华沙科学文化宫也被炮制出来。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随着北京展览馆(原名苏联馆)和上海展览馆(原名中苏友谊大厦)的兴起,这两座新古典主义的苏式建筑在迈向新社会的过程中,表现出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场景|"过去的未来主义"与艺术史语境下的未来

张伟《天上的粉红之城》(上海展览馆,北京展览馆的姊妹建筑在作品中亮相)2021

有了这样的认可,不难发现,本次"过去的未来主义——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过去与未来"展览正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盛夏时节,走过博物馆前巨大的喷泉,伴随着风雾,让人忍不住眯起眼睛,仰望中央楼塔上方的红色五角星尖顶,更让人联想到电影中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那句台词,"四海之内都是兄弟, 五大洲震撼了你,也为你震撼了。"透过两侧18根雕刻柱子的弧形柱廊,走进大厅,拿起关卡,上到2号馆的展区。策展人鲍东表示,看着展览副标题"过去"和"未来",U形展厅的两侧自然而然地分成了两个几乎对称的狭窄展区,"艺术家对过去的重新想象和艺术家对未来的大胆憧憬,就像两条时间隧道,通过粗糙和脱节的现实连接起来。"

"过去",重新构想著名的现代建筑

场景|"过去的未来主义"与艺术史语境下的未来

北京展览馆内的穹顶

U形展厅左侧的展区面向"过去"。展览的第一件作品,王鲁炎的"W型自动手枪D14-03",打破了展览中时间流逝的单向性。王鲁炎是中国概念艺术最早的推动者之一,他曾参加过"星画派",也是"新尺度集团"的重要成员,他的创作始终基于某种矛盾的思维。在这件作品中,手枪中的子弹反向装填并向两个方向发射 - 这构成了我们展览主题的隐喻,该主题面向过去和未来。"包东说。

场景|"过去的未来主义"与艺术史语境下的未来

王鲁艳W双向自动手枪D14-03 2013拉不锈钢136×220×45厘米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艺术

崔杰的《文化宫》指向社会主义的独特建筑——工人俱乐部(又名文化宫)。艺术家重新构想了这座著名的现代建筑:使用两种互补色扰乱了文化宫的结构,仿佛要拆除它——外部的表面是内部的陷阱,外部的结构是外部的,建筑变成了矛盾的。同时,该作品通过留下白色而不是覆盖它来展示金属建筑表面的亮点 - 进一步模糊了建筑应该有的空间感,因此"文化宫"从建筑过渡到雕塑。

场景|"过去的未来主义"与艺术史语境下的未来

翠街文化宫2016彩铅21x29.6cm天线空间

李雨松的凯旋门和水坝的社会主义美学建造了一座意识形态上的"奇异建筑"。《大坝》中出现的高耸的大坝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的一座标志性建筑,艺术家将古典浮雕建筑的风格融入大坝的绘画中,用红玉米取代了大坝上飘扬的旗帜。在凯旋门,除了装饰着起重设备、船舶、发射塔等代表工业建筑的典型元素外,整个"凯旋门"愿景为火力发电厂的烟雾和正在建设中的高层塔楼,前景基地矗立着一辆"解放"牌卡车,在移动之间,历史感呼啸而过。还值得一提的是,放置在凯旋门中心的数字"1968",恰好是艺术家出生的那一年,似乎包含了李玉松对历史和个性的双重致敬。

场景|"过去的未来主义"与艺术史语境下的未来

凯旋门,2010年,布面油画,200幅×200厘米的画作,以感谢艺术家和非凡的艺术空间

艺术家刘的作品最初被称为阳台,是由65个半导体无线电组成的设备,乍一看看起来像旋转雷达或在外太空运行的卫星。这件作品被放置在户外,以追溯对短波和独特杂音的集体记忆,"在北京展览馆的房间里,建筑本身太强而无法播放沙子的声音,这不再是来自广播电台,而是来自宇宙的背景辐射。"包东解释道。

场景|"过去的未来主义"与艺术史语境下的未来

刘展阳台2018装置268x100x268cm偏置画廊

场景|"过去的未来主义"与艺术史语境下的未来

吴鱼池向西前往|猪刚玉 2020 木炭素描 38.9×54.6 cm 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艺术

在这个展区,最年长和最年轻的艺术家的作品彼此相邻。漫画大师张光宇(1900-1965)和零后的小画家吴玉池,历经百年,畅谈西方的"传说"。抗日战争期间,张光玉住在后方,用刷子作为武器揭露重庆国民政府官僚的腐败行为,完成于1945年,新彩色漫画书《西游记》的故事是其中的典范之一。这套漫画书的风格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老上海的月刊和香烟标签画,一共10次,每次6次用文字描述。内容与章节小说相似,有神话讽刺当时的社会。在剧集的最后一幕《花山是现代化的》中,"孩子们"的太阳行者不再住在水幕洞里,而是在结构主义住宅楼的窗户里露出微笑。

场景|"过去的未来主义"与艺术史语境下的未来

张光宇,《西游记》第七章第6页

人类的"未来"和人类的"明天"将是什么?

穿过艺术家徐宏祥用一幅20米长的画作建造的走廊,游客可以来到对面的"未来隧道"。鲍东说,他一直在找个地方展示这块巨大的铝板作品,北展厅的高调展示空间刚好满足了他的心愿。"工业预制铝,如钢铁和水泥,是最常见的建筑材料,中国现在占全球铝产量的90%。艺术家们在铝材上呈现了大量的工业生产场景和热闹的人群,讲述了当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尤其是城乡融合部的人文场景。"

场景|"过去的未来主义"与艺术史语境下的未来

徐鸿祥,"一生"2019-2021铝板,马克笔,油彩,亚克力艺术凯旋画廊

"未来"展区的第一件作品是艺术家刘芳的《作品》,这大概最像是展中原版的意大利未来主义,聚焦运动,强调观众可以环顾一件作品。它分割了芭蕾舞的动作,可以360度旋转观看。刘芳也是天津面部造型艺术的非遗传传承者,我希望将她的"传统"身份引入这个面向未来的展览中。"包东说。

场景|"过去的未来主义"与艺术史语境下的未来

刘芳的"作品"2021 雕塑 80×80×80 (h) cm 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 艺术

从蒋志坚的外星景观和高磊的月球土壤标本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对遥远"外域"的野心和探索。其中,艺术家江志的四幅微喷作品《命中注定的东西》就是利用铁屑在磁力作用下,自然形成外星矿物状晶体,再利用放大技术放大。"我特意选择了两块蓝紫色和红橙色(彩色),因为光谱是宇宙光谱两端的紫外线和红外线。"包东说。高磊的作品《登月:万物的印记》就是要吃掉地球上其余常见的物体,比如吃掉剩下的鸭头、玉米棒、圆锥和水龙头在高处模仿月亮,"月亮是真空的,这些物体在月球上不会腐烂和生锈,变成纪念碑以'圣物'的形式占据月亮桌。"

场景|"过去的未来主义"与艺术史语境下的未来

高磊登月:一切的标志2020高强度混凝土空白空间

加密的艺术是一种通过区块链传播并通过NFT(非同质令牌)分发的艺术形式。在本次展览中,刘家英的"赤锦美术馆"就是这种前沿形式的加密艺术。"Chijin"是一个建立在Cryptovoxels中的区块链虚拟艺术空间,2020年上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人们的外出受到限制,这造就了虚拟世界的繁荣,人们开始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虚拟世界。在这里,人们可以使用数字货币买卖土地,举办派对,拍卖和展示艺术品。2020年上半年,刘女士在Cryptovoxels上购买了土地,并建造了Red Gold虚拟空间,将社区建设者聚集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多人,不断变化的虚拟空间。

场景|"过去的未来主义"与艺术史语境下的未来

刘家盈驰进美术馆2020 CV建筑视频5'00''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艺术

人类的"明天"会是什么样子?或许可以一睹曹飞的《人民之城》和范文南的《中国2098》。范文南出生于199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主修游戏设计,现从事字节跳动工作。去年秋天,这位艺术家在网上发布了他的个人作品"中国2098",想象着他100岁时中国和世界的样子,在"1960年代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的形象下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景观。这样一套传统农耕文明,辅之以现代重工业、"基础设施狂人"聚餐,新浪微博已经突破了数亿的阅读量。仔细看看范文南的作品,不难回想起几年前国内重工业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影片中闪现出"千万条道路,安全第一",口号的滑稽意味不一样,"中国2098"在巨大的机械幕墙或横梁上挂着标语,充满了对过去的回顾和致敬, 如"知清境新村"。并在一个"及时质量完成落户工程"的脚手架上,一行红白相间的口号"人人都有房子住,住进去",进而看到当前房地产行业治理主张的思考有一定的延续。

场景|"过去的未来主义"与艺术史语境下的未来

东水西介绍,2020年,数码印刷品,可变尺寸

在策展人看来,这些或经典或全新的作品,不仅呈现了当代艺术中未来的形象、想象和叙事,更展现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时期和2021年的未来展望,也反映了属于中国生活的历史观: 现在和现在。参观完展览后,沿着2号馆的大理石楼梯走上台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言"艺术来自生活,也高于生活",在楼梯对面的墙上刻有中文、俄文和英文三个大字。是的,无论艺术家对未来的想象和想法是一厢情愿还是一句话,艺术和生活的看法总是相互排斥的。

场景|"过去的未来主义"与艺术史语境下的未来

北京展厅标语 摄影 王伟

展览将持续至8月31日。

负责编辑:陈露西

校对:刘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