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偉
由北京北方展覽文化藝術中心和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聯合舉辦的"過去的未來:中國當代藝術的過去與未來"展覽近日在北京展覽館開幕。在6月22日的媒體活動預告中,主題展覽展出了40位藝術家的代表作品。展覽聚焦于幾個世紀以來不同世代藝術家對中國曆史的重新思考和對中國未來的豐富想象。
"過去的未來主義——中國當代藝術中的過去與未來"展覽以藝術史語境中的"未來主義"為基礎,延伸到對中國文化中時間獨特概念的讨論。作為整個展覽的價值引擎,"過去的未來主義"也開啟了2021年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
"未來主義"是一場藝術運動,起源于二十世紀初的意大利,頌揚工業,機械,技術,力量和速度的魅力。未來主義藝術家的創作興趣幾乎涵蓋了所有藝術風格,包括繪畫,雕塑,詩歌,戲劇,音樂等。

意大利藝術家安東尼奧·聖埃利亞(Antonio Sant'Elia),他于1914年創作了未來主義畫作"新城市的細節"。詳細資訊)。圖檔來自網絡。
這種快速的運動與其說是對藝術形式的颠覆,不如說是對上世紀初人類未來社會形态的某種願景和觀念。正如畫家和雕塑家翁伯特·波基奧尼(Umbert Pochioni,1882-1916)在他1910年的未來主義繪畫宣言中所說的那樣,"我們将盡最大努力與過時,盲目,邪惡的博物館的舊信仰作鬥争。我們必須抵制陳舊過時的傳統繪畫、雕塑和古董,抵制一切在時間流逝中肮髒和腐朽的東西。我們必須有勇氣抵抗所有的精神。這種精神是年輕而新的,伴随着不公正甚至邪惡的舊生活的毀滅。"
今天,"未來主義"是一個曆史名詞,但實際上它塑造了整個時代的氣質。展覽試圖問:當過去的藝術觀念成為現實,而今天的現實甚至領先于藝術的思想時,藝術能否再次扮演先行者的角色?"今天,人類再次面臨'百年巨變',我們需要重新思考中國和世界未來的樣子。而中國人已經有了一套自己的時空觀和曆史觀,在這篇《策展前言》的最後,我引用了王偉的《蘭亭序列》中的一句話,"未來是今天,也是現在。"這意味着未來的人們今天看着我們,就像我們看着過去的人一樣。"展覽策展人鮑東說。據了解,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以展覽形式為突破口,緻力于中國藝術的價值推廣。"藝術叙事"故事"是"北京當代藝術"的策展機關,作為整個展覽的價值引擎,以策展人制度在藝術價值梳理的架構内邀請藝術家及其重要作品參與,為當代藝術的欣賞和收藏,提供一條有價值的認知地圖叙事路徑。随着"藝術叙事"子產品的推出,2021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正式拉開帷幕。今年的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将于8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國家農業展覽館舉行,屆時将有57家畫廊和藝術機構參展。展覽"過去的未來主義"将與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合作,打造"藝術之夏,共同的節日"。
黑暗中的北京展覽館
回到過去,未來主義思想主要在意大利起源和發展,但也對其他國家産生了很大的影響。在20世紀20年代和50年代,藝術運動在前蘇聯特别壯觀,并在同一時期的該國巨型建築中得到實踐和突出。這些建築往往氣勢磅礴,高聳入雲,對稱布局,裝飾宏偉,展示了共産主義的革命激情和榮耀。受這一時期蘇聯建築的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東柏林的卡爾馬克思街建築群,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的出版大樓以及波蘭首都華沙的華沙科學文化宮也被炮制出來。在20世紀50年代的中國,随着北京展覽館(原名蘇聯館)和上海展覽館(原名中蘇友誼大廈)的興起,這兩座新古典主義的蘇式建築在邁向新社會的過程中,表現出對"未來"的憧憬和向往。
張偉《天上的粉紅之城》(上海展覽館,北京展覽館的姊妹建築在作品中亮相)2021
有了這樣的認可,不難發現,本次"過去的未來主義——中國當代藝術中的過去與未來"展覽正在北京展覽館舉行。盛夏時節,走過博物館前巨大的噴泉,伴随着風霧,讓人忍不住眯起眼睛,仰望中央樓塔上方的紅色五角星尖頂,更讓人聯想到電影中的《陽光燦爛的日子》中的那句台詞,"四海之内都是兄弟, 五大洲震撼了你,也為你震撼了。"透過兩側18根雕刻柱子的弧形柱廊,走進大廳,拿起關卡,上到2号館的展區。策展人鮑東表示,看着展覽副标題"過去"和"未來",U形展廳的兩側自然而然地分成了兩個幾乎對稱的狹窄展區,"藝術家對過去的重新想象和藝術家對未來的大膽憧憬,就像兩條時間隧道,通過粗糙和脫節的現實連接配接起來。"
"過去",重新構想著名的現代建築
北京展覽館内的穹頂
U形展廳左側的展區面向"過去"。展覽的第一件作品,王魯炎的"W型自動手槍D14-03",打破了展覽中時間流逝的單向性。王魯炎是中國概念藝術最早的推動者之一,他曾參加過"星畫派",也是"新尺度集團"的重要成員,他的創作始終基于某種沖突的思維。在這件作品中,手槍中的子彈反向裝填并向兩個方向發射 - 這構成了我們展覽主題的隐喻,該主題面向過去和未來。"包東說。
王魯豔W雙向自動手槍D14-03 2013拉不鏽鋼136×220×45厘米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藝術
崔傑的《文化宮》指向社會主義的獨特建築——勞工俱樂部(又名文化宮)。藝術家重新構想了這座著名的現代建築:使用兩種互補色擾亂了文化宮的結構,仿佛要拆除它——外部的表面是内部的陷阱,外部的結構是外部的,建築變成了沖突的。同時,該作品通過留下白色而不是覆寫它來展示金屬建築表面的亮點 - 進一步模糊了建築應該有的空間感,是以"文化宮"從建築過渡到雕塑。
翠街文化宮2016彩鉛21x29.6cm天線空間
李雨松的凱旋門和水壩的社會主義美學建造了一座意識形态上的"奇異建築"。《大壩》中出現的高聳的大壩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主義工業化程序中的一座标志性建築,藝術家将古典浮雕建築的風格融入大壩的繪畫中,用紅玉米取代了大壩上飄揚的旗幟。在凱旋門,除了裝飾着起重裝置、船舶、發射塔等代表工業建築的典型元素外,整個"凱旋門"願景為火力發電廠的煙霧和正在建設中的高層大廈,前景基地矗立着一輛"解放"牌卡車,在移動之間,曆史感呼嘯而過。還值得一提的是,放置在凱旋門中心的數字"1968",恰好是藝術家出生的那一年,似乎包含了李玉松對曆史和個性的雙重緻敬。
凱旋門,2010年,布面油畫,200幅×200厘米的畫作,以感謝藝術家和非凡的藝術空間
藝術家劉的作品最初被稱為陽台,是由65個半導體無線電組成的裝置,乍一看看起來像旋轉雷達或在外太空運作的衛星。這件作品被放置在戶外,以追溯對短波和獨特雜音的集體記憶,"在北京展覽館的房間裡,建築本身太強而無法播放沙子的聲音,這不再是來自廣播電台,而是來自宇宙的背景輻射。"包東解釋道。
劉展陽台2018裝置268x100x268cm偏置畫廊
吳魚池向西前往|豬剛玉 2020 木炭素描 38.9×54.6 cm 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藝術
在這個展區,最年長和最年輕的藝術家的作品彼此相鄰。漫畫大師張光宇(1900-1965)和零後的小畫家吳玉池,曆經百年,暢談西方的"傳說"。抗日戰争期間,張光玉住在後方,用刷子作為武器揭露重慶國民政府官僚的腐敗行為,完成于1945年,新彩色漫畫書《西遊記》的故事是其中的典範之一。這套漫畫書的風格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老上海的月刊和香煙标簽畫,一共10次,每次6次用文字描述。内容與章節小說相似,有神話諷刺當時的社會。在劇集的最後一幕《花山是現代化的》中,"孩子們"的太陽行者不再住在水幕洞裡,而是在結構主義住宅樓的窗戶裡露出微笑。
張光宇,《西遊記》第七章第6頁
人類的"未來"和人類的"明天"将是什麼?
穿過藝術家徐宏祥用一幅20米長的畫作建造的走廊,遊客可以來到對面的"未來隧道"。鮑東說,他一直在找個地方展示這塊巨大的鋁闆作品,北展廳的高調展示空間剛好滿足了他的心願。"工業預制鋁,如鋼鐵和水泥,是最常見的建築材料,中國現在占全球鋁産量的90%。藝術家們在鋁材上呈現了大量的工業生産場景和熱鬧的人群,講述了當今中國的城市化程序,尤其是城鄉融合部的人文場景。"
徐鴻祥,"一生"2019-2021鋁闆,馬克筆,油彩,亞克力藝術凱旋畫廊
"未來"展區的第一件作品是藝術家劉芳的《作品》,這大概最像是展中原版的意大利未來主義,聚焦運動,強調觀衆可以環顧一件作品。它分割了芭蕾舞的動作,可以360度旋轉觀看。劉芳也是天津面部造型藝術的非遺傳傳承者,我希望将她的"傳統"身份引入這個面向未來的展覽中。"包東說。
劉芳的"作品"2021 雕塑 80×80×80 (h) cm 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 藝術
從蔣志堅的外星景觀和高磊的月球土壤标本中,我們可以看到人類對遙遠"外域"的野心和探索。其中,藝術家江志的四幅微噴作品《命中注定的東西》就是利用鐵屑在磁力作用下,自然形成外星礦物狀晶體,再利用放大技術放大。"我特意選擇了兩塊藍紫色和紅橙色(彩色),因為光譜是宇宙光譜兩端的紫外線和紅外線。"包東說。高磊的作品《登月:萬物的印記》就是要吃掉地球上其餘常見的物體,比如吃掉剩下的鴨頭、玉米棒、圓錐和水龍頭在高處模仿月亮,"月亮是真空的,這些物體在月球上不會腐爛和生鏽,變成紀念碑以'聖物'的形式占據月亮桌。"
高磊登月:一切的标志2020高強度混凝土空白空間
加密的藝術是一種通過區塊鍊傳播并通過NFT(非同質令牌)分發的藝術形式。在本次展覽中,劉家英的"赤錦美術館"就是這種前沿形式的加密藝術。"Chijin"是一個建立在Cryptovoxels中的區塊鍊虛拟藝術空間,2020年上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人們的外出受到限制,這造就了虛拟世界的繁榮,人們開始利用區塊鍊技術建構虛拟世界。在這裡,人們可以使用數字貨币買賣土地,舉辦派對,拍賣和展示藝術品。2020年上半年,劉女士在Cryptovoxels上購買了土地,并建造了Red Gold虛拟空間,将社群建設者聚集在一起,使其成為一個多人,不斷變化的虛拟空間。
劉家盈馳進美術館2020 CV建築視訊5'00''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藝術
人類的"明天"會是什麼樣子?或許可以一睹曹飛的《人民之城》和範文南的《中國2098》。範文南出生于1998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主修遊戲設計,現從事位元組跳動工作。去年秋天,這位藝術家在網上釋出了他的個人作品"中國2098",想象着他100歲時中國和世界的樣子,在"1960年代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的形象下創造了一個令人驚歎的景觀。這樣一套傳統農耕文明,輔之以現代重工業、"基礎設施狂人"聚餐,新浪微網誌已經突破了數億的閱讀量。仔細看看範文南的作品,不難回想起幾年前國内重工業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影片中閃現出"千萬條道路,安全第一",口号的滑稽意味不一樣,"中國2098"在巨大的機械幕牆或橫梁上挂着智語,充滿了對過去的回顧和緻敬, 如"知清境新村"。并在一個"及時品質完成落戶工程"的腳手架上,一行紅白相間的口号"人人都有房子住,住進去",進而看到目前房地産行業治理主張的思考有一定的延續。
東水西介紹,2020年,數位印刷品,可變尺寸
在策展人看來,這些或經典或全新的作品,不僅呈現了當代藝術中未來的形象、想象和叙事,更展現了中國近百年的曆史時期和2021年的未來展望,也反映了屬于中國生活的曆史觀: 現在和現在。參觀完展覽後,沿着2号館的大理石樓梯走上台階,車爾尼雪夫斯基的名言"藝術來自生活,也高于生活",在樓梯對面的牆上刻有中文、俄文和英文三個大字。是的,無論藝術家對未來的想象和想法是一廂情願還是一句話,藝術和生活的看法總是互相排斥的。
北京展廳智語 攝影 王偉
展覽将持續至8月31日。
負責編輯:陳露西
校對: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