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四军淞沪支队:建军于上海浦东,最终发展为第20军第178团

1944年8月,数十名日军离开了上海周浦,然后前往新场去清剿当地的抗日武装。这股鬼子极其骄横,而且无恶不作,一路上不知道祸害了多少村民。不过,途经朱家店的时候,密集的弹雨突然淹没了这支队伍。最终,共有34名日军一命呜呼。至于本文,我要重点介绍下这些日本鬼子的克星—新四军浦东支队!

新四军淞沪支队:建军于上海浦东,最终发展为第20军第178团

提到新四军浦东支队,首先要从江苏常州人朱亚民开始说起。朱亚民,他于1916年出生于江苏常州。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到15岁就来到了上海,然后一直在一家印刷厂做工。1936年,他来到了香港,随后一直积极参加由我党组织的一些工人运动。1938年,他因表现突出光荣入党。1940年5月,他受我党派遣回到了上海浦东。

此时的上海,早已全境沦陷。日军占据着上海市区和郊区的一些城镇,伪军占据着农村地区的一些中小集镇。隶属于军委会军统局的忠义救国军,主要分布在浦东沿海地区。日伪顽犬牙交错,而且,日军还构筑了上百公里长的竹篱笆,一直严密管控着浦东地区。因此,由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要想在浦东立足,实在是极其艰难。

新四军淞沪支队:建军于上海浦东,最终发展为第20军第178团

1940年,我党在浦东已经组建了一些抗日武装,主要包括以连柏生为首的第三战区淞沪游击队第5支队,还有以朱人俊为首的伪第13师一部。这两支部队都有数百人,而且都以上海人为主。其中,连柏生的第5支队下辖多个大队,朱亚民因作战勇敢,所以很快升任为第一大队政治指导员,不久改为第五大队副大队长。

1942年,由我党领导的这些抗日武装大多南渡杭州湾,去浙东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据统计,南下大军共有近千人,只有少数指战员继续留在浦东,继续坚持抗日斗争。这既是抗日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应对日伪军的重兵围剿,尽可能地保存部分抗日力量。朱亚民虽有万般不舍,但是他作为一名党员,还是执行了南下的命令。

新四军淞沪支队:建军于上海浦东,最终发展为第20军第178团

同年9月,考虑到浦东急缺抗日武装,浙东区党委将朱亚民派回了浦东。他率领一支只有12名指战员的短枪队,沿用第5支队的番号,重新在浦东坚持游击战争。听说他回来了,当地百姓都特别高兴,纷纷加入了这支英雄部队。到了年底,新第5支队已经发展到30多人。但是由于敌众我寡,这支队伍只能分散栖居于田野中。

浦东大团有个恶霸,他名叫韩鸿生。他各种讨好日本人,并且因此出任为当地的伪维持会会长。此人民愤极大,所以朱亚民决定率先向他开刀。一天晚上,朱亚民派出了一支小分队。这些战士化装成伪“清乡”人员,大摇大摆地闯进了这个汉奸的家中。他们挟持了韩鸿生,然后趁乱击毙了他。从此,新第5支队威震整个浦东。

新四军淞沪支队:建军于上海浦东,最终发展为第20军第178团

1943年初,新第5支队在浦东鹤沙一次就击毙了13名罪大恶极的汉奸和恶霸。他们在当地百姓的配合下,神出鬼没于浦东的港湾、河道、田野之间,屡屡伏击或者偷袭日伪军的小股部队。一天晚上,朱亚民带着几十名战士突袭了驻扎在浦东新场的一支伪军中队。我军兵不血刃,不到半天时间就活捉了近百名正在睡觉的伪军。

到了1944年,这支部队已经发展到近200人,加上周边的一些地方部队,全军已经扩至300余人。这支队伍先是被命名为新四军浦东支队,又在1944年11月被改编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淞沪支队。这个支队由朱亚民担任支队长,姜杰和陈伟达先后担任过支队政委,曾平担任过支队政治处主任,张席珍任过副支队长兼参谋长。

新四军淞沪支队:建军于上海浦东,最终发展为第20军第178团

1944年8月,朱亚民率部发动了朱家店伏击战。在这场战斗中,约有50名日军途经朱家店(现在的浦东新区六灶镇会龙村)去新场清剿当地的抗日武装。在朱家店以南的一座石桥附近,这股鬼子遭到了我军上百人的伏击。密集的弹雨很快淹没了这群禽兽,最终,我军一共打死了34名日军。至于日军,只有十几个人逃了出去。

日军自从占领浦东以来,一直趾高气扬,不可一世,他们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大的打击。因此朱家店一战,对日伪军震动很大。从此,日军再也不敢派出小部队下乡扫荡,一些伪军也主动向我军示好。这一战,打出了新四军淞沪支队的赫赫威名。建国以后,总参谋部和军事科学院将这个优秀“进攻战例”写进了教材。

新四军淞沪支队:建军于上海浦东,最终发展为第20军第178团

1945年1月,一架美机在浦东轰炸日军的时候不幸被日军击落了,美国飞行员托勒特跳伞后落在了周浦附近。朱亚民闻讯以后,立刻指挥短枪队将他救了出来。随后,我军历经艰险和曲折,终于将他送到浙东抗日根据地。最终,他安全回到了大后方基地。几十年后上映的电影《一个美国飞行员》,就是以该事件为原型拍摄。

到了抗战结束前,新四军淞沪支队已经由三个主力中队扩编为三个主力大队。1945年上半年,朱亚民和陈伟达率领这个支队的主力部队杀入了浦西。副支队长张席珍等人率领部分指战员,继续在浦东坚持游击战争。抗战结束以后,淞沪支队已经发展到了1000多人。同年10月,这支队伍和新四军浙东纵队的其他部队胜利会师。

新四军淞沪支队:建军于上海浦东,最终发展为第20军第178团

会师以后,新四军淞沪支队被改编为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二纵队(原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一支队。1945年11月,原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一路北上,接着来到了华中解放区。在苏北的涟水,原新四军浙东纵队被改编为新四军津浦前线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三旅。其第一支队和第五支队被合编为第三旅第七团,由谢忠良任团长。

部队北上以前,朱亚民因伤离开了部队,副手张席珍升为第一支队支队长。同时,陈伟达任支队政委,舒予望任副支队长,陈长胜任参谋长,顾复生任政治处主任。据统计,新四军淞沪支队在抗战期间一共歼灭了不下1500名日伪军。同时,其自身也损失了几百名指战员。被改编为第七团以前,该部已经发展到1300人以上。

新四军淞沪支队:建军于上海浦东,最终发展为第20军第178团

这支部队在涟水被改编为新四军第一纵队第三旅第七团,由谢忠良担任团长,邱相田担任政委,张席珍担任副团长,顾复生担任副政委,曾阿缪担任参谋长,汪志华担任政治处主任。至于这支部队的创始人朱亚民,非常遗憾的是,他在伤愈以后一直未能回到自己的老部队。姜杰和陈伟达等人,他们也相继离开了自己的老部队。

在解放战争中,第七团先后参加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这支部队南征北战,立功无数。1949年,以叶飞为司令员的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被改编为第三野战军第20军。原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被改编为第20军第60师,原新四军淞沪支队被改为第20军第60师第178团。

新四军淞沪支队:建军于上海浦东,最终发展为第20军第178团

朱亚民

1950年,这支部队在军长张翼翔、师长彭飞、团长王荣桂的率领下,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178团在长津湖战役中拼死堵住了一千多名美军,经过十几天的激战,这个英雄团已经损失过半,可战斗人员仅剩下了5个步兵连。但是,该部仍在奋力追歼逃敌。这个团在第五次战役中,以一个火箭筒连一战就击毁了20多辆坦克。

在抗美援朝中,第178团战功赫赫,涌现出了大批战斗英雄和烈士,例如:战士程九龄,他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了“孤胆英雄”称号;班长任玉祥,他壮烈牺牲,荣立一等功、获得了二级模范称号;第二营营长陶妙根,他在第五次战役第三阶段的华川阻击战中壮烈牺牲;战士潘泽民,他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了“反战车英雄”称号……

新四军淞沪支队:建军于上海浦东,最终发展为第20军第178团

陈伟达

1952年,第178团离开朝鲜战场,然后回到了国内。1955年,这支部队参加了著名的一江山岛战役。第178团的全体指战员和第180团的一个营,它们作为这场战役的主力,均表现顽强。在海军和空军等兄弟部队的配合下,这两支部队不到半天时间就解放了一江山岛,歼敌1000多人。 主席赞曰:一江山岛登陆战,打得很好!

战后,这支部队长期驻扎在浙江境内。1975年,第20军第60师第178团移防河南,驻扎在信阳的明港。后来,这支部队被编入了我军的一个数字化机步旅。截至目前,我们可以从第83集团军某合成旅找到这支部队的一些余脉。新四军浦东支队-新四军淞沪支队,它们虽然都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其功勋和威名将永垂不朽!

新四军淞沪支队:建军于上海浦东,最终发展为第20军第178团

谢忠良

据统计,新四军浦东支队/淞沪支队和其衍生部队,在建国以后出了许多开国功臣。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朱亚民,未授衔,原苏州市市长;姜杰,未授衔,原上海市老闸区区长;陈伟达,未授衔,原中央政法委副书记;邱相田,开国少将,原装甲兵副政委兼任政治部主任;谢忠良,1961年晋升为少将,原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

还有:顾复生,未授衔,原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毛张苗,中校军衔,原第20军第60师师长;戚庆连,开国上校,原浙江省军区温州军分区司令;杨明德,原中国科学器材公司总经理;张锡祚,上校军衔,原第29军第86师政委;曾阿缪,开国大校,原福建省军区南平军分区副司令;汪志华,大校军衔,原国防科委后勤部副政委……

新四军淞沪支队:建军于上海浦东,最终发展为第20军第178团

邱相田

由于篇幅有限,我暂且只列举其中的部分烈士:张席珍,原新四军淞沪支队副支队长、支队长;曾平,原新四军淞沪支队政治处主任;徐学文,原新四军淞沪支队某部中队长;徐黎,原新四军淞沪支队某部中队长;陶妙根,原新四军淞沪支队老兵、志愿军第178团二营营长;蔡金松,原新四军淞沪支队战士,牺牲于1945年……

本文主要参考了以下资料:我与浦东抗日游击战:忆淞沪支队逐鹿浦江两岸(朱亚民)、上海地方志、二十军军史、叶飞回忆录、浙东抗日根据地史、浦东抗日游击队始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战史、谭启龙回忆录、解放一江山岛胜利四十周年纪念集、战斗在大上海的近郊一忆新四军淞沪支队……如有纰漏,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