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音乐百科】被逼出来的序曲:罗西尼《奥赛罗》

作者:音乐无界
【音乐百科】被逼出来的序曲:罗西尼《奥赛罗》

没有比急迫的需要更能激发灵感了。

抄谱员等着要,经理急着扯头发,对于创作是最大的帮助

——罗西尼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奥赛罗》创作于1601年。仅仅从剧情来看,它绝对是难得的好剧:它把爱情与嫉妒、亲信与背叛、异族通婚等主题完美融合。再加上名家手笔,1604年11月1日伦敦首演时,万人空巷。

戏剧的成功和多年来积累的好口碑,使得剧院萌发了将它改成歌剧的想法。为此相关负责人找到了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邀请他完成这项艰巨任务。

罗西尼是19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三杰之一,他的歌剧大多都受到音乐界和观众的广大好评。剧院之所以邀请他自是明智之举,当然罗西尼自己也对这部作品表达了强烈的热情。

【音乐百科】被逼出来的序曲:罗西尼《奥赛罗》

关于对莎翁名著《奥赛罗》的改编,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只是罗西尼所生活的那个年代是整个欧洲封建复辟的时代,为了生存他不得不迎合统治阶级和贵族们的口味,写大量的充满宫廷艺术趣味的歌剧,反而很少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愿望来创作。如今机会自动叩门,岂有放弃之理?

当然,天赋异禀的作曲家也有他的毛病,罗西尼的缺点就是有严重的拖延症,不到最后绝不埋头苦干,他甚至说作曲必须“急中生智”。

创作《奥赛罗》也是这样,歌剧就要公演的前一天,序曲还没创作呢!把剧院经理人急的火烧眉毛,不得施此下策:他把罗西尼关起来,说序曲不写出,不许离开……

不幸中的万幸,赶在公演之前,罗西尼如约将《奥赛罗》序曲完成,这次让大家松一口气。

后来,那不勒斯的一份报纸曾刊登过罗西尼答复听众的公开信,信中一位先生问到,“我有一个侄子想成为一个真正的音乐家,但他不知道怎样给他的歌剧写序曲。罗西尼先生,您的建设是什么呢?”

令人咋舌的回复来了:

“在上演我的歌剧时,所有的意大利经理都是三十几岁就秃顶了,他们都是因为催稿催的太紧,把自己急成了这幅模样。我在写《奥赛罗》序曲时,就被剧院老板锁在一家旅馆的小屋里,每天只给一盘通心粉,上面连根蔬菜都没有。这是个最秃头,最狠心的老板,他甚至威胁我说:如果不把序曲的最后一个音符写完,就别想出这个屋。

他还找人在我旁边盯着,每当我写好一页,就把稿子从窗户丢出去,递给抄谱人;如果我写不完就把我从窗户中扔出去。所以,可以让您的侄子也试试这个办法:把他关起来,让他闻到鹅肝大馅饼诱人的味道却不给他吃…”

【音乐百科】被逼出来的序曲:罗西尼《奥赛罗》

罗西尼和威尔第都以莎士比亚的名剧《奥赛罗》创作了同名歌剧,但剧本不一样,必须看到的是,在罗西尼笔下这部悲剧作品甚至有了诙谐的色彩,这就是罗西尼的独到之处,他削弱了莎士比亚原作中的悲剧色彩,奥赛罗的副官伊阿古也变得不那么狰狞狠毒了,也许生活中还想来几段人们内心渴求的皆大欢喜,阳光明媚的场景吧。威尔第《奥赛罗》中那首著名的“杨柳之歌”,在罗西尼的创作中称为“她坐在杨柳树下”,完全可以与威尔第的这首名曲相媲美。罗西尼的《奥赛罗》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地处于下风,但是它为威尔第的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却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