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接地气、亲民的董明珠,真实的她判若云泥?梦想和金钱的抉择高高在上的共情,不识人间疾苦梦想和金钱的较量结语

近日,董明珠在参加节目《杨澜访谈录》时表示:

“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艰苦,找工作把钱放第一位。”

这样的观点一出,当即引起了热议,很多人表示:大学生初入职场根本没有钱,找工作不是为了钱,那是为了什么?一时间,因为一句话的董明珠翻车了,处在了舆论中心,成为不少人抨击的对象。

接地气、亲民的董明珠,真实的她判若云泥?梦想和金钱的抉择高高在上的共情,不识人间疾苦梦想和金钱的较量结语

那么,为何以董明珠为代表的老板们为什么总在宣传这个观念?而这句话,又到底正确与否呢?

在综艺节目《初入职场的我们》中,董明珠既是一个行事果断的老板,要求严格,同时也非常关心员工,希望能够尽自己所能,给员工争取到更好的福利,给人更多的印象是接地气、亲民。

接地气、亲民的董明珠,真实的她判若云泥?梦想和金钱的抉择高高在上的共情,不识人间疾苦梦想和金钱的较量结语

我们看到节目中的她,对员工的生活管得很宽。董明珠的观点是,不管是大企业或是小作坊,都应该从“小事”抓起,只有把小事管好,大事上才不会出问题。

具体表现为,董明珠跟实习生接触的过程中,既有作为老板的精明睿智有原则,也可以有关爱职场新人的慈母般心肠。

接地气、亲民的董明珠,真实的她判若云泥?梦想和金钱的抉择高高在上的共情,不识人间疾苦梦想和金钱的较量结语

在面试过程中,对于被淘汰的人,她没有冷直接冰冷冷地拒绝,而是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合适的建议。当实习生提议让老板在电梯里跳舞后,董明珠没有极力否决他们幼稚的方案,而是顺着他们的思路,慢慢引导,挖掘他们的潜力,进而帮助选手发挥超常的实力。

除此之外,董明珠还非常关心选手的日常生活。比如他们上下班途中的出行问题、餐食补贴、社保等,看起来十分暖心。殊不知,高高在上的共情,只能感动片刻。生活在现实中的员工,终究会被金钱打败。

接地气、亲民的董明珠,真实的她判若云泥?梦想和金钱的抉择高高在上的共情,不识人间疾苦梦想和金钱的较量结语

相比通过工作得来的薪酬来说,其他的都只能算是小恩小惠,不切实际。想象一下,一家月薪7000元、不包吃喝的公司和一家月薪5000元、福利多的公司,员工更会倾向于哪家呢?

当董明珠用恨铁不成钢的讽刺意味说出“年轻人把钱放在工作第一位”时,我们就知道她的所有关怀,其实都出于表面,并未真正了解底层员工的心酸。

接地气、亲民的董明珠,真实的她判若云泥?梦想和金钱的抉择高高在上的共情,不识人间疾苦梦想和金钱的较量结语

她从底层走上来的不假,可从1994年就开始往上走,一鼓作气地站上高层位置。习惯了巅峰生活,吃喝不愁的董明珠,和我们之间隔着时代的代沟,哪里懂当代年轻人的痛苦。用高高在上的态度去要求现在的年轻人,总让人觉得不切实际。同时,也因为这一句话暴露了资本家的本性。

就算是努力工作,也“房贷”“车贷”还不起,连过上最简单的生活都遥遥无期。一个连现在苦难日子走过不来的人,即便未来再美好,也只是个看不到希望的梦。赶驴都知道给前边放个稻草,何况是人?

接地气、亲民的董明珠,真实的她判若云泥?梦想和金钱的抉择高高在上的共情,不识人间疾苦梦想和金钱的较量结语

上层看到下层的疾苦永远是片面的,高高在上的共情,总是带着不识人间疾苦之感。

这句话的本质其实是梦想和金钱的对立问题。资本家认为梦想至上,打工者却认为金钱至上,以此产生就业分歧。

接地气、亲民的董明珠,真实的她判若云泥?梦想和金钱的抉择高高在上的共情,不识人间疾苦梦想和金钱的较量结语

前几天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有一个求职投了一家财务岗,招聘信息上标明的薪资是4000元以上。但是后面加了老板联系方式,简单聊了几句,才知道试用期只有2500,合格了才能拿到4000。然后跟老板说明情况之后,老板回了一句话:员工应该先为公司创造价值,之后才能谈薪水的问题。

“钱与理想”已经成为了职场上常见的话题,这种争论出现的原因就是员工与老板之间对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的不同认知。

接地气、亲民的董明珠,真实的她判若云泥?梦想和金钱的抉择高高在上的共情,不识人间疾苦梦想和金钱的较量结语

员工作为打工者,肯定首先更注重注重短期的利益。而老板肯定会更在意长期的利益,跟你谈理想。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彼此的立场不同,身处环境、所遇到的困难不同。

就像董明珠在采访中说的“现在的年轻人,从小在蜜糖当中成长起来,不知道什么是人间疾苦”。现在的大学生,根本吃不了苦,像以前的车间工作,现在很多人就做不到了。如今,更多的年轻人喜欢做投资,金融,工商管理这一类的工作。但是都去做这些工作,制造业没有了,你做啥?

接地气、亲民的董明珠,真实的她判若云泥?梦想和金钱的抉择高高在上的共情,不识人间疾苦梦想和金钱的较量结语

如今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以前的大不相同,利用过来人的想法判断年轻人不知道怎么吃苦,确实有失偏颇。每一代人都有自己要奋斗的目标,只不过是奋斗方式不同罢了。

董明珠那一代人确实苦,能吃苦。但不能用对待他们的标准判定现在的年轻人不懂得吃苦。当代大学生在学校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学习了很多知识,具备了很多专业技能,最后跑去做车间工人,是不是有一点大材小用?

接地气、亲民的董明珠,真实的她判若云泥?梦想和金钱的抉择高高在上的共情,不识人间疾苦梦想和金钱的较量结语

另一方面,资本家画的大饼,打工者看不到梦想的痕迹,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

“我们越努力,老板买的房越大,开的车越好”,一句调侃的话语,表达了作为老板可以通过员工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满足自己的欲望。不过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这句话满含正能量,侧面就是激励你未来也要努力去做老板,而不是做一个只会抱怨的打工仔。

此外,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也成了阻挡年轻人努力的最大原因。当我们辛苦努力完成项目后,自己赚着利润的零头,老板却拿着几乎所有的蛋糕,自然会让底下人心里不平。因此就会产生,自然赚不到钱就没有努力的必要这个心态。

接地气、亲民的董明珠,真实的她判若云泥?梦想和金钱的抉择高高在上的共情,不识人间疾苦梦想和金钱的较量结语

资本家画的大饼,只管着自己吃饱,还要霸占剩余的,完全不管打工者的生存问题。继续拿着梦想做幌子,只能让梦想也成为笑话,嘲笑只会空谈的当事人。

资本家与打工仔,立场不同,就很难做到共情。人的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就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倘若我们善于站在别人的位置上看问题,从内心深处去理解别人,这样,矛盾就会少很多。

梦想固然重要,但连生活都过不去下的人,谈梦想是否奢侈,不接地气的企业和老板,最只能和员工渐行渐远,也走不长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