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毒药影评|《西伯利亚理发师》:可惜对爱情我已经斤斤计较

作为电影《西伯利亚理发师》的观众,我太老了。

我是通过张扬先生的《第二次握手》感知爱情叫人魂不守舍和无可奈何的滋味的。自己的爱情之旅始终有琼瑶的小说伴随,《窗外》,《我是一片云》、《在水一方》……爱情是玫瑰色的,是我对爱情的初体验。可是,把爱情比作股市的话,它总是高开低走的,始于两情相悦,如果能够白首偕老,最高的评价也是“把爱情变成了亲情”,谁都知道那是遁词,是不得不承认“爱情是刹那耀眼的焰火”后自我解嘲的说法。至于善始不能善终的爱情,更让我隔岸观火地品尝到了烧成灰烬后的爱情的悲凉。被时间这么历练以后,我会怎么看安德烈·托尔斯泰“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举动?

的确是“冲冠一怒为红颜”。

珍并不是那位疯狂的机械发明家的女儿,也不是什么寡妇。她出现在行进于俄罗斯广袤大地上的火车包厢里,是因为机械发明家看中了其交际花的能力,将她从千里迢迢之外的美国招来,就是想让她去游说军事学院院长拉德洛夫将军,以期得到将军的支持获得大公的拨款让发明家能够完成那台名叫“西伯利亚理发师”的电动伐木机。

(这个尤物)

毒药影评|《西伯利亚理发师》:可惜对爱情我已经斤斤计较

(那时的安德烈·托尔斯泰多明亮)

珍有着美国姑娘通常拥有的好性格:活泼、开朗、情商高。你看她,在影片开始时,并没有因为几名军校学生贸然闯进她的高级包厢而面露愠色,相反,还悦纳了安德烈·托尔斯泰的插科打诨。在寒冷的莫斯科,她就像一朵太阳花在俄罗斯的男人世界里汪洋恣肆,在即将赢得拉德洛夫钞票之前,先赢得了拉德洛夫将军的心,一点都不令人意外,这其中的大麻烦是,对这位来自美国的与俄罗斯姑娘性情大异的珍,安德烈对她也许不是一见钟情,但是,那把被安德烈一屁股坐坏的羽毛折扇,如同两个人感情的发酵剂,因着这把扇子而产生的一来二去,安德烈·托尔斯泰对珍的好感与日俱增,终于酿成了爱情。这样滋长的爱情最难将息,你看,珍明白无误地告诉安德烈,自己在撒谎,不是发明家的女儿,甚至不是寡妇,且身世叫人迷惘:少女时期被继父夺去了处女身后,一再被继父欺负。后来,继父嫌弃了她将她赶出家门,这过程中,母亲非但没有过问过女儿身体的疼痛和内心的耻辱,兀自过着贵妇人的日子,听凭女儿以交际花的身份混迹于江湖——这样的女人,好人家出生的安德烈·托尔斯泰怎么能够以婚姻相许?但,对珍的感情是慢慢生长起来的,是见了真性情以后才产生的感情,家庭背景也好曾经有过的风尘也要,已不能成为刷掉他对她的爱,将军欲横刀夺爱,只是提前燃爆了爱的触点,让托尔斯泰发了疯似的拿着歌剧《塞尔维亚的理发师》中的道具直刺将军而去……

毒药影评|《西伯利亚理发师》:可惜对爱情我已经斤斤计较

(将军也爱上了美人)

观看《西伯利亚理发师》之前,浏览过简介。简介说,安德烈被流放去西伯利亚后,与珍之间的感情也无疾而终了。我以为安德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是因为他是十二月党人,或者,是因为革命的缘故。

实际上,就是因为拿着理发师的道具直刺将军而去,安德烈·托尔斯泰被将军诬告为刺杀同场看戏的大公未遂。那真是改变命运的一刺,安德烈获罪以后戴上手铐脚镣去了西伯利亚,服满5年苦役后如许许多多流放西伯利亚的人一样,留在了西伯利亚结婚生子居家过起了为养家糊口到处奔波的日子。

我们假设将军平静地接受了珍的拒绝,珍也喜悦地接受了安德烈·托尔斯泰的求婚,甚至,珍放弃了美国留在了俄罗斯跟安德烈琴瑟和谐地过起了日子……那又怎样?还不是世上又多了一对将爱情变成亲情的夫妻?如是,安德烈身边的女人换成了一直暗恋着他的女人、家里的女仆鲁娜,又能有怎样的天壤之别?所以,回头看安德烈为了珍冲下舞台冲向将军挥出的那一剑,在我这个对爱情斤斤计较的观众看来,多么不值!他因此丢掉了无可限量的军官生的前途,不是嘛?!

毒药影评|《西伯利亚理发师》:可惜对爱情我已经斤斤计较

(珍给安德烈的吻,不是为了爱情吗?)

或许,《西伯利亚理发师》的编剧兼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也是这么算计爱情的:那终究只能是一场焰火?这才有了影片结束时让人刻骨铭心的一场戏:特意跑到西伯利亚寻找安德烈·托尔斯泰的珍,无果后伤心地策马离去。砍柴归家的安德烈眺望着扬鞭飞驰而去的珍,感慨万千,此时,他不仅容貌大变,不再是英俊、潇洒、幽默的小生,生活的磨难让他满脸沧桑,抱着柴禾的双手,指甲缝里黑黢黢的。幸亏,一直暗恋他的鲁娜也跟随来到了西伯利亚,与他结婚生子,陪伴他苦度时光。

毒药影评|《西伯利亚理发师》:可惜对爱情我已经斤斤计较

如果没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鲁莽举动,安德烈也愿意娶鲁娜为妻,这一个军官之家日子肯定比我们看到的好许多,这是不言而喻的。问题是,所有的男人以为懂得爱情的时候,都愿意将爱给那个需要他花三卢布修扇子的女人而不是给他三卢布的女人。对此,我们也只能无可厚非,惟其如此,这个世界才有了那么多悲欢离合、爱恨情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