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文天祥、王士祯、戴衢亨、郭沫若等都在八境台题过诗文天祥诗王士祯诗戴衢亨诗

八镜台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登上此台,赣州八景一览无余,所以取名为“八镜台”。

文天祥、王士祯、戴衢亨、郭沫若等都在八境台题过诗文天祥诗王士祯诗戴衢亨诗

宋代的赣州八景是:石楼、章贡台、白鹊楼、皂盖楼、郁孤台、马祖岩、尘外亭和峰山。到了清代,由于景观发生变化,在八境台上所见的八景是:三台鼎峙、二水环流、玉岩夜月、宝盖朝云、储潭晓镜、天竺晴岚、马崖禅影、雁塔文峰。

文天祥、王士祯、戴衢亨、郭沫若等都在八境台题过诗文天祥诗王士祯诗戴衢亨诗

八镜台建成时,主持建造此台的地方官孔宗瀚曾将登台所见绘成《虔州八境图》,请苏东坡按图题诗。苏东坡“观此图也,可以茫然而思,灿然而笑,然而叹矣。乃作诗八首,题之于图上”。苏东坡遂作《虔州八境图八首并序》、《八境图后序》前一首诗中,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城市八景,形成一组旅游胜境,为后世模仿,如燕山八景、沪城八景、香港八景、台湾八景等,不失为中国旅游文化的一个里程碑。绍圣元年(1094),苏东坡贬官岭南路经赣州时,曾亲临八境台,在遍览赣州的旖旎风光之后,深感原诗“未能道其万一”,遂补作后序一篇。此后历代文人,如文天祥、王士祯、戴衢亨、郭沫若等都在八境台题过诗。

文天祥、王士祯、戴衢亨、郭沫若等都在八境台题过诗文天祥诗王士祯诗戴衢亨诗

晓色垂帘卷,春声叠鼓催。

长垣连草树,远水照楼台。

八境烟浓淡,六街人往来。

平安消息好,看到岭头梅。

文天祥、王士祯、戴衢亨、郭沫若等都在八境台题过诗文天祥诗王士祯诗戴衢亨诗

天末欣相见,登临复此台。

飞楼切云上,危堞枕江开。

章贡双流合,云峰四面来。

凌风思玉局,故国近蓬莱。

尚忆围城日,熊罴此枕戈。

劫灰孤阁在,战地国殇多。

东越锉王郢,南荒服尉佗。

祗今烽火息,吾辈许高歌。

文天祥、王士祯、戴衢亨、郭沫若等都在八境台题过诗文天祥诗王士祯诗戴衢亨诗

廿年来溯赣江水,初上层台俯碧流。

似我还家如传舍,此身涉世本虚舟。

倚天栏桁留清啸,尽日帆樯识倦游。

依旧榜题看八境,南迁客去几经秋。

台前画堞临无地,台下双流锁急流。

千里苍山未隐几,一行白鹭认归舟。

刚容累日携壶暇,得并群公步履游。

壁上题诗有崔颢,凌云健笔迥于秋。

文天祥、王士祯、戴衢亨、郭沫若等都在八境台题过诗文天祥诗王士祯诗戴衢亨诗

赣州城内八境台——郭沫若

三江日狂流,八境岁华逎。

广厦云间列,长桥水上浮。

办林冠赣省,钨产甲神州。

一步竿头进,力争最上游。

文天祥、王士祯、戴衢亨、郭沫若等都在八境台题过诗文天祥诗王士祯诗戴衢亨诗

八境台原系木结构,据地方志书所记载,1663年(清康熙二年)烧毁,后经乾隆、嘉庆二朝加以修复。

1929年再次焚毁,1934年重建。上述两次失火,缘以楼中供有吕祖神像一尊,州民时来奉香膜拜,香火甚旺,故这两次火灾都源于香火失检所致。

1976年7月13日凌晨,因楼台中的暗室失火,再次被焚毁,并烧毁所藏西周铜鼎及其他文物700余件。

1983年,仿宋格式重建八境台,仿木钢筋混凝土结构,总面积为574平米,以城墙为台基高7米,底层高7米,二层高69米,三层高5.28米,琉璃瓦面高2.86米,全台高28.14米。新建八境台飞檐斗拱,画梁朱柱,彩色琉璃瓦面,雄伟壮丽,吸引了四方游客

文天祥、王士祯、戴衢亨、郭沫若等都在八境台题过诗文天祥诗王士祯诗戴衢亨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