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理论是实现概念的定性值与数字的定量值之间自然转换的有力工具。
本文在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概念计算(也叫简化计算)的云计算方法。概述了云模型与不确定推理;给出了计算的逻辑描述,将计算过程抽象成为推理过程;运用机器学习的方法,给出了计算云化的过程,并且采用不确定推理的方法,给出了云的计算过程;简单阐述了云化计算的系统实现。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存储”这样的服务也日益深入人心,有了众多的使用者,网络服务业方面的开发商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大市场。几天前,微软推出了windows live skydrive,并已经在互联网上全面进行测试,虽然容量仅仅为500mb,但是毕竟是免费的,使用的人数量极为可观。而谷歌也不是等闲之辈,skydrive刚刚登场就推出了自己的超大容量网络存储方案,不过收取的费用上还需要商榷。另外,苹果公司开发的.mac平台也瞄准了“网络存储”这块大蛋糕,随时准备加入这场 “战争”。
近日,arstechnica等国外各大网站发表了一篇名为《google, microsoft and apple building online storage havens: you win》的文章,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网友的热烈讨论,微软、谷歌、苹果的“粉丝”在各大论坛议论纷纷,强烈支持各自的“阵营”,一时间硝烟四起,网络存储三强鼎立的局面已经日渐明显。
微软公司的skydrive走的是纯免费路线,不过不排除这只是微软公司的“鱼饵”,毕竟天上还是不会掉馅饼的。谷歌公司则直接与美元挂钩,要想用我的服务,当然可以,而且非常欢迎,但是容量的大小是要用美元来衡量的。从2.8gb升级到2.8gb+6gb也许我们都还可以接受,但是500美元直接买下 250gb的空间则有些奢侈了,而且仅局限于谷歌本身的服务拓展性也太小了。苹果公司的.mac平台之前就已经有网络存储的服务了,不过现在容量却已经从当时极不起眼的1gb升级到了10gb,同样是99美元的.mac平台使用年费,加量不加价是感觉还是不错的。
竞争必然会引起降价和服务质量的提升,相信这也是我们普通用户希望看到的,而网络存储全面普及的时代也将来临,希望从“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云存储”发展起来的网络存储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正如目前的im即时通讯软件那样百花齐放。
要深入理解云计算,需要把握以下五个方面
(一)原理: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这可是一种革命性的举措,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云计算的蓝图已经呼之欲出:在未来,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我们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从这个角度而言,最终用户才是云计算的真正拥有者。
云计算的应用包含这样的一种思想,把力量联合起来,给其中的每一个成员使用。
(二)“云”时代
目前,pc依然是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核心工具——我们用pc处理文档、存储资料,通过电子邮件或u盘与他人分享信息。如果pc硬盘坏了,我们会因为资料丢失而束手无策。
而在“云计算”时代,“云”会替我们做存储和计算的工作。“云”就是计算机群,每一群包括了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计算机。“云”的好处还在于,其中的计算机可以随时更新,保证“云”长生不老。google就有好几个这样的“云”,其他it巨头,如微软、雅虎、亚马逊(amazon)也有或正在建设这样的“云”。
届时,我们只需要一台能上网的电脑,不需关心存储或计算发生在哪朵“云”上,但一旦有需要,我们可以在任何地点用任何设备,如电脑、手机等,快速地计算和找到这些资料。我们再也不用担心资料丢失。
(三)云计算的几大形式
1.saas(软件即服务)
这种类型的云计算通过浏览器把程序传给成千上万的用户。在用户眼中看来,这样会省去在服务器和软件授权上的开支;从供应商角度来看,这样只需要维持一个程序就够了,这样能够减少成本。salesforce.com是迄今为止这类服务最为出名的公司。saas在人力资源管理程序和erp中比较常用。 google apps和zoho office也是类似的服务
2.实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
这个主意很早就有了,但是直到最近才在amazon.com、sun、ibm和其它提供存储服务和虚拟服务器的公司中新生。这种云计算是为it行业创造虚拟的数据中心使得其能够把内存、i/o设备、存储和计算能力集中起来成为一个虚拟的资源池来为整个网络提供服务。
3.网络服务
同saas关系密切,网络服务提供者们能够提供api让开发者能够开发更多基于互联网的应用,而不是提供单机程序。
4.平台即服务
另一种saas,这种形式的云计算把开发环境作为一种服务来提供。你可以使用中间商的设备来开发自己的程序并通过互联网和其服务器传到用户手中。
5.msp(管理服务提供商)
最古老的云计算运用之一。这种应用更多的是面向it行业而不是终端用户,常用于邮件病毒扫描、程序监控等等。
6.商业服务平台
saas和msp的混合应用,该类云计算为用户和提供商之间的互动提供了一个平台。比如用户个人开支管理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设置来管理其开支并协调其订购的各种服务。
7.互联网整合
将互联网上提供类似服务的公司整合起来,以便用户能够更方便的比较和选择自己的服务供应商。
(四)《纽约时报》:云计算到底指什么?
云计算的说法正在广为流行,gartner高级分析师benpring评价道:“它正在成为一个大众化的词语。”但是,问题是似乎每个人对于云计算的理解各不相同。作为一个对互联网的比喻,“云”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一旦同“计算”联系起来,它的意义就扩展了,而且开始变得模糊起来。有些分析师和公司把云计算仅仅定义为计算的升级版——基本上就是互联网上提供的众多虚拟服务器。另外一些人把云计算定义的更加宽泛,他们认为用户在防火墙保护之外消费的任何事物都处于“云”之中。
云计算被人们关注是在人们考虑it业到底需要什么之后,人们需要找到一种办法能够在不增加新的投资,新的人力和新的软件的情况下增加互联网的能力和容量。而云计算正好提供了这种可能。
现今云计算正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大大小小的公司提供着各式各样的云计算服务,从软件应用到网络存储再到邮件过滤。这些公司一部分是基础设备提供商,另一部分是像salesforce.com之类的saas(软件即服务)提供商。现今主要实现的是基于互联网的个人服务,但是云计算的聚合和整合正在产生。
(五)廉价的“云”设备
由于“云时代”到来之后,几乎所有包括应用软件在内的数据都存储到“云”里,终端的功能将会退化,并将促成硬件产业和传统软件业的革命。未来的终端,谷歌称之为“云”设备。其特点是一定要拥有一个功能完整的浏览器,并安装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包括pc、手机、mp3、汽车上的cd甚至手表,“一开机,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就能从‘云’端获取自己的应用,比在终端里更简单。”李开复描述道。而由于存储和运算能力都在“云”里,“云”设备未来的存储能力和运算能力将被极度削弱。
按李开复的理解,“云”设备的优势就是廉价、开放的环境以及简单。据了解,由于手机操作系统不开放,谷歌专门为“云计算”设计了一个android操作系统。“android就是为‘云时代’设计的。”李开复说,android是个完整的操作系统,有个功能齐全的浏览器,跟其他操作系统不同的是,android是个具有开放标准的“云”设备,它可以免费提供给用户,可以使手机变得更廉价。按谷歌的想法,“云计算”的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几乎所有数据和运算能力都搬到网络上,使廉价的pc、简单的操作系统成为选择,而由此带来的硬件、软件产业的革命已拉开。
在pc时代,你看到的是一个摩尔定律决定的硬件产业的速度竞赛模式:wintel架构相辅相成,你做一个更大的操作系统,我做一个更快的cpu,并导致硬盘、内存产业随之不断升级。但是李开复认为,“云时代”到来之后,这种模式的价值已无法延续。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主要活动都在浏览器里,对pc的性能要求并不太高,所以硬件产业需要一个新的模式。”李开复认为,在“云时代”,一个简单开放的linux操作系统、并不快的cpu、256m内存、不到10g的硬盘,就可以支撑起你日常的应用,而手机、汽车上的cd机、mp3甚至手表……能够上网、开放、廉价将是“云”设备的代名词。
“一个芯片制造者当然希望最快、最贵,但在桌面上这并不是未来业务的趋势。”李开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