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武威籍党项人,元朝都元帅余阙

余阙(1303年一1358年),字廷心,武威党项族人,元朝著名学者和将军。

武威籍党项人,元朝都元帅余阙

余阙

余阙少年时,和在泸州(今安徽合肥)做官的父亲一起生活。他20岁左右时,父亲去世,从此家道中落,为了奉养老母,他受聘到学校教书。此间,他结交了理学大师吴澄的弟子张恒,经常与其在一起互相切磋,探讨经书,因此学业日进。

武威籍党项人,元朝都元帅余阙

党项人

元惠宗元统元年(1333年),他考中进士,授同知泗卅事,时年30岁。在任职期间,为政严明,部属俱怕。州内农业歉收,余阙据实请示中书省,批准减免了缺粮农户的赋税,受到农民拥戴。后受诏入朝,为应奉翰林文字,又转任刑部主事,因不愿摧眉折腰巴结权贵,弃官回家。不久元惠帝又招他回京,任翰林编修,参与编修宋、辽、金三史,之后改任监察御史,出任湖广行省左右侍郎中。

武威籍党项人,元朝都元帅余阙

至正十二年(1352年),反元农民起义军遍布江淮,陈友谅占据了两湖地区。朝廷任余阙为淮西宣慰副使,金都元帅府事,分兵驻守安庆。当时南北音讯隔绝,加之又遇大旱,兵饷民食非常缺乏,在这种形势下,他除了抓紧军队训练,缮修城防外,还实行屯田垦荒,得粮3万斛,补充了军粮,减轻了农民负担。他捐出自己俸禄买米拯救灾民,筹措钱钞3万锭,帮助灾民恢复生产,留下了许多令人称颂的政绩。

武威籍党项人,元朝都元帅余阙

元末农民起义图

至正十五年(1357年)秋,余阙任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不久改任左丞,赐二品官的冠服。余阙愈发勤奋,发誓以死报国。这年十月,陈友谅率军沿江东下,余阙带领部下在安庆阻击。他与诸将分兵把守,日夜督战,受伤十多处。至正十八年(1358年)正月初七日城破,余阙因不愿被俘受辱,引刃自剑,掉进漾西清水塘而死,时年56岁。陈友谅很赞赏他的忠烈义勇,厚葬于安庆城西门外。元顺帝下诏追封他为国公,谥号“忠宣”。明太祖朱元璋又在忠节坊为余阙立庙。著名文学家宋派为其立传。

武威籍党项人,元朝都元帅余阙

朱元璋

余阙经学基础深厚,又有良好的文学素养,诗文、书法俱佳。在军旅之暇,曾为《无经》作注,还向将士讲授传统文化知识。他的诗风质朴雅淡,平易流畅,有南朝诗人阴铿的遗风。有文集《青阳集》传世,收入《四库全书》。他还善写篆、隶,《元史》说他的书法古雅可传。余阙文武兼长,是元末难得的一员儒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