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余阙的幼子余渊参加洪武皇帝的科举考试,朱元璋看见后钦点为进士

作者:小周说人文

众人纷纷把手中酥羊酒喝尽,高举手臂,又再唱起战歌《札木合的战歌》!次日,清晨,雪已停,云已开,太阳在东方刚刚露出一丝光芒,战斗已经打响!陈友谅三军齐发,每军八万人,分四个梯队,每个梯队两万人,前赴后继,奋勇争先!从未时开始,每隔两个时辰,即换下一个梯队攻城!这种车轮战不仅消磨敌方的战斗力,体力,也消耗敌军的战备资源!

余阙的幼子余渊参加洪武皇帝的科举考试,朱元璋看见后钦点为进士

陈友谅志在必得,他亲自临阵指挥,擂起战鼓,张定边骑着战马来回驰骋,吆喝众军兵迅速通过护城河的临时搭建的浮桥。红巾军气势如虹!但是!余阙,左眼包裹着,矮小的体形,在朝阳里投射着长长的身影,冷峻之眼神,不再有闲暇回顾家园,他和他的同袍在血战中,呼吸声如困兽之呼号,刀光剑影之间,喋血孤城!这场仗,坚持到傍晚日落西山,陈友谅的车轮战术已经轮完一圈了。安庆城楼上下,血尸如山!

余阙的幼子余渊参加洪武皇帝的科举考试,朱元璋看见后钦点为进士

陈友谅正想发出第二轮的车轮战命令,张定边来报:江州增援之生力军抵达阵地,已经休息好,可以投入战斗了!陈友谅大喜,吩咐:立即投入战斗!于是乎,三门同时车轮战,江州兵由陈友谅的弟弟统领,急攻西门!余阙,和他的战士,力尽筋疲,仍然苦斗!“大人,东门、东门失守了!”余阙,如同金陵城守将福寿一样,退下城楼,继续巷战!他已经浑身湿透,血染全身!“务必生擒余左丞!”红巾军呼叫而来,步步紧逼!“投降!投降!”“投降不杀!”阵阵高呼,红巾军对这批最后的安庆斗士发出最后的呼吁!

余阙的幼子余渊参加洪武皇帝的科举考试,朱元璋看见后钦点为进士

余阙大叫:逆贼!吾恨不能食汝等骨肉!饮汝等血浆!我余阙生为元朝人,死为元朝鬼!绝不投降!他高呼:恨不能杀尽叛贼!今日,就是我余阙尽忠之日!他身中数箭,已经不能站立了!只见他大叫一声,拔出青峰宝剑,望自己的脖子一抹——只见剑锋过后,颈上一道血线,初如丝放射,碧血四溅,紧接着血如泉涌,淋漓奔马!余阙,倒退几步,手犹执宝剑,声嘶力竭,口中说出“杀贼”字样,最后倒在清水潭中!

余阙的幼子余渊参加洪武皇帝的科举考试,朱元璋看见后钦点为进士

他的一腔碧血,缭绕着余阙余廷心的身体,久久不散!余阙一道忠魂直上中华民族英烈榜上!他的外甥,福将军,见状,登高大呼:余大人不负国家,吾等岂可负余大人乎!言罢,陷阵而死!消息传来,余夫人,蒋氏,知道五十六岁的丈夫为国捐躯,竟然没有悲伤,转身投井而亡!余阙的妾氏耶律氏抱着刚刚满月的婴孩,也要投湖自杀。来到水边,低头看看自己的小宝贝,犹豫了片刻,把婴儿放在岸边,轻呼:夫君忠魂不散,愿尔保佑孩儿!

余阙的幼子余渊参加洪武皇帝的科举考试,朱元璋看见后钦点为进士

妾随汝去矣!言罢,亦投湖自杀!余阙之女,安安,也随母而去!三女之节烈直上忠魂榜!余阙之子,德臣,听闻父亲为国尽忠,母亲,二娘及妹妹自杀身亡,大声哭嚎:父为国亡,子欲何为!也跟着跳河自杀!余阙的一干同袍,大哭一场,无一投降,齐齐上安庆城楼,一把火,自焚而去!天完红巾军全军入城,辗转至大帅府,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及见水边一婴孩啼哭,正欲刺杀取乐,赵普胜部将杜万户将军大叫:休害婴孩!

余阙的幼子余渊参加洪武皇帝的科举考试,朱元璋看见后钦点为进士

余左丞全家节烈,此必为其幼子!忠臣之后,不得伤害!于是,小小孩童,为余阙满门忠义节烈所保佑,得以存活!后来,大明名臣宋濂主编撰写《余阙传》,亲自调查此事,继续写下去:其幼子,余渊。三载后,旁人或问其父,乃昂首举手拂颈状,曰:如此矣!又二十余年后,余渊参加洪武皇帝的科举考试,明 朱元璋看见余渊名字,说:忠臣之后,必忠臣也!于是,录用为进士。“余渊,就是我的祖先。”余秋雨如此说。

余阙的幼子余渊参加洪武皇帝的科举考试,朱元璋看见后钦点为进士

陈友谅听闻余阙满门忠烈,深受感动,大赞杜万户做得好!吩咐厚葬余阙一家!远在大都的元朝皇帝妥歡帖木儿听闻余阙忠烈,追封余阙为王,赠谥号忠宣。朱元璋呢,也做了重要表示:为余阙修建了忠烈祠,命人每年祭祀这位忠烈余廷心!可惜!这座忠烈祠,为常州的余阙忠烈祠,在2013年,为了给某某工程让路,已经全部毁坏——拆了!仿佛新中国不需要忠臣了!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元璋姐姐的儿子。

余阙的幼子余渊参加洪武皇帝的科举考试,朱元璋看见后钦点为进士

元璋占据滁州时,有一班亲戚投奔他,其中就有姐夫带着外甥保儿辗转而来。这俩父子历尽艰辛,几死沟渠,终于可以亲人团聚!元璋大喜,原本以为世上已无亲人的他对保儿十分疼爱,把他改名“文忠”。同时,朱元璋的二嫂也带着她的儿子投靠,元璋把侄儿改名“文正”。连同义子沐英一起抚养,请老师教导他们文韬武略。一眨眼,五年过去了!朱元璋成了吴国公!李文忠、朱文正和沐英也长大成人了!

余阙的幼子余渊参加洪武皇帝的科举考试,朱元璋看见后钦点为进士

吴国公认为,是时候让他们出来见见世面,历练历练人生了。于是,首先找来年纪最大的李文忠,吩咐他跟随中翼大元帅常遇春作战!元璋这个安排很明显了,常遇春的常胜将军,李文忠跟随他,军功自自然然是不断地、迅速地累积的。当然,李文忠想出人头地绝对是需要自身的努力的,否则,即使他是吴国公的外甥,即使他军功爆棚,也不代表他可以独当一面,不代表他可以统兵扫荡群雄!

余阙的幼子余渊参加洪武皇帝的科举考试,朱元璋看见后钦点为进士

李文忠,究竟有没有辜负他舅舅的厚望呢?暂时,这里只说一句: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朱元璋急匆匆地让年仅19岁的李文忠上战场?是李文忠太出类拔萃?是朱元璋急于扶植亲信?还是……好了好了,我们无需急于猜测,让事实说话吧!李文忠,明朝开国六王之一,而且排名第三,仅次于徐达常遇春二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