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餘阙的幼子餘淵參加洪武皇帝的科舉考試,朱元璋看見後欽點為進士

作者:小周說人文

衆人紛紛把手中酥羊酒喝盡,高舉手臂,又再唱起戰歌《劄木合的戰歌》!次日,清晨,雪已停,雲已開,太陽在東方剛剛露出一絲光芒,戰鬥已經打響!陳友諒三軍齊發,每軍八萬人,分四個梯隊,每個梯隊兩萬人,前赴後繼,奮勇争先!從未時開始,每隔兩個時辰,即換下一個梯隊攻城!這種車輪戰不僅消磨敵方的戰鬥力,體力,也消耗敵軍的戰備資源!

餘阙的幼子餘淵參加洪武皇帝的科舉考試,朱元璋看見後欽點為進士

陳友諒志在必得,他親自臨陣指揮,擂起戰鼓,張定邊騎着戰馬來回馳騁,吆喝衆軍兵迅速通過護城河的臨時搭建的浮橋。紅巾軍氣勢如虹!但是!餘阙,左眼包裹着,矮小的體形,在朝陽裡投射着長長的身影,冷峻之眼神,不再有閑暇回顧家園,他和他的同袍在血戰中,呼吸聲如困獸之呼号,刀光劍影之間,喋血孤城!這場仗,堅持到傍晚日落西山,陳友諒的車輪戰術已經輪完一圈了。安慶城樓上下,血屍如山!

餘阙的幼子餘淵參加洪武皇帝的科舉考試,朱元璋看見後欽點為進士

陳友諒正想發出第二輪的車輪戰指令,張定邊來報:江州增援之生力軍抵達陣地,已經休息好,可以投入戰鬥了!陳友諒大喜,吩咐:立即投入戰鬥!于是乎,三門同時車輪戰,江州兵由陳友諒的弟弟統領,急攻西門!餘阙,和他的戰士,力盡筋疲,仍然苦鬥!“大人,東門、東門失守了!”餘阙,如同金陵城守将福壽一樣,退下城樓,繼續巷戰!他已經渾身濕透,血染全身!“務必生擒餘左丞!”紅巾軍呼叫而來,步步緊逼!“投降!投降!”“投降不殺!”陣陣高呼,紅巾軍對這批最後的安慶鬥士發出最後的呼籲!

餘阙的幼子餘淵參加洪武皇帝的科舉考試,朱元璋看見後欽點為進士

餘阙大叫:逆賊!吾恨不能食汝等骨肉!飲汝等血漿!我餘阙生為元朝人,死為元朝鬼!絕不投降!他高呼:恨不能殺盡叛賊!今日,就是我餘阙盡忠之日!他身中數箭,已經不能站立了!隻見他大叫一聲,拔出青峰寶劍,望自己的脖子一抹——隻見劍鋒過後,頸上一道血線,初如絲放射,碧血四濺,緊接着血如泉湧,淋漓奔馬!餘阙,倒退幾步,手猶執寶劍,聲嘶力竭,口中說出“殺賊”字樣,最後倒在清水潭中!

餘阙的幼子餘淵參加洪武皇帝的科舉考試,朱元璋看見後欽點為進士

他的一腔碧血,缭繞着餘阙餘廷心的身體,久久不散!餘阙一道忠魂直上中華民族英烈榜上!他的外甥,福将軍,見狀,登高大呼:餘大人不負國家,吾等豈可負餘大人乎!言罷,陷陣而死!消息傳來,餘夫人,蔣氏,知道五十六歲的丈夫為國捐軀,竟然沒有悲傷,轉身投井而亡!餘阙的妾氏耶律氏抱着剛剛滿月的嬰孩,也要投湖自殺。來到水邊,低頭看看自己的小寶貝,猶豫了片刻,把嬰兒放在岸邊,輕呼:夫君忠魂不散,願爾保佑孩兒!

餘阙的幼子餘淵參加洪武皇帝的科舉考試,朱元璋看見後欽點為進士

妾随汝去矣!言罷,亦投湖自殺!餘阙之女,安安,也随母而去!三女之節烈直上忠魂榜!餘阙之子,德臣,聽聞父親為國盡忠,母親,二娘及妹妹自殺身亡,大聲哭嚎:父為國亡,子欲何為!也跟着跳河自殺!餘阙的一幹同袍,大哭一場,無一投降,齊齊上安慶城樓,一把火,自焚而去!天完紅巾軍全軍入城,輾轉至大帥府,燒殺搶掠,無所不為!及見水邊一嬰孩啼哭,正欲刺殺取樂,趙普勝部将杜萬戶将軍大叫:休害嬰孩!

餘阙的幼子餘淵參加洪武皇帝的科舉考試,朱元璋看見後欽點為進士

餘左丞全家節烈,此必為其幼子!忠臣之後,不得傷害!于是,小小孩童,為餘阙滿門忠義節烈所保佑,得以存活!後來,大明名臣宋濂主編撰寫《餘阙傳》,親自調查此事,繼續寫下去:其幼子,餘淵。三載後,旁人或問其父,乃昂首舉手拂頸狀,曰:如此矣!又二十餘年後,餘淵參加洪武皇帝的科舉考試,明 朱元璋看見餘淵名字,說:忠臣之後,必忠臣也!于是,錄用為進士。“餘淵,就是我的祖先。”餘秋雨如此說。

餘阙的幼子餘淵參加洪武皇帝的科舉考試,朱元璋看見後欽點為進士

陳友諒聽聞餘阙滿門忠烈,深受感動,大贊杜萬戶做得好!吩咐厚葬餘阙一家!遠在大都的元朝皇帝妥歡帖木兒聽聞餘阙忠烈,追封餘阙為王,贈谥号忠宣。朱元璋呢,也做了重要表示:為餘阙修建了忠烈祠,命人每年祭祀這位忠烈餘廷心!可惜!這座忠烈祠,為常州的餘阙忠烈祠,在2013年,為了給某某工程讓路,已經全部毀壞——拆了!仿佛新中國不需要忠臣了!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元璋姐姐的兒子。

餘阙的幼子餘淵參加洪武皇帝的科舉考試,朱元璋看見後欽點為進士

元璋占據滁州時,有一班親戚投奔他,其中就有姐夫帶着外甥保兒輾轉而來。這倆父子曆盡艱辛,幾死溝渠,終于可以親人團聚!元璋大喜,原本以為世上已無親人的他對保兒十分疼愛,把他改名“文忠”。同時,朱元璋的二嫂也帶着她的兒子投靠,元璋把侄兒改名“文正”。連同義子沐英一起撫養,請老師教導他們文韬武略。一眨眼,五年過去了!朱元璋成了吳國公!李文忠、朱文正和沐英也長大成人了!

餘阙的幼子餘淵參加洪武皇帝的科舉考試,朱元璋看見後欽點為進士

吳國公認為,是時候讓他們出來見見世面,曆練曆練人生了。于是,首先找來年紀最大的李文忠,吩咐他跟随中翼大元帥常遇春作戰!元璋這個安排很明顯了,常遇春的常勝将軍,李文忠跟随他,軍功自自然然是不斷地、迅速地累積的。當然,李文忠想出人頭地絕對是需要自身的努力的,否則,即使他是吳國公的外甥,即使他軍功爆棚,也不代表他可以獨當一面,不代表他可以統兵掃蕩群雄!

餘阙的幼子餘淵參加洪武皇帝的科舉考試,朱元璋看見後欽點為進士

李文忠,究竟有沒有辜負他舅舅的厚望呢?暫時,這裡隻說一句: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什麼朱元璋急匆匆地讓年僅19歲的李文忠上戰場?是李文忠太出類拔萃?是朱元璋急于扶植親信?還是……好了好了,我們無需急于猜測,讓事實說話吧!李文忠,明朝開國六王之一,而且排名第三,僅次于徐達常遇春二人。

繼續閱讀